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7月,就在德、法兩軍在凡爾登城下的浴血廝殺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巴黎西北的索姆河兩岸又燃起戰火,英、法軍隊向德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這就是持續四個月之久,慘烈程度甚於凡爾登戰役的索姆河戰役。在索姆河發動大規模攻勢,是協約國集團預定的1916年戰略進攻計劃的一部分。1915年12月,在法國的尚蒂伊鎮,法軍總司令霞飛就與英軍司令海格爵士商定,由法國三個集團軍和英國兩個集團軍在索姆河兩岸實施大規模戰略進攻,力爭打破西線的僵局,為而後轉入運動戰創造條件。他們還確定,實施索姆河戰役的主要力量由法軍承擔。霞飛和海格最初制定索姆河戰役計劃,其目標是徹底突破德軍的防線,急取在西線取得決定性的勝 利。但他們沒想到,德軍也有相似的企圖,而且動作更快,所不同的是德軍的突破點選在了凡爾登。德軍突如其來的進攻,打亂了英法軍隊的部署,大量的法軍預備 隊被用到了凡爾登方向,慘重的傷亡和德軍一天緊似一天的進攻,使法軍疲於奔命,根本無法進行索姆河戰役的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霞飛和海格不得不對原定的索姆河戰役計劃進行修改,他們將原計劃中的突破正面由 70公里縮小為40公里,參戰兵力由64個師減少到39個,其中法軍的兵力減少了64%,突破地段壓縮為15公里。他們最後確定的進攻陣容是:英軍方面由 第3、第4集團軍參戰,共25個步兵師;法軍方面是第6集團軍,共14個步兵師。戰役的主要突擊力量也就由法軍改為英軍第4集團軍擔任,其所轄的5個軍成 一線展開,主要任務是突破德軍在索姆河以北的第4和第6集團軍的防禦,預備隊由2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組成;法軍共分兩個梯隊,主要任務是沿索姆河以南向 東突破,然後向北協助英軍第4集團軍行進,向康佈雷方向發展。戰役總預備隊是英國的兩個軍和法軍第10集團軍(轄4個軍)。這樣,在將要發起的索姆河戰役 中唱主角的就將是英國遠征軍及其附屬國加拿大遠征軍。
霞飛和海格之所以沒有放棄索姆河戰役計劃,一方面是協約國想通過這次戰役打破西線的僵局,更主 要的,是德軍在凡爾登方向的進攻給法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法國已在此傾注了幾乎全部的力量。因此,必須在其他方面打出去,以進攻來牽制德軍,才能減輕凡 爾登的壓力,轉危為安。所以,原定的索姆河戰役目標在戰前也就改為實施反攻,部分地減輕對凡爾登的壓力,但霞飛和海格把反攻的地點選在索姆河,就如同德國 的法金漢一樣,都沒有充分估計到敵方防禦的強度,結果他們都犯了“用雞蛋碰石頭”的錯誤,索姆河戰役也成了一場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空前規模的消耗戰。德軍在索姆河防線最前沿的是第2集團軍。自從西線陷入塹壕戰僵局以來,在這一方向上沒有爆發過 大規模的戰鬥,因此德軍有兩年多的充裕時間加強防禦。他們精心選擇地形,構築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德軍第2集團軍的防禦體系由3個陣地組成。第一 陣地給深約1000米,包括3條塹壕以及支撐點、交通壕和混凝土掩蔽部。
