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學科和英語學科巧妙結合,這所高中的英語課走進模擬法庭

道德與法治學科和英語學科巧妙結合,這所高中的英語課走進模擬法庭

眼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被知識技能教學和應試目標填滿,如何實現新課改下發展素養和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避免學科課程與素養課程分道而馳,是一線教師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運用情景式、互動式、跨學科性的教學方式改變英語課堂,讓學生在真實世界和真實問題中掌握英語。近日,同濟一附中高二學生們,走進同濟大學模擬法庭教室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法庭課。

通過模擬法庭創設真實情境,將道法學科和英語學科巧妙結合,有助於充分發揮多模態的協同作用和實踐價值,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的實踐機會。

本次活動由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和同濟大學、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華東政法大學部分專家學者共同策劃,以“法律英語的運用”為課程主題,將中國法治新發展趨勢和英語能力教學相結合,選取了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安吉白茶案”作為原型,教師們對案件進行了部分改編,使案件內容更加符合高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辦理過眾多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的資深法官點評説,隨着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被提上日程,高中生了解知產法律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將學科課堂與普法活動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方式值得提倡。在此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本次的模擬法庭主要圍繞安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侵權案件展開,同學們除了關注案例本身之外,還需要思考保護商標的重要性,保護產品本身還是產品的社會聲譽價值以及如何維權等實際問題,通過模擬法庭的導入,可以讓學生更具象地瞭解法律是如何解決現實糾紛問題的。

同濟一附中德育主任、英語教師柴楠平教師指出,法律英語教學內容浩繁龐雜,且具有明顯的實踐取向, 這決定了法律英語教學的多模態性和實踐性。要提高法律英語教學效果,一方面需要綜合使用各種模態,發揮不同模態的協同強化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儘可能多地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將所學英美法知識轉化為法律英語應用能力。模擬法庭恰好具備了多模態性和實踐性,契合了法律英語教學的要求,能較好地應用於法律英語教學實踐。




  作者:張鵬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89 字。

轉載請註明: 道德與法治學科和英語學科巧妙結合,這所高中的英語課走進模擬法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