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幅員廣闊,人傑地靈,曾湧現出許許多多在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大人物。比如我們現在説起愛國詩人,屈原就當首屈一指。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算得上是楚國王室的貴族後裔,早年曾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
屈原的變革內政和聯齊抗秦主張,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因此,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計阻止屈原的主張,甚至不惜排擠毀謗,令屈原先後兩次被流放。
屈原深感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於是提筆寫下了《離騷》、《天問》等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楚頃襄王與貴族大臣們逃難。屈原極度苦悶、悲憤交加,毅然懷抱石頭縱身跳進汨羅江,以身殉國,以死明志。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屈原之死,令無數後人為之握腕嘆息,便把屈原投江自盡的這一天(農曆五月五日)設為端午節,以此紀念屈原的愛國之情。
不過,學術界大都認為,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把端午節説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值得商榷。更有甚者,有人甚至懷疑,楚國曆史上是否真有屈原這麼一號人物,如民國學者胡適等。另外,在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裏,對屈原隻字未提,難免也令人產生疑惑。
屈原其人,是否真的存在,我們且不去談他。我們今天要説得這位,則是楚國曆史上真實存在的真正愛國者。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此人叫申包胥。
申包胥是楚厲王的後代,故又稱王孫包胥,楚平王、楚昭王時期任楚國大夫。
楚平王時期,楚平王聽信奸佞小人費無忌讒言,奪走兒媳婦,廢掉太子建,殘害伍子胥的父兄伍奢和伍尚。伍子胥因此逃到吳國,立志要為父兄報仇雪恨。
伍子胥逃到吳國後,憑藉自己的才智和對楚國的瞭解,傾己所能輔佐吳王闔閭,令吳國逐漸強大起來,並不斷蠶食楚國的領土,削弱楚國的國力。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冬,吳王闔閭聯合唐、蔡兩國,帶着從楚國逃來的伍子胥和伯嚭,討伐楚國。結果楚國大敗,吳軍攻入楚都郢,楚昭王被迫出逃。
此時,殺害伍子胥父兄的楚平王已經去世,但伍子胥還是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鞭打楚平王的屍體。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申包胥原本是伍子胥的好友,伍子胥逃到吳國,發誓要滅掉楚國,申包胥則説:“勉之!子能復(覆)之,我必能興之。”
等到伍子胥隨吳王闔閭攻入楚國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一方面派人大義凜然地責備伍子胥,另一方面親自前往秦國,請求秦國出兵救援楚國。
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哀公。秦哀公雖然是楚昭王的舅父,但從秦國自身利益考慮,並不準備出兵幫助外甥楚昭王。
得不到秦兵救援,申包胥便在秦國宮城外嚎啕大哭,一連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這段歷史,史稱"哭秦庭"。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秦哀公於是親賦《無衣》,派大夫子滿、子虎發戰車五百乘救楚,並打敗了吳軍的先頭部隊。
吳王闔廬之弟夫概看到吳軍被秦兵打敗,而吳王闔閭又留在楚國不歸,就跑回吳國自立為吳王。吳王闔廬聞知後,只得領兵回吳攻打夫概,清除內亂。楚昭王這才得以返回郢都。
復國後,楚昭王準備封賞復國有功的申包胥,但申包胥堅持不受,帶着一家老小退入山中隱居。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平心而論,申包胥或許沒有伍子胥那樣的才智,他"哭秦庭"的做法,在某些人眼裏,看着甚至有點“笨拙可笑”;又或許,申包胥沒有屈原那樣的才華,但他獲知伍子胥發誓要滅亡楚國後,沒有長篇大論,只會説“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
對楚國而言,伍子胥實際上是最大的叛國者。至於屈原,是否真有其人且另當別論,即便是有,他選擇跳江自殺的做法不僅於事無補,也不值得提倡。當國家處在危難時刻,真正的愛國者絕不會輕言放棄,更不會輕生自殺,而是會挺身而出,解救國家社稷於倒懸。
所以,筆者以為,申包胥雖然質樸,但他的這種質樸,正是對國家極度熱愛的最本質的底色體現。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申包胥功成身退,隱居山林,説明他的愛國,是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國之士,是真正的愛國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9 字。

轉載請註明: 楚國曆史上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屈原,而是此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