第二陣地在第一陣地後3~4公里,有2條塹壕和支撐點。第一、二陣地之間有一箇中間陣地。第二陣地後面3公里處是第3陣地,整個防禦體系縱深7~8公里。德軍還構築了深達40英尺的地下坑道網,其地下工事的出入口都隱蔽在村莊和附近的樹林中,難以 被敵人發現。德軍的整個陣地從低到高修築在山坡上,對英法軍的行動一覽無餘。工事內配備完善,有野戰廚房、洗衣房、戰地醫院等,儲備了豐富的彈藥和食品。 坑道網內採用電燈照明,由專用的柴油發電機提供電力。而電燈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奢侈品,在平民中尚未普遍使用。英軍指揮官海格爵士在給英軍統帥部的電文中指 出:“德國人已不辭勞苦地把這些防禦工事變成堅不可摧的堡壘。”設防的村莊,石灰岩下深深的地下掩蔽部,縱橫交錯的鐵樁和帶刺鐵絲網組成的障礙、地下室、 地下單人掩體和通道,這一切使索姆河地段成為“世界上最堅固和最完備的防禦工事”之一。在德軍防禦陣地對面,英法軍秘密地進行了五個多月的戰役準備。他們的進攻出發陣地雖然也非常堅 固,但與德軍相比,英法軍的陣地處於缺水無人之地,地形不利,尤其不利於進攻。但英、法軍仍積極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周密準備。在進攻地帶,從後方到前線鋪設 了250公里長的鐵路和500公里的窄軌鐵路,並修建了6個機場150個混凝土場地,還構築了塹壕、交通壕、掩蔽工事和躲避炮兵火力的掩蔽部、各種倉庫。 為了獲得充足的水源,他們還挖掘了2000口小井。在物資準備上,他們更是集中了開戰以來的最大力量,集中了約840餘萬發炮彈、3500門火炮及300 多架飛機。這樣,英、法軍在每公里的突破正面上,平均兵力和兵器的密度達到了1個步兵師和近90門火炮。
除此之外,英、法軍對預定參戰的師,還進行了一系列專門的野營訓練,模擬德軍防禦演練突擊的方 法,採取在炮火射擊的配合下,步兵對防禦陣地進行了逐步攻擊、向前推進的協調作戰,還練習了與航空兵的協同動作。在武器裝備方面,輕機槍、槍榴彈筒等新式 武器已裝備到了團、旅、師。總之,英、法軍隊為保證戰役的成功,在突破地帶對德國形成絕對優勢,其步兵超過3.6倍,炮兵為1.7倍,航空兵將近2倍。在進攻開始前半個月,英、法軍一切進攻準備就緒,任務按三個進攻階段作了嚴格劃分,規定了協同動作的嚴格體系。法軍總司令霞飛在檢查了英、法軍的戰役準備後,充滿了信心,他認為,憑藉這樣的兵力兵器,英法軍一定能一舉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順利完成整個戰役任務。但是,德軍在他們的陣地上,早就掌握了有關英、法軍構築進攻出發陣地的情報,當法國部隊向他們的前沿陣地移動時,德軍在望遠鏡中看得一清二楚,他們差不多掌握了英、法軍開始進攻的日子,因此早就做好了準備。雙方都懷着緊張的心情等待着那一天的到來。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兩岸雷鳴般的炮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英、法軍隱蔽的炮兵羣對德軍 陣地開始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炮擊。空前猛烈的炮火使德軍陣地頓時陷入一片硝煙和火海之中,地動山搖,不時有德軍的掩體和障礙物飛上天空。在德軍陣地上空, 英、法軍的校射飛機不停地盤旋,給地面炮兵指示目標,糾正彈着點;同時,戰鬥偵察機則不時地向德軍陣地扔下炸彈,而後俯衝掃射。德軍表面陣地上早已空無一 人,因為在這樣猛烈的炮擊下,沒有人能夠倖免,即使沒有被密如雨織的炮彈直接炸死,也早已被此起彼伏的劇烈爆炸震死。此刻,德軍士兵早已鑽入深深的地下工 事,安全地躲避着傾瀉而下的炮彈。擔負偵察和監視的德軍則利用潛望鏡在工事裏觀察英、法軍動向。
