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師建議:家長當好“教育合夥人”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經典

近日,武漢市開展杜絕“家長作業”進一步減輕中小學過重課業負擔專項整治行動,要求各校不得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並將“不得要求家長代為評改作業”納入今年的教育工作績效目標管理,為中小學生“減負”。

消息一出,不少家長拍手稱快,表示希望政策落到實處。同時,也有部分家長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孩子讀小學,家長不盯好作業,會不會不利於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對此,記者採訪了一些武漢家長和教師。

武漢杜絕“家長作業”

家長有喜有憂

得知武漢杜絕“家長作業”的消息後,網友“人在旅途”留言表達了他的贊成。“這個做法既給孩子‘減負’,也給家長減負”,他説,作業太多孩子和家長都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希望孩子最好能在學校把作業做完了再回家。網友“密啊”説,如果老師要求家長每天檢查作業簽字,錯題都在家修改審核正確,老師又怎麼知道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杜絕‘家長作業’很好,建議作業在學校完成,老師當面批改。”

“每天最擔心的就是班級羣裏被老師説作業沒簽字,出門前我會把書包裏所有的作業翻出來再檢查一遍,怕又漏了什麼。”家住漢口的孫先生説,班裏老師比較過細,不僅記錄作業的本子上要簽字,複習、預習、練字、拼音等每一項作業上都要簽字,缺一不可,還不能只簽名,要寫具體的過程,分析錯誤的原因。“其實,我並不牴觸家長輔導作業,家長的責任應該是督促與反饋,但如果每天要求家長在每一項作業上做學情分析,真的吃不消。孩子剛上一年級,培養學習習慣很重要,如今全面杜絕‘家長作業’,大家又很擔心老師們啥都不管了,那家長們才是慌了神。”

和孫先生有同樣擔憂的還有家住漢口的楊女士。她的女兒今年上三年級,做作業時不專心,常常因為粗心做錯,書寫也不工整。這學期,她和丈夫每天分工,一個盯孩子書寫,一個督促做好計算,每天都要給作業先把個關。“最近,孩子確實改進了不少。作業完成得好了,學習習慣也有進步”,楊女士説,雖然給孩子改作業,經常被氣得“喘不過氣”,家裏也會因為作業“雞飛狗跳”,但是她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心中有數,也時常就孩子的學習問題跟老師請教,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如果完全杜絕‘家長作業’,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來説,會不會有一種放任不管的錯覺?”

家住江岸區百步亭花園的程女士表示,班上有一些特別負責任的家長,每項作業不僅親自過目、批閲,還會在本子、試卷上寫下洋洋灑灑數百字的剖析、反思。在她看來,這屬於家長的個人行為,其他家長也沒必要攀比效仿。

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學習?

老師建議:檢查作業不批改,多跟老師溝通

在江漢區取水樓小學教師張暢看來,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對於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有幫助,然而家長的輔導並不能替代教師的職責。“對於教師來説,批改作業不只是瞭解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況,更能整體把握所有學生對教學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調整教學,因此,批改作業的工作是家長不能替代的。“若是孩子每天的作業都由家長批改,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也會讓教師誤以為學生掌握了這個知識點,不能瞭解到真實情況。”

張暢説,教育不僅僅在課堂上,也在課外,家長應該跟學校一起配合。比如讀書的作業,家長可以參與和孩子一起親子閲讀,提高孩子閲讀的興趣。

江漢區黃陂街小學數學章伶俐老師認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平時就要多關注孩子的作業,並不一定是非要讓家長進行作業的批改。家長通過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就能瞭解到孩子當天的學習情況,知道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家長可以在孩子的作業本上寫下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和過程中的困惑,便於第二天老師掌握學生在家學習的情況。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自覺性比較差,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比如孩子在家學習的時間觀念、書寫姿勢、書寫習慣等,需要家長的提醒和督促。”黃陂街小學語文老師王晶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每天可以和孩子交流一天的學習生活,翻閲孩子當天的學習成果,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問題。“有的家長會把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反饋給老師,老師再定期將家長的問題集中整理和反饋,共性問題全班加強練習,個性問題單獨輔導,這樣的教與學就更有針對性。”

家長還是應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好作業

“武漢市教育局出台的相關規定,態度明確,界限清晰,相信‘批改作業’將不再成為一個困擾家長的問題。”青山區紅鋼城小學校長陳亞敏説,教師批改作業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生作業所呈現的並不是一張紙,而是給教師的教學成果打分,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師生互動內容。

陳亞敏提醒家長們,不要因為有這個減負“好消息”的出現,就立馬放鬆,完全“甩手不管”。畢竟,日常教學是學校的事,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事。“就算輔導和批改作業不是家長的義務,但家長還是應配合老師並督促孩子完成好作業。家校配合,共育成長,這才是教育最好的樣態。”

“我們不看對錯,只管時長看效率,挺好!”言及家長簽字批改作業這一話題,剛剛“晉級”為初中生家長的周先生對班級的這項“新規定”很是認同。周先生稱,不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孩子所在的學校都很重視家校之間的溝通,還配發了“家校本”,一些不方便在班級羣裏反饋的問題,家長和老師可以在“家校本”上交流。進入初中後,老師也強調過希望家長當好“教育合夥人”,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波動加以關注。至於作業的完成情況,老師認為家長沒有必要越俎代庖批改代講,只需要分科目分項目記錄學生完成作業所耗時長,一方面便於老師控制作業量適當調節,一方面對孩子也起到督促提醒作用。

記者劉嘉 向潔 郭麗霞 楊幸慈 通訊員許瑩 胡瑩 譚舒心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