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子淵在前段時間曾經為大家介紹過“羅馬五賢帝”之首的馬庫斯·科克烏斯·涅爾瓦(Marcus Cocceius Nerva),引起了一些讀者的興趣,有不少粉絲留言希望筆者再介紹一下“五賢帝”中的其他人。今天咱們就來説説“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獲得歷史較高評價且留下建築遺蹟的哈德良。
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公元117年-138年在位,是羅馬帝國第十四位皇帝、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綽號“勇帝”。執政期間,哈德良統一和鞏固了羅馬龐大的帝國疆域,而他的前任——圖拉真,一直專注於擴張。哈德良在位時期,乃是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其任內主持興建了許多著名的建築工程,其中包括橫跨不列顛島的“哈德良長城”,以抵禦來自北部的皮克特人。
哈德良生於76年1月24日。按照羅馬皇帝傳記集《奧古斯都歷史》(Augustan History)記載,他並不是羅馬人,他出生於西班牙伊達裏卡,其家族來自意大利中部的皮塞嫩郡(Picenum),後來又移民至西班牙,最後才搬到羅馬。哈德良的母親多米蒂婭·波琳娜(Domitia Paulina),來自一個來自加迪斯的顯赫家庭,加迪斯就是如今西班牙西南部的海港城市加的斯。
哈德良的父親埃利烏斯·哈德里亞努斯·阿費爾(Aelius Hadrianus Afer),是羅馬的一位地方執法官,也是未來羅馬皇帝圖拉真的堂兄,換言之,哈德良是圖拉真的堂侄。在哈德良10歲時,他的父親去世,圖拉真和阿奇利烏斯·阿提亞努姆(Caelium Tatianum)成為他的監護人。從早年起,他就跟隨圖拉真轉戰各地,深得後者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哈德良身材強壯高大,留着厚密的捲髮,眼神犀利,行軍打仗時不畏艱苦,與士兵們打成一片,因此在軍中備受士兵愛戴。
在圖密善皇帝統治末期,哈德良成為元老院議員,走上了傳統職業道路。公元97年年底,新一任羅馬皇帝涅爾瓦宣佈收圖拉真為養子,並指定後者為帝位繼承人,哈德良奉命前往圖拉真駐地,向其傳達賀辭,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哈德良開始躋身帝國高層。公元98年年初,涅爾瓦因病去世,正在科隆戍守的圖拉真奉召繼位。公元100年,哈德良與圖拉真皇帝的甥孫女維比亞·薩比娜(Vibia Sabina)結婚。
此後,哈德良跟隨圖拉真征討位於多瑙河下游的達契亞王國(今羅馬尼亞),並最終獲得了勝利。公元105年,哈德良晉升為保民官,並且打破慣例,在第二年又晉升為裁判官。公元107年,哈德良一度出任多瑙河畔行省下潘諾尼亞的總督,次年擔任執政官。這時,哈德良幾乎達到了任何一位元老院議員的職業生涯巔峯。
公元112年,哈德良出任雅典執政官。然而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他似乎就止步不前了,可能是由於前任執政官李錫尼烏斯·蘇拉(Licinius Sura)的死亡,而這背後牽扯到一些宮廷陰謀,參與者包括圖拉真的妻子普洛提娜(Plotina)和哈德良。有證據表明,在這一時期,哈德良致力於研究古希臘的民族和文化,而這是他長期以來的興趣所在,他蓄鬚也是受此影響。
不知何故,哈德良的命運在圖拉真死前不久再次改變,學者分析可能是因為普洛提娜和她的同夥最終説服了圖拉真,將帝位傳給圖拉真的這個堂侄。公元三世紀時的希臘歷史學家卡西烏斯·迪奧(Cassius Dio)記載,哈德良的前監護人阿提亞努斯(Attianus)當時是一名強大的羅馬人,他也參與其中。不過,圖拉真直到去世也沒有公開指定哈德良為繼承人,倒是皇后普洛提娜理直氣壯地宣佈,圖拉真在臨嚥氣之前將帝位傳給哈德良,就這樣,哈德良在公元117年8月9日,也就是圖拉真去世當天成為圖拉真的養子。兩天後,東方軍團向哈德良宣誓效忠,眼見大勢已定,元老院遂追認哈德良繼位為羅馬的“第一公民”。哈德良執政時期的功績
眾所周知,哈德良在帝國各地旅行的時間比其他任何皇帝都要長,這與他的前任們截然不同。之前的皇帝們,大多依靠各行省呈遞上來的報告,哈德良想親眼看看各地情況,於是不斷巡視。在這一過程中,他給予許多行省城市自治權,鼓勵這些城市參照羅馬進行建設,使行省城市生活羅馬化。同時他延續了圖拉真統治時期吸收東方行省奴隸主充實元老院的政策,並廣泛地授予行省居民羅馬公民權。這些措施都有助於維護帝國內部的穩定。
