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1月21日電 題:中國二孩政策帶來“成長的煩惱”嬰幼兒托育機構成新風口
作者 孫睿 吳婷婷
“寶貝們,早上好!”“老師,好!”“兩個好朋友,手碰手……”20日,記者走進青海省首家公辦幼兒園托育班——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幼兒園托育班,孩子們正高興地和老師一起互動比劃。
隨着中國二孩政策的放開,許多家庭面臨着“無人帶娃”難題,女性休完產假就要上班,又擔心老人“只帶不育”。
目前,德令哈市幼兒園托育班內設2個班,招收1歲半至3歲半的嬰幼兒,每班20人,配備6名專職教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年輕父母“無人帶娃”的難題。
德令哈市幼兒園園長王永紅介紹,開班前,幼兒園邀請專業老師前來培訓,每位托育班的教師都要取得育嬰師證,而且要選擇年齡稍大且有經驗的老師帶托育班,每個班有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每個孩子只收取生活費,保育和教育費免費,並嚴格按照寶寶的發育階段來設定課程,着重點是智力開發、生活自理、自我認知等內容。
圖為教師給孩子們上課做遊戲。吳婷婷 攝
雖然托育班剛開班,但名額供不應求,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記者看到,托育班的教室是個配套教室,活動室和午睡室是分開的。活動室開闢了日常生活區、心理感官與動作發展區、語言區,好似一個小型遊樂園,非常舒適明亮。
有着17年幼教經驗的苟學雲是該園托育2班的班主任,她對記者説,“通過2個多月的相處,現在不到3歲的孩子,每天早上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在校門口會高興的和爸媽揮手再見,適應集體生活還是很不錯的,也喜歡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相處的日子。”
在德令哈上班的張玉芳的孩子汪依諾今年2歲了,因孩子性格靦腆,她又得上班,就想着把孩子送到托育班。“剛開始送到托育班時,依諾總哭鼻子,現在和同學們相處的好,每天都喊着要去幼兒園。”張玉芳説。
“以前我身邊的大多數女性朋友不是自己全職帶孩子,就是讓老人幫帶,現在有托育班,既方便又省心。”幼兒安格諾爾的母親對記者説。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中國二孩政策放開以後,嬰幼兒照護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為此,北京、深圳、上海、蘭州等城市和地區紛紛對托育服務制定了行動計劃。中國官方也在2019年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規範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據中國教育部官方網站19日發佈的信息顯示,目前,河北等27個省(區、市)印發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全國托育機構備案信息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30個省份共4297家各類托育機構註冊,收託嬰幼兒規模達30餘萬人。
“托育班是孩子們走出家的第一步,也是他們走向幼兒園的過渡,是孩子的第二個家。老師們都很用心記錄寶寶成長的點滴,讓孩子開心,讓父母放心。”王永紅説。
海西州德令哈市衞健委主任王鵬利表示,下一步,幼兒園將進一步擴大托育班的規模,多讓教師們外出培訓學習,以解決年輕父母“成長煩惱、無人帶娃”的難題。(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