炮擊持續了整整一週,在這期間,英、法軍還向德軍陣地不定期地發射化學炮彈,他們認為持續這麼 長時間的炮火準備應該是效果顯著的。6月30日夜晚,炮擊到了最後階段,也達到了最高潮,準備投入進攻的英、法軍士兵都爬出塹壕,感嘆地觀看着戰爭史上的 奇景,德軍陣地上炮彈爆炸的閃光多如繁星,與夜空中的星星連成了一片。炮擊早已把德軍陣地上的鐵絲網炸得七零八落,大部分掩體已不復存在,塹壕和第一陣地的交通壕被夷為平地,德軍第2集團軍的觀察和通信配系被摧毀,許多炮兵連失去了戰鬥力。7月1日清晨,炮擊終於停止了,初升的太陽照耀着硝煙漸漸散去的戰場,經歷了一週炮擊的德軍陣 地上死一般地寂靜。誰都知道,這是大戰前的平靜,是拼死廝殺即將開始的信號。早晨7時30分,英軍的陣地上突然響起了刺耳的軍哨聲,只見英軍士兵爬出戰 壕,開始向德軍陣地前進。就在這時,英法軍的炮兵開始了衝擊前最猛烈的炮火掩護,德軍陣地立刻又被彈雨所覆蓋。但是,德軍已從潛望鏡中發現英、法軍的動 向,士兵們全部蹲在坑道口,準備佔領表面陣地。英、法軍的炮火向後一延伸,德軍立刻從地下工事中傾巢而出,他們把沉重的機槍全都搬上陣地,迅速地挖好掩 體,把黑洞洞的槍口指向陣地前的開闊地帶,居高臨下地準備射擊。
英軍的士兵越來越近了。他們排成長長的橫列,每個人揹着多達220發的子彈,兩顆炸彈,許多士 兵還帶有野戰電話設備、鐵鎬、鐵鍬和通信鴿的箱子,每人負重達30公斤,因此行動十分緩慢。他們在手執傳統鞭子的軍官的率領下,分幾個波次實施攻擊,每個 波次的士兵幾乎都是肩並肩排成整齊的隊列,斜舉着步槍,步履緩慢地向德軍陣地前進。當他們逼近德軍正面塹壕時,德軍的炮火齊射,德國步兵則憑藉堅固的防禦 工事,等英軍士兵進入百碼射程之內,重機槍才一齊開火,密集的子彈像一把鋒利的大鐮刀,頃刻間就把英軍“像割麥子一樣成羣地掃倒”,其結果不亞於一場大屠 殺。在第一天的進攻中,英軍就有6萬人陣亡、受傷、被俘或失蹤,這是英軍戰爭史上最糟糕的一天。在索姆河以北主要方向上,儘管英國第4集團軍的兩個軍佔領了德軍防禦前沿第一陣地,但其餘3個 軍和第3集團軍的第7軍的攻擊卻被擊退,並遭到重大傷亡。在索姆河以南的方向上,法軍取得了一定進展。法軍異常猛烈的炮火壓倒了對方,步兵趁機發動迅速突 然的進攻,在德軍士兵還沒有從掩蔽部爬出來之前,法國士兵就到達德軍陣地前沿,僅兩小時戰鬥,法軍第2軍就佔領了德國第一陣地及支撐點。
7月2日,英軍司令海格看到左翼受阻,無法前進,便決定對攻擊計劃作出修改。他把主攻方向暫時限制在右翼第4集團軍進攻正面翼側的第13、第15和第3軍的方向上,其餘的第10和第8軍離開右翼調到預備隊,擔任消極防禦任務,以便集中兵力在更窄的地段上達成突破。經過兩天血戰,英軍第4集團軍佔領了弗裏庫爾村,並向中間陣地繼續突擊。法軍的進展情況稍好些。法軍第6集團軍進攻的方向恰好是德軍防禦的薄弱地段,德軍在戰前沒有預 料到法軍會在這裏進攻,因此防禦力量很弱。7月3日,法軍第6集團軍以猛烈的突擊一舉突破了德軍第17軍的防禦陣地,並使德軍造成嚴重傷亡。不久,德軍第 17集團軍重新糾集力量,組織了多次反衝擊,但在法軍強大的火力面前,不僅沒有奪回陣地,反而傷亡更加慘重,無力再戰。德軍統帥部為避免第17軍全軍覆 滅,急忙調第2集團軍的預備隊接替防禦,第17軍撤回到第三陣地休整補充。
但德軍第17軍後撤得非常匆忙,使德軍預備隊來不及迅速佔領全部防禦陣地,結果,一些陣地和支 撐點無人防守,這就使德軍的防禦正面上出現了一個缺口和許多間隙地,給法軍以可乘之機。7月4日,法軍第35軍先遣分隊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出動,未經交戰 就佔領了無人防守的巴爾勒。這時,另一些部隊也準備向索姆河前進,想乘機出擊以擴大戰果。但是,法軍第6集團軍司令法約爾卻不同意這樣做。他的理由是:根 據法國北方集團軍羣司令福煦將軍的“逐步行動”理論,要奪取新陣地,必須使已佔領地區得到鞏固,第二梯隊已接替戰鬥,同時以有力的炮火準備作好保障時,才 能繼續進行攻擊。