在軍事方面,他停止了對帕提亞帝國(即安息帝國)的戰爭,把羅馬帝國在東方的邊界縮回到幼發拉底河。考慮到當時羅馬帝國北部及西部防禦力量空虛,美索不達米亞居民又對其明顯懷有敵意,適當放棄顯然是最正確的選擇。正因如此,其執政期間羅馬帝國基本是平靜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重視軍事,哈德良對軍隊慷慨大方,還對軍隊進行改革,同時下令修建大量用於駐軍的要塞。哈德良曾經在不列顛島上呆過一段時間,在那裏,他開始命人修建一座被稱為“哈德良長城”的保護性石牆,以抵禦北方“野蠻人”的入侵。
“哈德良長城”從北海一直延伸到愛爾蘭海,長73英里,寬8到10英尺,高15英尺。一路上,羅馬人建造了塔樓和小堡壘,稱為“裏堡”,最多可以容納60人。在城牆的南面,羅馬人挖了一條寬溝,還建造了有六英尺高的土堤。儘管此後有許多石頭被運走並回收用於修建其他建築,但這堵牆仍然屹立不倒,至今仍然能夠在英國見到。從建成到五世紀初為止,這座石牆從此成為羅馬帝國的最北邊界。
由於帝國保持和平穩定,因此有足夠的人力財力修建大型建築,哈德良也和圖拉真一樣大興土木,包括重建屋大維時期的羅馬萬神殿(在前任統治時因大火而被焚燬)、修建維納斯女神殿廟,還移動了由尼祿皇帝下令製造的100英尺高的青銅巨像。當哈德良前往帝國的其他城市時,他又下令實施了不少公共工程項目,包括修築神廟、劇場、公共浴室等。
對於羅馬帝國的公民們,哈德良同樣很慷慨。他向社區和個人提供大筆資金,並允許被控犯有重大罪行的個人的子女可以繼承部分家庭財產。對於自己,他則頗為自律,按照《奧古斯都歷史》的記載,他從不接受不認識的人的遺贈,也不會接受那些兒子可以繼承遺產的人的遺贈——換言之,他認為這些遺產應當由其子嗣繼承,不應被任何人剝奪。這些做法,都與前任們的做法截然相反。就個人而言,他在很多方面都努力過着謙遜的生活,就像一個普通公民一樣。同時代的人稱讚他“友善而不失威嚴、嚴肅而不失風趣、節儉而不失慷慨、多才多藝而又追求變化”。哈德良的死亡及遺產
按照《奧古斯都歷史》的記載,
哈德良晚年因拒絕在高温或寒冷中遮住頭部而患病。他的病症長期沒有痊癒,這種痛苦的折磨使他渴望死亡。
據古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記載,當他無法説服任何人幫助他自殺時,他就開始縱容自己的飲食。最終,他因心臟衰竭於公元138年7月10日在位於貝阿的莊園去世,享年62歲。
哈德良因他的博學多才、旅行、建築工程以及他將羅馬帝國遙遠的前哨聯繫在一起的努力而被後世所銘記。他有美感,受過教育,是所有羅馬皇帝中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他統治時期的跡象仍然存在於許多建築中,包括羅馬萬神殿、維納斯神廟、“哈德良長城”與“哈德良別墅”。
哈德良在羅馬城外的鄉間別墅——阿德里亞納別墅(Villa Adriana),被認為是羅馬世界富麗堂皇的建築縮影。它佔地7平方英里,與其説是一座別墅,不如説是一座花園城市,其中有浴室、圖書館、雕塑花園、劇院、露天餐廳、亭子和私人套房,雖然由於年代久遠而變得滿目瘡痍,但仍有部分建築得以保留至今。1999年,哈德良別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至於哈德良的陵墓,便是如今羅馬的聖安傑洛城堡,這一地區在哈德良之後成為諸多羅馬皇帝的埋葬地,並在公元五世紀被改造成一座堡壘,從此延續至今。
參考資料:
Birley, Anthony. "Lives of the Later Caesar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ugustan History, with Lives of Nerva and Trajan." Classics, Reprint Edition, Kindle Edition, Penguin, February 24, 2005.
"Roman History by Cassius Di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ingsheim, Fritz. The Legal Policy and Reforms of Hadrian. The Journal of Roman Studies, Vol. 24.
"Hadrian: Roman Emperor."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