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
在唐朝前期,廢太子挺多,從高祖朝開始,一直到玄宗朝,幾乎一個朝代一個。
如隱太子李建成,廢太子李承乾,武則天兩個兒子李弘、李賢,玄宗的太子李瑛等等。都覺得有點家族傳染似的。
既然被廢,當然總有理由。當年李世民殺掉太子哥哥李建成做了皇帝,而到了他自己,嫡長李承乾不爭氣,在這一點,他比父親果斷多了。屢屢給承乾機會,可李承乾沒有把握好,最終被廢。
首先説説這個嫡長子,因為生於承乾殿,所以就以此為名。他一出生就是羅馬,別的皇子可望不可及。
武德三年,高祖李淵就封秦王李世民這位嫡長子為恆山王,一出生就是王爺。武德五年,又改封中山王。武德九年,就被李世民立為太子了,前途一片光明。
李承乾做太子時才八歲,聰明伶俐,惹人喜愛,太宗對他寄予厚望。很早就培養他聽政能力,李世民要是出去散心了,就讓太子監國。
可是長大了,卻變化巨大,喜好聲色犬馬,還是個兩面派,在父親面前畢恭畢敬,一轉身就放肆瘋玩。手下提醒勸諫他,他馬上認真傾聽,引咎自責,然而還是我行我素,死不悔改。
而他的同胞弟魏王李泰喜好文學,才華橫溢也受到太宗的喜愛與重視。李承乾感到了一種壓力。可他不是想提高自己,改正自己缺點,而是處心積慮想除掉同胞弟弟。
他私下養了一些刺客張師政、紇幹承基等謀殺魏王,沒有成功也就作罷了。還與漢王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籌劃謀反。
貞觀十七年三月,齊王祐起兵謀反,紇幹承基和齊王祐暗中也有勾搭也被逮捕了,隨後在審訊過程中,他供出了太子謀反一事。
然後太宗親自過問,審訊屬實,當年九月就把李承乾貶到了黔州。一個月後,廢太子承乾可能覺得人生無望了,竟然死掉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傷心,以國公的待遇埋葬了這個兒子。
畢竟是皇族中人,不會連鍋端,承乾有三個兒子,也有孫子,後代過得也還不錯。
李承乾的三個兒子分別為李象、李厥,李醫。至於生母是誰,無從知道。
只有兩個兒子有後代記錄,李醫沒有記載。李象為懷州別駕,李厥為鄂州別駕。李象有兒子李適之,這個兒子能耐挺大,下面會詳細介紹。
李象孫子為李粹,曾孫為李位,李位有子李沖。
李厥兒子李昶,李昶有子李懷,李懷有子李悦。
從他們兩支來説,李承乾子孫一直都在,李承乾孫子李適之在玄宗朝很受重用,做到了宰相,也是他向玄宗提出要求,讓祖父歸葬昭陵。
開元二十四年八月,玄宗追封廢太子承乾為恆山郡王,諡號曰“愍”;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命令官員把承乾,李象靈柩陪葬於昭陵柏城內。李象當然也跟着追封為越州都督、郇國公。
李適之,開始名字叫“昌”。神龍初年,擢為左衞郎將。開元年間,遷為通州刺史。以能辦事、善治政而成名。
按察使韓朝宗為他在朝中美言。於是擢升為秦州都督,又遷任陝州刺史、河南尹。當時谷、洛地區每年徭役,耗費大量勞動力,然後命令李適之監造上陽、積翠、月陂三大堤防,從此洪水不再為患。
玄宗對工程非常滿意,刻石碑銘記功勞,永王李璘書寫碑文,皇太子李瑛書寫匾額。李適之進升為御史大夫。
開元二十七年,兼任幽州長史,知節度事。李適之受到重用,就自然會為他的祖父,父親考慮了,他就以祖父承乾被廢,父親李象又於武則天執政時被逐出京城,不能按常儀進行安葬要求將他們陪葬於昭陵,玄宗下詔許可。
之後李適之任刑部尚書。他喜歡廣交朋友,接待賓客飲酒一斗都不醉。夜晚宴飲、娛樂,白天決斷政務,案几上沒有積壓的卷冊。這點比他祖父肯定要強過幾倍。人家是工作娛樂兩不誤。
天寶元年,李適之代替牛仙客為左丞相,封清和縣公。而這時李林甫受到重用,李林甫什麼人,我們都清楚,“口蜜腹劍”,只要與他不和,他會把你往死裏整。而恰恰李適之與他不和。
李林甫陰險,私下好好的對適之説:“華山產金子,開採的話可以富裕國家,只是皇上不知道。”李適之生性豪放,相信了他的話。之後,趁有機會從容的向玄宗説了此事。玄宗驚喜,於是又詢問林甫。
李林甫回答:“臣下早知道了。不過華山是陛下的根本、命脈。王氣積聚在這裏,不可以穿鑿、冶礦,所以不敢將這事説於皇上。”玄宗於是以為林甫愛護自己,而覺得適之對自己不親近。
之後,皇甫惟明、韋堅、裴寬、韓朝宗這些適之所親厚、善待的人,都被林甫誣陷以罪名。適之懼怕,內心不安,於是要求罷相,求一個閒散的職位。最後授以太子太保的職位,欣欣然自以為免去了禍患。
不久,因韋堅的事受連累,被貶為宜春太守。不久,御史羅希弼攜詔書逼死韋堅於所貶處所。
州縣地方上都震動、驚恐。等到經過宜春,適之懼怕,喝毒藥自殺了。
李適之還是象祖父承乾一樣,沒有心機,不懂得韜晦,被人陷害,最終走上死於貶所的命運!
參考:《舊唐書》《新唐書·第127章》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裏就結束了,喜歡小編的作品可以點個關注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