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吹響了新一輪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號角。研究生教育由大變強,由規模發展到內涵建設,高質量成為了唱響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如何實現高質量研究生教育,其着力點在哪裏,推動舉措又有哪些?無疑,這些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述及研究生教育,想必大家自然會首先想到導師和研究生,這既是研究生教育的兩大主體對象,也是“人的在場”和教育以人為本的直接體現。直觀來講,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就是在師生和諧的友好、支持氛圍中,高水平的導師對研究生施以指導影響的培養過程。理想化的狀態,就是要確保有才華的人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及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富有才華,師生彼此獲取最大價值認同和步調協同,為創新創造提供一個絕佳的發生環境和生成氛圍。這其中,存在一個尤為關鍵的要素點,那便是師生和諧。
我們經常講和諧社會,個體是社會有機體的細胞單元,當每一個個體內在和諧,也就自然奠定和諧社會的美好局面。研究生教育亦是如此,當導師爭做師德師風的典範楷模,做好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當研究生甘做攀登學術高峯的勇士,成為導師心目中優秀的上進青年之時,這種源於境由心生、醉心學術的心靈深處力量,勢必能極大促動師生矢志追求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
師生關係是導師制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組織形式,直接影響到研究生教育的成效與質量。往小的方面説,從招生、培養直至畢業的全過程中,研究生都和導師有着密切接觸和高度關聯。和諧師生關係促進師生同歡,彼此甚至會成為終身的、不可或缺的學術合作伙伴和人生良師益友。往大的方面講,人類追求真理的神聖使命,尤其是系統探索未來前沿、未知領域“無人區”,主要由導師與研究生共同擔當完成,也正是師生同舟共濟、同心協力於“求真”征程,才能綻放出“學術自由”這朵智慧之花。
導師和研究生雖身處高校之中,但研究生教育中知識生產、組織、傳播、應用、創新,其“關係”過程關涉到社會生活諸要素,與導師和研究生賴以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背景亦關聯甚密,理當依存社會、服務社會並於社會保持良性互動而實現多贏。舉例來説,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師生和諧的認識是否客觀、全面,對師生出現矛盾衝突能否平和、理性,對師生間的一些極端事件又抱有何種心態、看法,這些都屬於至關重要的社會大環境。
當我們一旦對師生和諧形成更為豐富、立體的認知之後,也自然能體會到師生和諧對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產生靈動、持久、深刻的影響作用。師生和諧,意味着師生彼此“心中有人”的一種大氛圍,擴散蔓延、浸潤形成一種風氣風尚與獨特文化,進而演繹為研究生教育實踐中師生的一致共識和共同期待,是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支撐條件,也是促動研究生教育更具適應性、更顯活力的關鍵“內核”。
為此,高校層面應審慎思考“用怎樣的方法才能孵化一大批能夠矢志於學術創新的導師和研究生”,積極樹立學術上的民主風氣,倡導師生共同體意識,孕育良好的人文環境、條件保障和學術氛圍,激勵高品質學術境界的清風。高校還應鼓勵互動的互教互學、平等的教學相長的培養過程,將導師的學識、經驗以及對整體的把握力與研究生對具體問題的深入鑽研相結合,通過互動交流和共同探索推動創新。
導師應鼓勵研究生自由求索,包容失敗、容許質疑,營造敢為人先、崇尚成功的支持氛圍,引導研究生結合自身特質、擅長與優勢以及興趣點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因材施教、個性培養。導師應以人格魅力、學術品位言傳身教,關愛和嚴格要求兼濟,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處事。導師應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學科水平,具有穩定的科研項目和學術前景的研究課題來源,讓研究生有機會接觸高水平科研工作,在科研訓練中喚醒、歷練、成就研究生。
而風華正茂的研究生則應傾心向學,充分調動自身創新能力、紮實專業基礎以及堅毅向上勁頭,發自內心願意和研究“玩”在一起,以素養和能力贏得導師的支持與幫助;應心懷學術理想和科學精神,激發自我學習動力動能,讓每天的努力直接來自激情,來自積極情感、態度和健康心理,增強能學、愛學、沉浸於學的幸福體驗。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08日第2版
作者:張立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