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公元1626年,氣勢如虹的後金在進攻寧遠時受挫,不久以後,努爾哈赤也隨之離世。後金大汗之死,令明朝君臣歡欣鼓舞,為之振奮。不過,關於努爾哈赤之死,卻眾説紛紜,大體有如下三種説法影響較大:一種是被炮傷致死,一種是生疽而死,第三種便是炮傷加生病而死。那麼這三種説法哪一種更為準確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努爾哈赤因炮傷而死並不可信。
公元1626年的寧遠之戰是明朝與後金之間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也是自明朝和後金交戰以來,明朝首次大獲全勝,打破了努爾哈赤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話,而此次的總指揮便是袁崇煥。而且在此次戰役之中,因後金損失慘重,所以也流傳出了一種説法就是努爾哈赤被炮傷致死。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稱努爾哈赤重傷而死的文獻,大抵始於朝鮮李星齡所撰的《春坡堂日月錄》。在此書中,稱當時朝鮮有一位叫做韓瑗的翻譯跟雖使臣到袁崇煥處,親眼見到了寧遠之戰的戰況,並記述了“奴兒赤”(按:即努爾哈赤)死因:
>翌朝見賊隊擁聚於大野一邊,狀若一葉,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拜於小子,豈其數耶?”奴兒赤先已重傷,及是俱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慲恚而斃雲。——《春坡堂日月錄》
不過,該書所言之事卻並未見於明朝官方史料記載,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袁崇煥在寧遠重傷努爾哈赤,並令其不治而亡,勢必會向崇禎請功,將此事寫于軍情戰報之中。正因如此,歷來史家對這部《春坡堂日月錄》所記之事多有懷疑,認定其中關於努爾哈赤重傷而亡的説法實為偽作。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那麼在其他史料中,又是何如記載此事的呢?實際上,類似的文獻中,雖有提及後金慘敗及首領負傷的情況,但卻均未説明受傷者是努爾哈赤。其中,以下三條史料記載了當時受傷人員的情況,且多為學者引用:
據《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所稱,當時:“發炮擊死無算,斃其帥長孫哈兔,斬級六百”;《明季北略》則稱“焚死甚眾,斃棉服者十餘人,所謂固山牛鹿也”;另外,《石匱書後集》中記載説“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禆王。”
以上三條出處之中,皆可見寧遠之戰中,後金慘敗的情況。不過,《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中提到的“帥長孫哈兔”,並不是努爾哈赤;《明季北略》中的“固山牛鹿”,實際上就是一個固山牛錄,也就是一個官員的滿語音譯,亦即後來的都統,所指也不是努爾哈赤;至於《石匱書後集》裏的“禆王”,當是一位地位較高的後金將領,更為重要的是,此條史料的後半段尚有“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一句,可知此人是當場身亡,並非戰後重傷而死,與努爾哈赤的死亡時間不符。
另外,在《明實錄》中,也並未明確明確指出受傷的是努爾哈赤,只是説了一個頭目,對於長期吃敗仗的明朝而言,打死一個頭目也足夠令皇帝高興上一段時間了。
更為重要的是:寧遠之戰發生在正月,戰鬥最為激烈的時候,是在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這幾天,而努爾哈赤到了八月才死的,所以去世時間對不上。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二)那麼,努爾哈赤死前,是否有可能被大炮擊傷呢?
事實上,努爾哈赤受炮傷的幾率是很小的。
首先,歷史上努爾哈赤每次出征之時,必定是子孫隨從前呼後擁,更完全沒有必要去親自衝鋒陷陣。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的子孫都沒受傷,為何炮彈會單單擊中後金大汗呢?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在後金與大明的戰爭中,即便是負責指揮的將軍、都統也是以指揮為主,身邊有多人掩護,絕不會像影視劇那樣騎着戰馬去攻城略地。從這一點來講,寧遠之戰中的努爾哈赤,理當是在後方坐鎮指揮的。
其次,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前,並非沒有見過火藥,也深知火藥的殺傷力,所以經過前幾次的教訓,是不可能將他的營帳設置在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的,所以受炮傷者必定是衝鋒的這部分人。
最後,努爾哈赤在寧遠戰敗之後,直至去世之前的七個月之中,還經歷過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便是征討喀爾喀蒙古五衞王。前後征戰了一個月,最後凱旋。如果他因炮傷致死,是否有精力再去出征蒙古呢?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三)關於努爾哈赤死因的探討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在關於寧遠之戰的史料中,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努爾哈赤在此戰中負重傷。而涉及努爾哈赤死因的文獻中,則有另一番表述。據袁崇煥所説“奴酋(努爾哈赤)恥寧遠之敗,遂蓄愠患疽,死於八月十一日。”李朝的韓瑗也曾提到努爾哈赤:“因懣恚而斃雲”。也就是説他們認為努爾哈赤是被氣死的,而並未明確指出努爾哈赤是被炮傷而死。
實際上,史料中關於努爾哈赤去世前的情形記載的版本幾乎一致,主要如下:
>“(七月)癸巳(二十三日),上不豫(身體不適),幸清河坐湯。八月丙午(初七日),上大漸,欲還京,乘舟順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來迎,入渾河,大妃至,溯流至璦雞堡,距瀋陽城四十里。庚戌未刻,上崩。”——《滿洲實錄》
這段話中絲毫未提努爾哈赤炮傷,而是指出了努爾哈赤是患癰疽病發致死。努爾哈赤從身體不適到病死,前後尚不足一月。儘管當時醫療水平有限,但身為後金大汗,勢必也會受到全力搶救。由此來看,努爾哈赤所患當為惡疾,很可能就是袁崇煥所説的“癰疽病”。
另外,在明朝御史汪若極在談及寧遠之戰時曾提及:“奴焰大挫,一旦疽發而伏天誅。”而且毛文龍的眼線在八月初二提供的線索:“老奴背生惡瘡,請臣急發精兵一萬,竟可取奴。”也就是説當時努爾哈赤惡瘡已經病入膏肓了。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那麼疽是一種什麼病呢?原來疽是一種惡瘡。惡瘡是因心火過旺所致,也就是常説的毒火攻心。導致努爾哈赤患此病的原因,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其一,努爾哈赤當時已經六十八歲了,對於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他每天要面臨的不單是堆積如山的朝政,更是消耗體力的南征北戰,所以身體每況愈下便可以理解了,抵抗力差所以惡瘡發作難以治癒;
其二,寧遠之敗,不僅是人員的損失和傷亡,更是因其敗在了一個年青人手中而抑鬱不已,所以才會心生怒火;
其三,努爾哈赤臨去世的幾年裏,他的親近大臣相繼去世,給了他很大的打擊,加之自己的後宮也不穩定,錯綜複雜的原因,逐漸累積交織在一起,給了努爾哈赤心靈的重創,所以才導致背生惡瘡,不治而死。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因此,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寧遠之戰中努爾哈赤被炮彈擊中負傷的可能性很小,並非死於重傷。不過,寧遠一役,後金大敗,使得努爾哈赤心中抑鬱,加之身邊有近臣離世,悔傷不已,在怒火攻心的情況下,導致患上了癰疽病,最後不治身亡了。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明季北略》《石匱書後集》《春坡堂日月錄》《滿洲實錄》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3 字。

轉載請註明: 令努爾哈赤喪命的,並非袁崇煥的大炮,而是叫癰疽病的惡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