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0年多所國際化學校未能如期開學,運營“漏洞”如何避免?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新學説,作者:Karry

近日,新學説在盤點2020年上半年新建國際化學校開學狀態時發現,今年多所國際化學校未能如期開學。其中包括2019年舉行了新聞發佈會的多所備受矚目的國際化學校。

在此之前,新學説盤點了部分倒閉或面臨困局的國際化學校,結果顯示現階段國際化學校因運營不善而面臨困局情況的佔比最大,包括資金鍊斷裂、投資人撤資及攜資產潛逃等因素。由此可見,良好的運營管理能力已成為國際化學校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

新學説認為,作為國際化學校運營管理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當前國際化學校運營管理者要面對的是內、外部環境的綜合挑戰。

外部:政策與市場雙向“施壓”

國家政策為國際化學校的運營發展引領大方向,而市場現狀則是國際化學校發展的具體“導向”。

政策規範

政府規制對於彌補民辦學校市場的缺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市場亂象的監督、規範和治理需要政府發揮強有力作用。

2017年國家教育部等部門首先印發《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對國際學校的命名、課程與招生宣傳作出全面規範。各省市隨後做出行動,制定細則,嚴格規範當地國際化學校。

2019年1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將加大對違法違規辦學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違規失信懲戒機制,將違規辦學的學校及其舉辦者和負責人納入“黑名單”,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推進民辦學校第三方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

2020年8月18日,中國財政部為進一步規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央執收單位教育收費退付管理下發通知:按非税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收取的2019-2020學年教育收費,按規定因疫情原因需辦理退付或抵扣手續的,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中央執收單位已收取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費和住宿費,按規定應辦理退付或抵扣手續的,也適用本通知。

國際化學校市場是一把“雙刃劍”

與政策的正面導向有所不同的是,市場引領國際化學校發展方向的同時,有可能會出現“偏差”。

近幾年國際化學校快速投建、合併與擴張,各大品牌教育集團包括英美品牌先後發力,跨行業巨頭相繼入場“圈地”,導致市場“爆發式”前進。

新學説研究發現,雖然跨界資本的湧入推動着國際化學校的發展,但鑑於國際化學校前期投入大,資金週轉緩慢,直接影響其投資回收期。對於投資方而言,沒有多年的品牌積澱和其他產業支撐,很難度過瓶頸期,長久經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式與美式品牌的加入為國際化學校的運營帶來了新的辦學理念與模式。但與此同時,過度追求和宣傳“客户體驗”的傾向也使得部分國際化學校脱離教育本身規律辦學,染上了“中國特色浮躁症”。

同時,由於中西方在教育投資理念存在差異,西方更注重長期價值投資,教育投資的資本多來源於國家財富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和家族式信託基金等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資本。而部分中方投資人相對更偏向於追求短期回報,很難將重心放在教育教學質量。正因如此,潛在風險很大,非常容易造成資金鍊中斷,交易違約。

內部:國際化學校的運營“漏洞”

除了有政策方面的規範與市場“時對時錯”的導向之外,還有部分國際化學校本身存在運營“漏洞”。

例如,部分國際化學校存在現金管理問題。國際學校每年穩定的現金收益對於投資人來講誘惑不言而喻,一些投資人將學費收入抽調到其他業務的成本中心,當學校需要資金時不能及時調回,導致現金流斷裂。

另外,在合作辦學的模式下,投資方違反契約一方面會導致資金鍊斷裂,另一方面也會讓合作品牌名譽受損,口碑下降,甚至影響學生升學及未來發展。對於家長來説,則會造成擇校難,孩子無法在短期內適應新學校等問題。

據新學説統計,此前上海、北京、天津三地的瑞金國際學校、北師大二附中匯才國際學校等國際化學校皆因為不誠信行為而關閉,量到質的轉變絕非一蹴而就。歸根結底,投資者辦學只重視經濟效益,忽略了社會效益。

國際化學校運營管理核心何在?

新學説將國際化學校運營的兩大“漏洞”整理歸納為缺乏頂層核心人物以及組織架構職責不明晰。

行業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國際化學校市場上既懂教學又兼備市場與運營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人才體系亟待完善。尤其是對於新建校而言更為關鍵,所以市場環境對於辦學者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因此,就團隊管理來説,走向職業化是內在要求,也是外在趨勢。

另外,新學説了解到,部分國際化學校沒有明確的組織架構與崗位職責描述,從而導致人崗不匹配和名不副實的現象大量存在。由此造成學校管理一團亂,人才流失率較高,甚至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長久穩健的發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學説”,作者Karry。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