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公佈作弊調查結果,維護高考公平底線 | 新京報快評
▲6月7日上午,北京考生進入考點。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6月7日,高考第一天,網傳疑似全國乙卷的數學題遭他人拍照上傳至QQ羣尋求解答,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教育部在接到相關舉報後,第一時間報公安機關。
6月8日一早,教育部即發佈消息,一併回覆了網傳的數起泄題事件:經公安機關查明,涉數學全國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肅某考生違規攜帶手機進入考場,開考後拍攝試卷發至QQ羣尋求解答未果;其他兩起則都是考後惡意編輯的“佔坑帖”,考生先發布無關帖子佔位,考後再替換原有內容。以上情況均不存在考前泄題。
高考作為國之大考,其嚴肅性無需贅言。而無論考場作弊還是提前泄題,都事關高考公信力與考試公平。因此也可以説,教育部對本次事件的迅速調查和及時回應都值得肯定,也極為重要。尤其是,目前高考仍在進行,及時將權威調查結果公之於眾,有助於打消社會疑慮,安撫廣大考生的情緒,不影響其後續考試。
目前教育部表示,對所涉考點,相關地方教育考試機構已撤換監考人員,加強監考力量,並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等規定對違規考生和失職失責人員嚴肅處理。追責是必須的,也應當起到震懾作用。
但事件的教訓仍是極為深刻的。有考生將手機帶進考場並拍照上網,這説明個別考場還存在重大漏洞。為何如此“原始”的作弊方式,卻能在理論上最為嚴格的高考考場上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2021年,同樣是數學考場,當時也曾有考生將題目拍照上傳至網絡搜題平台。好在平台發現了異常,向警方舉報了該事件。
連續兩年發生的類似事件,説明深入檢討考場秩序已經刻不容緩。在金屬探測儀、信號屏蔽器等技術設備已普遍應用的情況下,依然發生了利用手機進行作弊的行為。對此必須深入總結教訓,摸清楚究竟是哪些環節出現問題,及時補上考場的安全漏洞。
此外,今年出現的“佔坑帖”現象也值得注意。“佔坑帖”本質上是一種網絡惡作劇,卻可能造成社會誤解,引發關於是否泄題、作弊的質疑,造成惡劣影響。相關平台在加強審核、加大關鍵字排查的同時,不妨出台賬號處理規則,並在高考等重大節點前後及時發佈針對性提醒與警示。
此外,考生也要明白,高考是嚴肅的。一些過頭的玩鬧很有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希望涉事考生能夠讀懂本次事件的教訓。
這些關於作弊的新聞,在短時間內就幾乎席捲全網,受到萬眾矚目,也再次説明高考在人們心中的分量。高考的意義遠超過了考試本身,也被視為社會公平的標記與象徵,同時承載着改變命運、階層流動的宏大命題。這也就註定了相關方面必須千方百計維護高考的秩序,確保其公平底線。
因此,接下來必須查清事實、嚴肅追責、堵住漏洞,加強考場監管、嚴肅考風考紀,不斷完善考場紀律,讓高考不負每一位考生,也不負全社會的期待。
撰稿/江城(媒體人)
編輯/徐秋穎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