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忍不住生氣:為什麼總有人那麼淺薄地菲薄古人?早先孔子被説成千古罪人,後來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都成了千古罪人,這回又輪到趙匡胤了,是不是所有老祖宗都帶上枷鎖才高興?既然有人這麼問了,我們就好好分析一下,趙匡胤到底對中華民族犯了多大的“罪”。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趙匡胤的第一宗“罪”,大概是篡奪皇位吧。如果因此他被打上千古罪人的標記,估計所有古人都不服,請問誰的天下是一姓相傳下來的?連儒家學者都承認了“湯武革命”的正當性。如果拿趙匡胤得位不正説事,恐怕我們今天的共和體制也值得懷疑了吧?相反,如果沒有趙匡胤建立大宋,五代十國分裂局面,不知道還要維持多久。那恐怕才是國家和民族的最大不幸。趙匡胤的第二宗“罪”,應該是沒能完成統一大業,尤其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是,中國的分裂狀態不是趙匡胤的責任,他接手的就是一個破碎的山河。趙匡胤以出色的才華,統一了南方,這個貢獻已經足夠彪炳史冊。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可惜天不假年,他年僅49歲就駕崩,這不是他的錯,要怪就怪閻王爺亂招生。趙匡胤的第三宗“罪”,應該是實行“以文抑武”的政策,導致大宋武備不彰。甚至有人認為,中國人整體氣質滑向文弱,此後不斷遭受外族入侵,禍端就始於北宋。前兩宗罪明顯站不住腳,第三條或許就是把趙匡胤,打成“千古罪人”的理由吧?可是這條理由,我認為依然不成立。以文抑武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任何一項決策,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合時宜,要解決現實問題。唐朝為何會滅亡?五代為何短短五十餘年,產生八姓十四帝?南方為何出現十國?就四個字——藩鎮割據!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藩鎮割據時代,就是一個不講道理,只拼拳頭的野蠻時代。軍閥們只關注自己的地盤、兵馬和糧餉,不會去關心天下蒼生,也沒有能力造福一方。動輒數十萬級別的大屠殺,兵荒馬亂的人吃人,都司空見慣。從唐末到宋初,中國人口鋭減百分之九十,這就是軍閥割據,帶給人類歷史最慘痛的教訓。趙匡胤本就是藩鎮勢力,他雖是藩鎮勢力的受益人,可如果不根除藩鎮割據,早晚他也會成為受害人。請注意,受害的絕不是趙氏宗族,還有數不清的老百姓。所以,以文抑武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是對症下藥。後來的所有王朝,都延續這個基本思想,所以中國再也沒有出現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大分裂時期。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以文抑武不等於“選文棄武”,後世的鍋不該趙匡胤背兩宋武備孱弱,我認為不是因為“以文抑武”,而是採取了“選文棄武”,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太祖趙匡胤對武將的壓制,大致靠兩個手段,一是將中央禁軍改編拆分,弱化將領的個人作用;二是改革軍隊調動和指揮制度,剷除“家軍”的土壤。這兩個手段應該説非常有效,雖然也會影響軍隊戰鬥力,但不會造成致命傷害。即便今天,各國軍隊的管理,也沿襲了這個基本思想。問題出現在後世君主,他們不恰當的舉措,導致了武備的廢棄狀態。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太宗趙光義發明了“陣圖”,要求前線將軍,必須嚴格按照他事先設計好的陣圖打仗。這種滑稽的做法,捆住了將軍們的手腳。北宋的監軍制度,慢慢發展成監軍凌駕於將領之上,直接參與軍事決策。而監軍基本都是由不懂軍事的太監充當,他們往往因為把個人好惡和私利摻雜其中,削減了將軍們的決策權力。指揮權和統兵權分離後,北宋又不能及時彌補士兵招募和訓練的缺陷,導致兵源和日常訓練的短缺,戰鬥力不強。兩宋的皇帝們,普遍不重視武備,總企圖靠財力代替戰爭。同時他們對武將採取不信任,乃至仇視的態度,導致武將普遍不受尊重,沒有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最典型的就是宋高宗,他一輩子都在對武將的猜忌中度過。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思想上不重視,地位上搞歧視,兵備上有缺陷,指揮上捆手腳,這哪是“抑武”,分明是“廢武”、“棄武”,已經完全背離了趙匡胤的初衷,這個鍋不該由他來背。崇文還是尚武,是兩種文化自然演化的結果,非人力所為如果説,是趙匡胤導致了中國人的孱弱,那麼請問,蒙古人統治時期的元朝,和滿族人統治時期的清朝,這兩個朝代崇尚武功,他們的王朝,為何到了最後,也變得文弱不堪?還有與兩宋並列的遼朝、金朝,他們又為何走向文弱?難道這個鍋也要趙匡胤來背?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遼、金、元、清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崇文還是尚武,不是某一項制度決定的,更不是哪個人能左右得了的,甚至也不是某個民族固有的特性。那麼,崇文和尚武,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文化——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農耕文明以土地為中心,形成村落、集市、城市,人們圍繞土地,過着定居的生活。同時農耕經濟又是一個典型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它對外界的依賴性非常低。因此,凡是農耕文化下的社會,人民就表現出安定、自足的內向型特徵。遊牧文明則不同,他們逐水草而居,生活在哪裏,取決於哪裏有豐茂的水草適合放牧,是典型的靠天吃飯,產能極低,生存依賴度極高,需要外部經濟對它的補充。因此,凡是遊牧文明下的社會,人民就表現出強悍的侵略性,以獲得外部環境對它天然缺陷的補充。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所以,在農業高度發達之前,中國人跟後來的遊牧民族一樣強悍,遼金元清跨入中原後,必然被農耕文化所改造,尚武精神逐漸退化。因此,兩宋尚武精神的缺失,也是農耕經濟發展到極致的必然產物,不是哪個人能改變的。綜上所述,趙匡胤採取“以文抑武”,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更是農耕文明高度發達的結果,他沒有做錯。錯就錯在,後續君主矯枉過正,把“抑武”變成了“棄武”,這個責任不在趙匡胤。説趙匡胤是“千古罪人”,不是故弄玄虛,就是極度膚淺!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有人説,趙匡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這麼説有道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