結果,法軍按照這一僵硬的教條,準備出擊的部隊不得不撤回原陣地,重新進行準備,結果耽誤了整整兩天兩夜的時間。在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就在法軍按照“逐步行動”理論進行進攻準備的時候,德軍第2集團軍已 發現了自己的嚴重漏洞,他們暗自慶幸法軍沒有連續進攻,並趕忙從統帥部要來了5個精鋭師,這些師以大部分兵力接替了第17軍的防禦,並填補上了一切空隙, 重新組織了防禦體系,堵住了缺口。法軍喪失的這次戰機,給整個戰局帶來了不利影響。7月5日,準備就緒的法軍重新開始進攻,但沒想到德軍已在這裏投入了生力軍,法軍的進攻遇到了 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傷亡慘重,進攻一次次受挫,無法完成預定的計劃。法軍由於受到逐步進攻理論和分地區進攻規劃的束縛,使部隊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得不到充 分的發揮,因而一直未能取得理想的戰果。英軍第4集團軍因作為主攻力量連續攻擊,損失巨大,開戰僅10天就傷亡近10萬人,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
此時,德軍統帥部也意識到了英、法軍在索姆河進行的攻擊規模是空前的,其目的和企圖也許決不僅 僅是牽制凡爾登方向的德軍,如果掉以輕心,也許會造成整個戰線的崩潰。因此,德軍迅速抽調兵力,加強第2集團軍的力量,整個集團軍增加到3個軍,即預備隊 第14軍、第6軍和第9軍,步兵師由8個增加到21個,此外還有27個重炮連,15個輕炮連,30架飛機。從7月9日開始,英法軍又恢復了進攻,但這時的德軍已大大加強了兵力,使得雙方的兵力對比從英、法軍佔2.8倍的優勢下降到只佔0.6倍,這對於處在進攻一方的英、法軍來説,已算不上什麼優勢了。因此,雖然英、法軍士兵冒死衝鋒,但依然進展緩慢,雙方很快進入膠着狀態。更嚴重的是,英、法軍在戰鬥指揮上又極不協調,雙方的作戰方針完全不一致,因此仗就更難打了。 英軍指揮官海格為了能在主要突擊方向取得縱深突破,要求法軍給予積極協助,指示法軍將第6集團軍的力量重心移到索姆河以北。但法軍指揮官卻我行我素,根本 不理睬英軍的要求。繼續指揮該部在索姆河以南進行離心方向的進攻。英、法軍未能集中力量捏成拳頭,勢必嚴重影響戰鬥進程,結果,到7月17日,英軍僅前進三四公里,法軍推進了六七公里。經過近半個月的戰鬥,無情的事實證明英法軍想迅速突破德軍防線是不可能的,協約國原先設想的計 劃在德軍頑強的防禦面前失敗了。因此,英軍司令海格與法國將領及部下商議:“我們協約國方面,無論在人力還是物力上都佔有優勢,如今德軍已放鬆了在凡爾登 方向的進攻,因此我主張下一步我們應該採取消耗戰的方針,以連續不斷的小規模進攻來削弱德軍的力量,逐步改變我們和德軍的力量對比,然後在9月份再發動大 規模進攻,我相信,到那時我們的進攻將會奏效。”法國方面由於凡爾登壓力的減小,也同意了這項新的作戰方針。
於是,一場增加兵力兵器的特殊競賽代替了大規模的戰役進攻。從這時起,英、法軍先後投入的兵力 達51個師,飛機由300架增加到500架;德軍方面兵力也達到31個師,飛機從104架增加到299架。整個8月,英、法軍採取了分散兵力全面出擊的戰 術,希望最大限度地消耗德軍兵力,達到局部改善態勢、擴大突破口的目的。德軍則採取集羣戰術針鋒相對,以彈坑和掩體作依託,用機槍對付英、法軍的散兵隊 形,結果使英、法軍遭到巨大損失。英、法軍不但分散攻擊,消耗戰的戰術也未獲成功,而且在戰役進展方面也無多大戰果。截至八月底,英、法軍在兩個多月的進 攻中,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才向前推進了3~8公里。德軍的傷亡是20萬人。為守住索姆河防線,德軍在這段時間的戰鬥中,消耗了約600列車彈藥。同 時,德軍為加強索姆河方向的防禦,不得不完全放棄了在凡爾登城下進攻,把索姆河方向的德軍增加到40個師。
