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工業學校校園擁有濃郁的嘉庚特色。
△集美學校商科。 (資料圖)
百年砥礪,絃歌不輟,春華秋實,世紀華章。10月21日,集美工業學校將迎來“百歲生日”,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身處世界各地的廣大師生校友相聚雲端,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提到集美工業學校,人們喜歡用“年輕的古老名校”來形容。看起來有些矛盾的説辭,實際上藴含了學校師生強烈的歷史自豪感和對美好未來的殷切向往:説她年輕,是因為從掛牌成立至今,她不過4歲芳齡;説她古老,是因為她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商科,到今年正好是100年。
回望過去100年,波瀾壯闊的辦學經歷培養無數可圈可點的人才;站在新100年的起點,學校滿懷豪情和信心,向着新航向整裝再出發!
底藴
百年辦學
創造輝煌
100年日月如梭,一段段往事定格為記憶,歷久彌新。讓我們將時鐘撥回到1920年。
1920年8月,陳嘉庚先生創設集美學校商科,希望藉此培養有學識之才,改變國內墨守成規的商業經營方式。集美學校商科即集美工業學校前身,開啓了學校的辦學之路。
之後,集美學校商科多次搬遷、改名,最終定名為“集美輕工業學校”。該校為國家培育了大量的專業和技能人才,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一段時間,共有輕機、糖機、糖藝、紙機、紙藝、陶藝、分析、涉外企管等8個專業。這些專業在當時都是“香餑餑”,在全國輕工行業位居前列。
在學校發展歷史上,原福建化工學校是一支重要力量。她於1958年應運而生,曾是全省擁有國家級示範專業和省級示範專業最多的中專學校。
2016年,根據廈門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批覆,原福建化工學校與原集美輕工業學校正式合併,成立集美工業學校。兩校合併被譽為“合併最成功的中職校”,實現了“心攏在一塊、情融在一起、勁使在一處”。
新學校、新班子、大視野、大格局,學校煥發出青春活力:校園面積擴大了兩倍:整個校區佔地354畝,建築面積達23萬平方米,堪稱福建省中職學校“第一大”;“戰績”輝煌耀眼:連續三年國賽成績全國數一數二、連續三年入圍“全國職業教育百強學校”、獲得了辦學史上最高榮譽——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視野空前開闊:以開放的姿態國際化辦學、成為福建省唯一招收留學生的中職學校,引進德國先進的AHK教育理念。在職業教育的“快車道”上,集美工業學校行穩致遠,“職教航母”的威力和潛力不斷顯現。
成績
十萬學子傳承匠心
回望過去的100年,最讓學校引以為傲的,便是培育了近十萬人才。他們開拓進取、自信自立,感恩母校、服務社會,在不斷奉獻的同時也成就了自我。正如集美工業學校校長陶順生所説:“工廠的價值體現在產品上,學校的價值體現在校友上。校友的形象就是學校的形象,校友的高度就是學校的高度。”
在這些可圈可點的校友中,有傑出企業家,將管理智慧和技術造詣完美融合:三棵樹塗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傑,以綠色、環保、健康、時尚的理念,打造了塗料界的一艘航母;萬年青總裁劉嚴雄從開健身館起步,成為著名的健身器材製造商和經銷商;福建菲達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安南白手起家,從貿易到實業,鑄造民族品牌。
他們中有兢兢業業、鑽研技術的優秀人才,淋漓盡致地詮釋了“工匠精神”:南京威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桑明華,中專學的是造紙專業,卻自學掌握了高精尖的通信技術,在火箭發射領域一展身手;同安錫雕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天泗,邊送煤氣邊鑽研錫雕技藝,終於讓這門斷層百年的傳統技藝得以“復活”;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清德被譽為“革新狂人”,大刀闊斧地對公司的生產、管理系統進行革命性變革;福建達城電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家楊,潛心研發“氧化焰快速燒成技術”卻不申請專利,還無償為同行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他們中還有全國勞模高溪樹,貢獻卓著、榮譽等身;有“百馬王子”劉永仁,年已八旬依然奔馳在馬拉松賽場;有“土樓作家”蔡建南,不計報酬、不辭勞苦地為“非遺”發力;有職業雕塑家方晨光,為夢想矢志不渝、執着努力;有中國“教育智庫網”特聘專家錢鬱紅,立志要讓“世界媽媽講述中國童話故事”……
學子們用努力和拼搏踐行着“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彰顯了集美工業學校作為老牌、名牌職業學校的厚重歷史底藴和鮮明辦學特色。學子們感慨,母校嚴謹的校風、紮實的教育給了他們開拓事業的勇氣和信心。
展望
職教航母
更強更大
站在新百年的起點,集美工業學校這艘“職教航母”正乘風破浪,朝着“工科類福建最強、全國一流、國際視野的現代職業教育學校”的辦學目標矢志前行。
在專業設置上,學校融入廈門、集美區域發展大棋局,按照“精、特、強、新”的專業建設思路,對各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創新。目前,學校設有先進製造、智能控制、信息工程、現代化工、現代交通、現代服務、閩南文化等7個產業學系,校內實訓基地建築面積達33229平方米,還與百家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同時,學校每年還投入2000多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實訓室的建設。大手筆的背後,藏着學校的良苦用心:不僅希望學生“就好業”,更希望培養未來的“大國工匠”。
此外,學校還創新性地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即“閩南傳統工藝傳承基地、移動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U+雙創中心、中德AHK培訓中心”,堅持內涵發展,提升服務技能。其中,閩南傳統工藝傳承基地把漆線雕、珠繡、剪紙等閩南傳統工藝或非遺項目引入職業學校,在傳統工藝與現代職業教育結合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併成功入選廈門市首批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旨在凝心聚力再鑄輝煌。正如校長陶順生所説,學校秉承陳嘉庚先生辦學理念,踐行陳嘉庚職業教育思想,循着“誠毅勤美”校訓,在繼承中有創新、有發展。學校將以百年校慶為契機,以鋭意改革的勇氣、嚴謹求實的作風,加快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來源:海西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