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園餐”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你現在學習任務重,又是長身體的時候,學校飯好吃不好吃都要吃飽。”這是不少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嘮叨”。然而,有時換來的卻是孩子“學校飯真的不好吃”的回應。“食材單調,味道不好……”記者在一些地方採訪發現,關於中小學“校園餐”不好吃不願吃的“吐槽”聲不絕於耳,因不好吃造成的浪費也屢見不鮮。學生時常抱怨、家長憂心忡忡,中小學“校園餐”為何槽點不斷?(5月21日《新華社》)

學生在學校讀書,至少中餐需要在學校食堂解決,但對於“校園餐”,學生詬病已久,多用“浪費”來回答。《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曾顯示,有的地區中小學生盒飯食物浪費量約佔供應量的1/3。記者實地走訪也發現,“校園餐”“不好吃、扔一半”的情況並非個例。中小學“校園餐”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校園餐”無法讓學生滿意,一方面是眾口難調,學生在家中吃得可口,但到了學校,由於數量眾多,很難適合每一個學生,另一方面由於受到成本、廚師水準等因素的限制,也很難將“校園餐”做好。當然,有的“校園餐”營養很難判斷。食物多樣性不足、孩子水果粗糧等攝入量較低是普遍問題。

中小學“校園餐”怎樣才能讓學生歡喜?可以從兩方面着手。

其一,降低成本,學生繳納的餐費能夠多用在食材上,如此,“校園餐”才會好吃。據瞭解,目前看,“中央廚房”模式很不錯。“中央廚房”食材集約化採購,集中加工生產半成品,密封冷鏈配送至學校食堂後由炒菜機器人或現場員工進行標準化加工,學生能及時吃到可口的熱飯菜,省去了運送時間,口味也得到了改善。在學生餐標準不變的情況下,食材入口率提高了4.5個百分點。因為工作人員費用由政府補貼,水電費用由學校承擔、燃氣費用和廚雜用品由“中央廚房”承擔,學生繳納的餐費七成以上能用到食材上。簡而言之,改變經營模式,政府多投入,讓學生的餐費盡可能用在食材上,再加上給學校配備營養師,提高廚師的水準,學生就能夠吃到可口的“校園餐”;

其二,適當提高“校園餐”餐費標準。食材在上漲,可向學生收取的餐標卻多年未改變,有的學校甚至連續13年沒有調整,主要是因為擔心餐標提高引起部分家長反感。從能夠讓學生吃飽吃好,能夠將錢用在學生身上,相信餐標的提高,家長是能夠接受的。當然,一定要保證“校園餐”的公益性;其三,要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比如評價制度,可建立完善有關部門、學校、學生、家長對供餐企業的協同評價機制與相關管理規定,對供餐企業制定明確章程和獎懲制度,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學生要健康成長,離不開“校園餐”的營養,因此,要將“校園餐”做好,成為學生的最優選擇。不僅要吃得飽,更要能吃得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小學“校園餐”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