9月初,英、法兩軍在爭吵聲中達成了關於合同攻擊的計劃。法軍按計劃加強了右翼力量,擴大了左 翼戰線。這樣,索姆河戰役的規模日益擴大。9月3日,英、法軍的1900餘門火炮又開始向德軍猛烈轟擊,一場新的攻擊又開始了。還未等炮擊的硝煙散盡,天 空中又傳來機羣的嗡嗡聲,英法軍派出了強大的空中力量支援進攻,這些飛機不停地向德軍陣地轟炸、掃射,摧毀在炮火準備中倖存的德軍工事和炮兵陣地。與此同 時,英、法軍的四個集團軍(法軍佔26個師、英軍佔32個師)的兵力從所有戰線上實施了大規模聯合攻擊,其主要突擊方向集中在右翼的英國第4集團軍攻擊地 帶內。戰鬥異常激烈。德軍陣地上,塹壕線和帶刺的鐵絲網都被摧毀無遺,地面上炮彈坑密密麻麻,死屍遍 地都是,惡臭熏天。雙方圍繞一些要點反覆爭奪,許多陣地都易手多次。德軍的機槍和鐵絲網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英、法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盡 管如此,英法軍仍以每晝夜推進150米到200米的速度,漸漸地已深入德軍防禦縱深2~4公里,個別地段上甚至接近了德軍的第三陣地。就在這關鍵時刻,天 不作美,一連多日下起了暴雨,加上大霧,使炮兵無法得到航空偵察和幫助,泥濘的道路也使重炮無法向前轉移。但英、法軍並未放棄進攻的企圖,他們打算以一種 新式武器來加快戰役的進程。
9月15日清晨,在索姆河畔的費萊爾——庫爾傑萊提戰場上,大霧籠罩,硝煙瀰漫,德軍的士兵們 正靜靜地躲在塹壕裏,等待着英、法軍發動新的進攻。猛烈的炮火準備過後,德軍士兵麻木地爬出掩蔽部,把各種機槍搬上陣地,準備迎擊即將開始的步兵衝鋒。這 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了,英、法軍隊已經在德軍的陣地前留下了無數的屍體。7時30分左右,遠方地平線上突然出現了十幾個運動着的“黑點”,這些“黑點”決不是德軍早已 熟悉的散兵線。它們漸漸接近了,德軍士兵們依稀聽到了一種奇怪的轟鳴聲,其間還隱約夾雜着鋼鐵的撞擊聲。不久,德軍士兵已經可以看清,那是一個個黑色的 “鋼鐵怪物”,奇怪的轟鳴聲和鋼鐵的撞擊聲越來越大,大地也在不斷地顫動。望着這些從未見過的“鋼鐵怪物”,德軍士兵們被驚呆了,在慌亂中,他們操起機槍和步槍,向這些 怪物猛烈射擊,但是往日威力巨大的機槍子彈不是被彈回來,就是從這些怪物身上滑落下去,“鋼鐵怪物”似乎毫不在意地向前隆隆怒吼着開進,履帶鏗鏘作響。它 們在泥濘的彈坑間如履平地般駛過,壓倒了曾阻擋過無數步兵的鐵絲網,越過了塹壕,將德軍的工事碾壓得支離破碎。與此同時,它們用機槍和火炮猛烈射擊,像秋 風掃落葉一樣,打得德軍屍橫遍野。德軍士兵在這突如其來的“鋼鐵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頃刻間就徹底崩潰了,他們紛紛扔下槍支,掉頭向後四散奔逃。
他們不知道這種令人生畏的新式武器,就是後來稱雄戰場的“陸戰之王”——坦克。坦克的出現,既是當時突破步兵無法克服的塹壕和鐵絲網的需要所牽引,也是當時技術發展所提供的 可能性的必然產物。因為自從西線陷入塹壕戰僵局後,防禦一方,特別是德國人,在作戰中廣泛運用了機槍、速射炮等大殺傷力武器,並與鐵絲網、塹壕等防禦手段 相結合,使陣地防禦戰術日趨完善,防禦明顯強於進攻。進攻方似乎除了依靠強大的炮火外,沒有任何突破防線的方法。英國人在對德軍的陣地戰中,人員傷亡慘 重,因此早在上一年,英國人就在處心積慮地想發明一種能突破塹壕體系的攻擊型武器,這種武器要既能輕鬆地突破塹壕和鐵絲網,又能擋住密集的機槍子彈,還要 有強大的火力。