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6年,今年終於博士在讀了

折騰了6年,今年終於博士在讀了
作者:我的揹包

來源:考博圈——提供考博信息,分享考博心路,考博路上,彼此相伴!

一板磚丟出去,就能砸到一堆研究生的時代,博士頭銜的光環以及博士身份的神秘感早已消失殆盡。然而對於想讀博的人而言,一個博士身份意味着太多欣喜。而我的考博故事,折騰了六年。

這六年,是研究生畢業後的六年,是初入職場愣頭愣腦的六年,是和生活迎面撞擊的六年。

六年裏,不時把腦袋伸出肉體的軀殼,探探心裏的小世界與這個骨感的現實中,是否有裂縫。聽説那裂縫,就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故事有點長,甚至有點奇葩。

1

就像我讀大學的時候,沒有想到考研。我讀研的開始,也沒有想到考博。

就像我在叛逆的高中時代,讀着李敖、韓寒,讀着金庸、衞斯理,對校園的圍牆充滿敵意,甚至也沒怎麼嚮往考上大學。

好在運氣夠好,加上少不更事時積累的還算不錯的基礎,考上了一個三流本科。

在本科時,犯了點錯誤,在老師的威逼恐嚇下,需要“考上研究生”“不然處分要放檔案裏”。

因此就有考研的故事,也就有了後面考博的故事,生活真是難以捉摸。

當時,為了減少備考壓力、提升錄取概率,考了自己原本就不喜歡的文學專業研究生。

咳咳,不是不喜歡文學,確實不喜歡文學專業。

研究生比較順利的考上了,後面才得知當時學校並沒有所謂的處分。這是後話。

2

備考期間,進階飛快,五個月突擊了自己從來沒有學好過的英語,從第一次CET-4考300來分還被室友質疑是不是買答案,到五個月的自學突擊後一舉突破CET-6,併成功殺入“985”高校面試,而且在研究生的英語作文課堂上,被老師點贊“看來英語基礎很紮實”,基礎很紮實,基礎很紮實,基礎很紮實……

考研期間努力學習的日子,竟然構成了我大學時代最美好而難忘的記憶。原來學習是如此開心而又充實。

3

藉着這篇文章,想起了遺忘了很久的考研摺子戲。

記得考試結束後習慣性地從牀上彈起來,打開門,看着外面的漆黑和寂靜,心底生起一種空蕩蕩的感覺。那種空蕩蕩的感覺,成了這出戏裏最鮮活的記憶。

讀研後,午夜夢迴,想想前路,我內心對“成事”充滿了渴望,渴望站到更高的舞台上,渴望成為社會的精英,甚至渴望千萬雙手在我眼前揮舞。

既然我從來都沒有學好過的英語,五個月就可以突破。此事可成,何事不可成!還有我一直喜歡後面又被荒廢的數學,還有我一直感興趣的計算機,還有讓我荷爾蒙在血管沸騰的金融學。

我雄心萬丈,感到自己寶刀未老,浪子回頭,為時不晚,我要攀登一下學術高峯,點亮生命之燈,給被自己耽誤的過去一個交代。

於是,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狂傲到近乎傻逼的目標:跨專業去美國讀數學博士!

考博的種子,就這麼埋在了心裏。

為了這個傻楞子目標,我買了某書開始征戰GRE、GMAT,去山上找了個寺廟,沒有網絡、沒有肉,把自己關起來修煉了兩個月,考過了GRE(分數並不高,換算一下大概3000分)。

因為過去教育背景的限制,申請美國的數學博士幾乎不可能;

然後我又改為申請金融學,又不成;

又改為申請管理學,又不成;

又改為申請法國的商科。

雖然有一所法國高校給我發了offer,然而距離初心太遠,而且學校也很一般,終於還是放棄了。

這個時候,我已經站在了研究生就要畢業的門檻上了,研三了!要寫畢業論文了!

