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戰鬥力強且蘇軍實力恢復需要時間故反攻柏林時間更長

一直到1943年夏天之前,德國軍隊都還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蘇軍仍然處在恢復元氣、補充裝備和提高戰術水平的狀態下,以庫爾斯克會戰為標誌,德軍才徹底喪失戰略主動權,而此時距離柏林被攻破乃至於希特勒自殺,僅僅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了。當然,通往柏林的這20個月也確實比德國人推進到莫斯科多了四倍的時間,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概括起來講大致有五點原因。

德軍進攻那是有備而來的閃擊戰

《巴巴羅薩計劃》的要旨就是“通過一場快速的戰爭打垮蘇俄”,德軍總參謀部預計在六週內結束戰事,所以四個月時間才攻到莫斯科城下都完全出乎其所料了,這也是德國人過於低估蘇聯軍事實力的結果。但無論如何,1941年的德軍在裝甲部隊的質量上、在大縱深合圍的戰役戰術指揮上,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拿波蘭和法國練完手以後,閃擊戰的運用已經爐火純青。

所以蘇聯人一下子被打懵了(坦克分散使用不提),多個重兵集團遭到合圍殲滅,而德國坦克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到1941年7月11日,中央集團軍羣古德里安裝甲集羣已經深入蘇境接近600公里,平均每晝夜推進35公里。而從蘇德軍隊戰前分界線布格河起,到莫斯科的直線距離也不過990餘公里,按照第2裝甲集羣的速度,若非蘇軍在莫斯科以西地區拼死抵抗,德國坦克一個多月就能看見紅場樓尖,四個月不應該是德國人戰前計算的,冬天太冷。

蘇軍的實力恢復需要一個過程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現役部隊總數約為537萬人,之前專文介紹過,截至1941年12月份,不到半年時間已經被德軍打掉340萬(其中陣亡100萬、被俘失蹤230餘萬),佔比達到63%。這個損失是非常驚人的,一般的中等體量國家在這樣規模的損失下早就崩潰了,比如法國損失還不到30萬人就投降了(西線戰役盟軍總共傷亡35萬人),所以蘇聯能夠迅速補充兵力並且堅持下來,其實挺不容易的。

德軍戰鬥力強且蘇軍實力恢復需要時間故反攻柏林時間更長

斯大林格勒戰役示意圖

儘管蘇軍盡最大努力進行了動員,但是前期的兵力兵器損失實在巨大,除去人員傷亡慘重外,半年時間還損失了19000輛坦克和17000架飛機,此時美援還未到來,許多軍工廠也在內遷的途中,況且新徵召的士兵作戰經驗也肯定不足,從方方面面看,蘇軍都需要一定時間來恢復實力和戰鬥力。這種恢復到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基本能跟德軍維持均勢,直到1944年初才具備明顯優勢(地面部隊多出40%、火炮超出70%、飛機2.3倍)。

德軍的單元戰鬥力要高於蘇軍

德軍在東線戰場前後投入的兵力是1420萬人,但那是累計投入,也就是不斷傷亡再不斷補充,地面部隊的真實數量,1941年戰爭爆發時為320萬人,1943年峯值為330萬人。而蘇聯累計動員的兵力為3460萬人,從1942年下半年起,地面部隊始終維持在600萬人左右,與純粹的德軍(不計僕從國了)數量對比大約2比1,但是在質量上確實有些差距。

在1943年以後的若干次戰役中,蘇軍經常是以兩倍的兵力才能取得互有勝負的結果,所以德國軍史學家經常強調德軍的“質量和重量”優勢,前者是單元戰鬥力,後者是技術兵器水平。而蘇軍若想打掉這個優勢,就必須補充更多的坦克飛機大炮和兵力。因此直到1944年以後,蘇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千萬級的規模,重武器數量激增,此時德軍的質量優勢才徹底被壓垮,一路向西敗退。

德軍的防禦技巧也要高於蘇軍

德國人發動戰爭那是突然襲擊,但是蘇軍反攻卻是明棋了,因此在蘇軍的主要進攻方向上,德軍都事先構築了築壘防禦地帶,以前沿、縱深和裝甲預備隊完成梯次守備,所以兵力兵器佔優的蘇軍啃起來也非常困難,每戰必有重大損失。在德軍較為頑強的防禦精神和較好的技巧下,蘇軍不可能連續進行突擊,每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戰役後,都要修整和補充一段時間,必然拖延了戰爭進程。

德軍戰鬥力強且蘇軍實力恢復需要時間故反攻柏林時間更長

解放柏林

另外一點還應注意到,德軍越是向西撤退,蘇德戰場的整條戰線長度越是縮短,則德軍的兵力密度也就越大,意味着蘇軍遭遇的抵抗更加瘋狂。比如1941年的戰線是從列寧格勒到基輔,而1944年雙方只是在德波邊境大打出手,戰線縮短了三倍不止。同時,德軍是在敵國境內作戰,可以毫無顧忌地進行焦土政策和大肆破壞,一路空空如也,也間接影響到了蘇軍的前進速度。

蘇軍反攻的補給線肯定越來越長

反過來説,德軍在1941年12月為什麼鋭氣盡失?除寒冷的氣候之外,也是因為補給線的嚴重拉長,糧食、彈藥、油料和食品要從德國和波蘭千里迢迢送到前線,而德軍這樣現代化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軍隊,對補給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裝甲矛頭伸得越遠,輜重運輸跟上去越困難,就好像凍得瑟瑟發抖的那些士兵一樣,德國人生產不出來冬裝嗎?肯定不是,而是運不上去。

那麼到了1944年以後,當蘇軍基本解放本國領土向德國腹地挺進時,雙方後勤運輸困難的角色已經互換,該輪到蘇軍經常要停下來等待補給了。都知道華沙起義吧?那是1944年8月的事情,起義的前提條件是蘇軍已經接近波蘭首都,然而蘇軍真正發起華沙戰役的時間已經是1945年1月份,就是因為各方面軍傷亡較大物資匱乏,必須轉入休整和等待補充。

華沙起義軍跟蘇聯不是一個“派系”只是部分原因,蘇軍有點精疲力盡確也是實情,怎麼説也必須停下來喘口氣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2 字。

轉載請註明: 德軍戰鬥力強且蘇軍實力恢復需要時間故反攻柏林時間更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