坦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15年,英國的恩斯特·斯文頓中校和他的同事戴利·瓊斯中校向英國陸軍部提出了研製坦克這 種新式武器的建議,但是遭到了陸軍部的拒絕,他們這一設想也是受到了大戰初期在法國活動的一支海軍裝甲車輛特遣隊的啓發。但就在這個計劃面臨夭折的時候, 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對這個計劃表示出濃厚興趣,並大力支持。1915年2月,富有遠見卓識的丘吉爾打破常規,在英國海軍部內部秘密成立了“陸地戰艦 委員會”,在斯文頓和瓊斯的具體指導下,負責研製一種裝備有武器並具有裝甲防護的“陸地戰艦”,期望它能打破塹壕戰的僵局。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在英國誕生了,它雖然只是一輛樣車,名字叫“小遊民”,但它 的問世卻代表着武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斯文頓中校在看到樣車後,覺得它像一個大箱子,就隨便給它起名為“水櫃”,其英文發音譯成中文就是坦克。也許斯 文頓起這個名字是出於保密的需要,但從此坦克一詞在戰爭史上不脛而走。
不久,英國就製造出了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坦克,定型投產後命名為“馬克I”型坦克。這種坦克的整 個車體輪廓呈菱形,從遠處看去,像一個巨大的蝌蚪,圓圓的身體後面還拖着一條長“尾巴”,即兩個導向輪。兩個大型的履帶架裝在車體兩側,車體上設有旋轉的 炮塔,採用外圈式履帶,在每個履帶架的外側,裝有一個突出的炮座,上面裝有火炮和機槍。馬克I型坦克還很不完善,技術裝備差,而且非常笨重。其戰鬥全重為27.4-28.4噸,車體 長達8.1米,寬4.1米,高2.5米,每小時速度僅為6公里,最大行程15公里,儲油量約為6小時。車內有8個乘員,其中半數為駕駛員,其工作條件極 差。車體內沒有減震裝置,乘員室周圍是非懸掛的履帶,在行駛中,乘員們要忍受巨大的顛簸。車內噪聲極大,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對話,乘員之間只能通過敲打發 動的機殼和手勢來傳遞信號。車內與外界的聯繫,則是依靠放信鴿來實現。車內煙霧瀰漫,温度高達70攝氏度。到1916年8月,英國共生產出49輛馬克Ⅰ型 坦克,這還是在海軍大臣丘吉爾的支持下非法建造的,坦克內的駕駛人員也大都未經訓練。但此時,索姆河戰役正在激烈進行,英軍前線司令海格在得知這一秘密武 器後,不顧許多人的反對,命令它們參加戰鬥,因為英軍的損失已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
由於坦克的機械性能不佳,參戰的49輛坦克在從集結地域出發到達衝擊出發陣地的過程中,有17 輛由於機械故障在中途拋錨,到達衝擊出發陣地的只有32輛;在開始衝擊後,又有5輛坦克陷入泥沼之中不能動彈,另外9輛坦克機件損壞不能參戰,所以最後實 際衝擊到達德軍前沿陣地的,只有18輛坦克。英軍將僅剩的18輛坦克分為兩隊,其中以9輛坦克在步兵之前引導衝擊,負責掃除德軍陣地前的鐵絲網等障礙物,突破德軍的塹壕線;另外9輛坦克伴隨步兵前進,負責以火力壓制塹壕內的德軍,直接支援步兵作戰。但是,初次參戰的18輛坦克就顯示了驚人的威力。這一天,英國以21個步兵師的兵力,在坦克的 支援下,在10公里寬的正面上分散攻擊,5小時內向前推了4公里至5公里,這個戰果以往要耗費幾千噸炮彈,犧牲幾萬人才能取得。英軍部隊未受多大傷亡就佔 領了德軍放棄的掩體,繳獲了德軍丟棄的機槍和火炮。其中有一輛坦克未放一槍就攻佔了一座村莊;另有一輛坦克奪取了一條塹壕,並俘虜了300多名德軍士兵。
