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薩爾滸大戰後金傷亡居然高達兩萬餘人,精神清朝人再次震怒!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薩爾滸大戰這就寫完了,從1月4號一直到兩天前,這不僅是一個自媒體的題材,同時也算是自己對晚明歷史知識點的一個梳理。每篇文章發完後,我都會把所有人的評論都看了一下,我覺得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小覷後金勢力。


很多人覺得後金沒法在薩爾滸大戰中投入十萬以上的兵力,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而後金在薩爾滸大戰中也絕對不止2000人而且我並沒有在明清兩朝的史籍之中找到這個數字的確切來源,因此我覺得這就是現代人臆測的,後金軍的傷亡數字絕對在1萬到2萬之間,我希望評論區裏有些人不要跟我槓啊,説什麼“反正後金贏了,你現在説這些也沒用”照你這個邏輯,現在所有的歷史研究都沒用,反正都已經發生過了,對吧?


現在咱們步入正題,首先咱們討論一下後金是否能在薩爾滸大戰之中投入十萬人以上的兵力。注意,這十萬人是總兵力,並不是機動兵力。《明實錄》記載“蓋奴酋之兵, 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人,宜以十二三萬方可當之”戰後的隨姜弘立一起投降朝鮮俘虜記載“兼問奴兵之數,則日:前日長甲軍八萬餘騎,步卒六萬餘名;今則長甲軍十萬餘騎,短甲軍亦不下其數雲。”《建州見聞錄》(按這個記載,後金軍實際戰鬥兵員數量更恐怖)“發八旗兵十萬徵明”《滿文老檔》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建州女真政權根本就不是什麼落後的“部落”“酋長”而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割據政權。


咱們再説薩爾滸大戰的烈度,有人可能説這杜、李、劉三路明軍沒有一路能撐得過一天的,關於他們的人數劣勢我之前的文章已經敍述了,後金軍的機動兵力應該在五六萬左右,配合各處的守軍夾擊明軍,戰鬥持續不過一天很正常,要知道薩爾滸大戰之前十九年的日本關原之戰,石田三成被德川家康軍徹底擊垮也就是一天的事兒。《滿文老檔》中那些種種諸如天神下凡一般的戰例,我反正覺得可以直接略過,比如什麼明軍的火槍打不響,刀劍砍不中後金軍,反而是後金軍箭無虛發,刀必見血,中國歷史上搶天命的不在少數,用這麼拙劣的手段來證明“天命在我”可能也就大清朝獨一個了。



更何況《滿文老檔》也有不少地方證明了薩爾滸大戰的激烈,比如對喬一琦部“四貝勒率右翼兵自山巔向下衝擊時,親率精兵三十餘人,超出眾軍,先入陣射殺,致使明軍未多放槍炮而兩軍搏戰,右翼兵進擊仍無所動,右翼兵進擊,仍無所動,於是大貝勒親率左翼中路兵,自山之西進擊,山上之兵始動,明兵潰逃”朝鮮人的記載也很説明問題“賊兵五、六百騎結陣以待,天將先登,我軍繼之,賊敗走登山。提督督我軍炮射手搏戰,賊負險自卧,射矢如雨,中、右營相繼力戰,斬級頗多。”“夜半,賊騎衝突浙營,營中連放火炮,賊退。”《柵中目錄》“我國左營將金應河繼進,布陳於野次,設拒馬木,兵鑱數千。乘勝薄之,應河令火硇齊放,騎中丸死者甚多。”《光海君日記》


然後再説各部表現問題:馬林部自不用説,在後金六個旗的兵力回援之前,已經把兩個旗的後金軍打得軍心動搖,甚至在徹底戰敗之後還能收攏一萬多的殘兵,所以正是因為馬林部的抵抗,後金實際上並不可能出現以極少的傷亡就將明軍全殲的戰例。劉大刀就更勇猛了“劉鋌自牛毛寨,轉戰皆捷,進攻馬家寨、董古寨,殺敵第二子泗免及其婿火強狸,斬首三百餘,連克十五寨,逼敵巢一百二十里。敵設伏誘之,阻山為陣,守備馬進忠單”附陣人,敵披摩莫改當,沿屯山等,我兵亦困,堅壁相待。”《山中聞見錄》而其前鋒喬一琦以及,隨行的朝鮮軍的表現上面也都有論述。


至於杜松杜太師,他的反抗更為激烈,25000人被數萬後金軍分割包圍“敵且戰且走,誘松深人,伏兵盡起,松血戰突圍,自午至暮,力竭被殺,王宣、趙夢麟俱戰死,一軍皆沒。”然而就是這樣,杜松的西路軍還是留下了這樣的記載“上年秋間,來見一行,詳言西路天兵一陣極精勇,胡兵幾不能擋;而爭割首級,無意力戰,一胡之僕,十餘騎皆下馬爭之,故以致敗覆。”《建州見聞錄》


所以綜合各種史料來看,後金的傷亡是非常大的,所以説《籌遼碩畫》中“杜劉二帥雖死,所殺傷彼亦不下二萬”後金軍損失二萬之説也並非沒有道理,努爾哈赤雖然損失了1到2萬人,但是仍然有能力攻克開原以及鐵嶺,並且在作戰中不斷的收降和俘獲,因此,後金保持其核心戰鬥力並不是件很難的事情,更不用説還有李永芳這種“人才”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