-基本概念-
一、定義
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並呈階梯狀分佈於河谷兩側的地貌稱為河流階地。
圖釋1 ?階地面:
是原有河谷底部的露出遺留部分
2 ?階地坡:
河流下切留下的痕跡
3 ?階地前緣:
階地面與該階地坡的交界處
4 ?階地後緣:
階地面與上一級階地坡的交界處
5 ?階地高度:
階地面與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
(注:平水期水位指河流正常的、一年中最多的水位,洪水位是河流洪水期達到的最高水位。)
二、成因
「 外力作用 」水流的側蝕加寬了河道使得流速變慢,河流攜帶的沉積物就在河牀發生沉積,在水底堆積滿一層沉積物。後來由於氣候變化、地殼抬升或者侵蝕基準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蝕力劇增,這層堆積物被水流切開形成階地坡。水流繼續往下侵蝕,兩側的堆積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過洪水位,形成階地面。然後河流繼續重複側蝕、堆積、下切侵蝕等過程,形成下一個階地。
(侵蝕基準面是河流下切侵蝕到最低點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為主,局部地區以湖泊、河流匯水口、堤壩等基面為準。)
「 內力作用?」地殼抬升使得該地區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蝕基準面沒變的情況下,水流的下切侵蝕力就會劇增,導致階地面露出、階地坡形成。之後地殼間歇性地抬升,河流繼續侵蝕堆積過程,就出現多級階地。
(多級階地以最新露出水面,即洪水位上第一級階地為一級階地,從下往上遞增。一般來説,最上一級的階地年代最老。)
-知識核心要點-
如何運用“河流階地”的相關知識來解題,需要抓住以下三個核心要點:
一、確定洪水位
洪水期水位是一個重要界限,河流階地的正式形成以階地面高出洪水位為準。而洪水位之下部分為現代河牀,正在發生進一步的堆積和侵蝕作用。
河漫灘平原是平水期或枯水期出露水面,洪水期埋入水面的河流堆積地貌,位於洪水位之下、枯水位之上,一般為河流階地發育的初始階段。
二、抓住地殼抬升的內力作用地殼抬升會對河流階地的形成產生兩方面影響:一是讓已經發育的階地面高出洪水位,成為新的河流階地;二是使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加劇,製造出階地坡,讓階地高度上升,也通過堆積作用促進新的階地面發育。
三、推斷侵蝕、沉積的外力運動過程
在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中,侵蝕和沉積的外力作用交互進行。流水沉積製造出階地面和上面的堆積物,侵蝕在不斷加寬階地面、加深階地坡,並最終使洪水位下降到階地面之下。
-知識背後的考點-
理解了河流階地的概念和形成過程,就知道在其背後其實隱藏着自然地理中關於外力作用與河流地貌的幾大考點。需要我們重點掌握幾種流水作用:侵蝕、搬運、堆積。
一、流水侵蝕
1.流水對岩石及其風化物進行破壞,常使其脱落,並離開原地。流水侵蝕作用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最為強烈。
2.我們需要掌握的是下切侵蝕和側蝕。
下切侵蝕是垂直於地面向下的侵蝕。海拔越高水流的落差越大、落差越大流速就越快,侵蝕越強烈。下切侵蝕會加深河道,形成V型峽谷。
側蝕作用是垂直於河岸往兩側的侵蝕。在河流的中游地區,當下切侵蝕力減弱時側蝕會較為強烈。側蝕可以加寬河道,形成U型峽谷。
二、流水搬運流水移動被侵蝕掉的產物,為流水沉積作用提供大量物質。水流的搬運能力主要取決於流速,流速越快,搬運的物質越多,顆粒越粗大。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三、流水沉積
當水流流速減弱或遇到障礙物時,將被侵蝕並搬運過來的物質堆積下來。這種作用在河流的下游較為強烈,因為下游水流速度慢,河流無法再把沉積物帶走。比如山前的沖積扇、沖積平原、中下游河道兩側的河漫灘平原,以及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
研究河流階地的意義1.階地是聚落選址的理想場所。
半坡村落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是距今6800~62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把村落選在滻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它高出河牀9米,西距滻河有800米。這樣地形既接近水源,又不會被洪水淹沒。
2.尋找礦產與建築佈局。河流階地的沖積層中往往富含多種重金屬砂礦,如金、錫、獨居石等;公路、鐵路常建築在階地上;城市、工廠、聚落常分佈在階地上;在山區或丘陵地區階地是主要的良田,在平原地區階地也是很好的農作地區。
3.河流階地的特徵可以反映新構造的活動方式。(1)將階地發育直接與新構造運動聯繫起來;
(2)根據階地的錯斷分析構造運動的垂直活動的幅度和期次;
(3)根據階地水平運動分析斷層走滑運動;
(4)根據溝谷兩岸階地面的高度差分析斷層活動時間、形式、強度;
(5)根據階地面撓曲變形分析構造活動的性質和強度。
親愛的讀者,近期,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請大家多點文末在看,或者設為星標,否則很可能看不到我們的更新了哦~
文章|來源於網絡,圖片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侵刪。
點擊頭像關注我們,有任何想説的、想問的、想要的,都可以私信我們。我們會是您聽眾、朋友、老師。
求學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努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