那一年,我想着來年再戰,一定拿下美國top50高校的offer,至少也要是top100。

在畢業的時候,隨便報考了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的中文系,又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學專業。

抱着畢業旅行的心態去的,考的很輕鬆,沒想到成績還可以。

總分數在廈門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都排名第二(不過兩所學校的博導都只招一人),英語單科在復旦排名第一(專業課掛科一門)。

這是第一次,應屆考博,未果。

4

畢業後,留校工作。

工作後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考博的種子也在慢慢發芽。

只能説,運氣實在太好,一路上貴人相助,工作後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我也從過去的狂熱,轉而冷靜思考自己是否還有必要重新去國外換個新專業再來一遍。

換句話來講,出國讀博的戰鬥意志被工作後的發展態勢削弱了。

甚至要不要讀博,也成為一個問題。

説到這裏,不免想到所謂的職業規劃,這玩意真的有什麼實際指導價值嗎?

大家的職業發展軌跡難道不是在各種意想不到的不確定中逐步畫出來的嗎?

生命中的重大決定,甚至重大轉折,大部分都是在各種意外中倉促形成的。

畢業後第一年,我沒有再次考博。記得廈門大學的博導,還短信關心了一下我的近況。

我心裏也隱隱有所觸動,在考慮眼前的工作和未來的發展,我該主動做些什麼。

我很喜歡在高校工作,不想辭職讀博,然後我經歷了後面五年的折騰。

有的年份,我會報考在職的項目制博士;

有的年份,為了提升“中標率”我就繼續考中文系的博士;

有的年份,我想自己在高校工作,學習工作相互補充,應該考個教育博士。

每次考試,都要準備繁瑣的材料,填寫大量的表格,尤其是都要寫博士研究計劃。

因為每次報考專業換來換去,我的博士研究計劃,也是寫了一稿又一稿。自己回想起來,都感覺挺中二的。

因為自己用心不專,或者説壓根就沒想明白,我也沒有特別刻意的聯繫導師。反正最後的結果就是,非常敬業的做了一次又一次炮灰。

5

我終於想明白,要讀Ed.D(教育博士)。

工作後我一直從事教育管理工作,以文秘工作為主,寫了大量彙報材料、領導講話稿、調查報告等。

因緣際會,在縣、市以及國家教育部有過多次掛職經歷。這些所有的經歷,都支撐我對教育想做些自己的研究。

然後我終於不再心猿意馬,選定了針對高校教育管理而設置的Ed.D(教育博士)認真準備起來。

選定之後,我先後報考了廈門大學、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三所高校。最終被華師大錄取。現在讀博一。

説到如何備考

1、首先是聯繫導師,讓導師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經歷和讀博的想法,説白了就是讓博導知道你“為什麼要讀博”“為什麼能讀好”。

2、然後就是要多發幾篇文章,如果是C刊或者北核最好,退而求其次,多發點普刊甚至報紙都可以,至少可以佐證你寫作的某種熱情和力量。

3、英語的話,我準備的比較少,主要靠吃老本。

4、專業課的複習,因為在職備考,時間不充裕,我有這麼幾個小竅門:

一是買本英漢教育詞典,版本不重要,在淘寶上買一本就好,把教育學重要術語的中英文都要背下來,透徹理解詞條含義,便於考場上發揮。

二是在教育部網站看一下這幾年的教育大事記,看一下社會上的教育特點,然後圍繞這些事件和熱點做相關知識準備,我當時考試就遇到了結合南京大學梁瑩學術事件的考題。

三是把自己平時的工作,用教育學的視角進行一次再整理,再挖掘,又能促進工作,又是有血有肉的複習,何樂而不為呢。

寫在最後:

想好了就去做,機會就會不斷靠近你,哪怕開始會很受打擊。

就像你一直在敲一扇門,敲了好久都沒人應,忽然有一天門開了,主人笑容滿面地和你打招呼請你進屋,就像你第一次敲門他就在那裏等你了一樣。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裏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62 字。

轉載請註明: 折騰了6年,今年終於博士在讀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