雖然坦克的參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英軍的進攻增添了聲勢,但未能幫助英軍徹底突破德軍的防線,因為在寬大的進攻正面上僅僅使用了18輛坦克,效果太有限了。經過一天的戰鬥,英軍參戰的18輛坦克也已經有10輛損壞,再也無法支援戰鬥了。9月25日,英、法軍在索姆河以北18公里的正面上再次發動新的總攻,在這次攻擊中,英軍又使 用了13輛坦克助戰。但是由於德軍統帥部及時總結對坦克作戰的經驗,並命令前線部隊利用一切手段摧毀坦克,粉碎英、法軍的進攻,所以當英軍坦克再次出現在 德軍前沿時,德軍士兵已不再恐懼了。他們利用機槍和小口徑炮以及手榴彈等武器,向英軍坦克展開進攻。結果,英軍坦克有9輛不是陷在彈坑裏,就是被德軍擊 毀,只有4輛坦克與步兵一起,佔領了德軍第一線掩體,控制了索姆河和昂克爾河之間高地的稜線。
經過整整一個月的激戰,英軍在橫跨索姆河的德軍戰線上,從佩羅納到博蒙特一段,打進了縱深為5 英里的楔子或稱突出部,但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禦並轉入運動戰的預期目的。德軍在這一時期則加強了防禦體系,兵力不斷增加,並採取了一系列強大的反衝擊,也 阻擊了英法軍隊的進攻。時已近深秋,看來在入冬前完成對德軍防線的突破是不可能的。但英、法軍的高級將領仍抱一線希望,他們決定再打下去,做最後的嘗試。10月,英、法軍集中力量,對有限的目標重點攻擊,其結果卻是得不償失的,不但損失巨大,而且 幾乎毫無戰果。到了11月份,英軍又投入3輛坦克,在昂克爾河第三次使用坦克。但這時天氣惡劣,滂沱大雨不斷,被炮火破壞的地面變成一片片沼澤,連生存都 困難,進行戰鬥簡直是不可能的,英軍的這次攻擊仍舊是徒勞,幾輛坦克陷在泥裏不能自拔,只有以火力支援步兵攻擊。到11月中旬,氣候的限制使戰鬥已無法進行,雙方的物資也已近枯竭,無以為繼。
據統計,幾個月的戰鬥,英軍的損失總數已達到破天荒的42萬人,法國達到20餘萬人,而德軍陣亡、負傷、被俘和失蹤的總數已達到65萬人。當時的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曾回憶説:“軍隊已經戰鬥到停頓不前,現在完全筋疲力盡了。”直到這時,索姆河戰役才不得不宣告結束。索姆河戰役持續4個月之久,它連同凡爾登戰役,成為1916年西線乃至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 模最大的戰役之一,而且這兩個戰役互相聯繫,互相牽制。就像凡爾登戰役中的德軍一樣,英、法軍作為進攻的一方,沒有達到自己的進攻目的。德軍以凡爾登戰役 牽制了英、法軍在索姆河戰役的力量,而英、法軍則以索姆河戰役牽制了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的力量。由於戰術的教條和塹壕陣地防線在當時無法克服的緣故,這兩 個戰役最後都成了消耗戰,特別是索姆河戰役。英軍在這次戰役中投入了55個師,法軍投入32個師,花了巨大代價,才從德軍手裏奪回180平方公里的土地。索姆河戰役結束後,英國和法國1916年在西線損失達120萬人,德國達到80萬人。但索姆河戰役顯示了協約國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優勢,從協約國與德國的經濟潛力和兵員後備力量的 對比來看,協約國的損失顯然是值得的。相反,由於英、法軍在索姆河戰役中牽制了德軍力量,使德國發動的凡爾登戰役以失敗而告終,大大影響了德軍的士氣,德 國損失的大量精鋭部隊無法補充,這對德軍以後的行動產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