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成就傅作義“大漠英雄”的五原大捷戰果究竟有多大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經典

之前寫了一篇包頭之戰的文章(塞北之戰:經過我們血染的山河,必將永久為我們所有!)在包頭之戰中傅作義運用靈活的戰術:先瞞天過海,緊接着調虎離山,然後再命一支部隊奇襲包頭黑虎掏心,同時利用包頭城圍城打援,在取得不錯戰果後坦然撤軍,一套組合拳下來打的日軍暈頭轉向,但你以為僅僅如此就完了嗎?當然不是,前面文章的結尾處我寫到:包頭之戰的勝利孕育着“五原大捷”。而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此戰的經過。
包頭之戰後,給日本人最深切的印象是:“吃虧了!”這在一向以“佔便宜”著稱的日本人來説是不能想象的。而作為此戰中一直被傅作義“牽着鼻子走”的日軍指揮官:騎兵集團集團長小島(中將)來説,其更是覺得這是“奇恥大辱”:自己守備的城市不但被中國軍隊遠程突襲,而且還被打死了一個大佐聯隊長和近千名士兵,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佔完便宜之後從容抽身而去。
日本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被揍慘了的小島更是發誓:“一定要膺懲傅作義!”緊接着小島就對對從包頭撤退的中國軍隊進行尾隨攻擊,但被斷後的董必武部打了幾個埋伏後不了了之了。此戰之後,日本駐蒙軍的頭頭就開始開會了:會上小島首當其衝,是個堅定的主戰派,然後就是駐蒙軍的參謀總長田中新一了。部下以及自己的參謀總長都是這個態度了,時任駐蒙軍總司令的岡部直三郎決定對傅作義的根據地五原發動一場報復性進攻,以期達到“膺懲”傅作義,以及解決塞北中國軍隊的襲擾問題。
正式基於此,日軍在1940年1月下旬,就開始為打一場大的戰役而集結了。再回過頭來説五原這座城市:這裏是就是我們常説的河套地區,其北是烏加河,其南是黃河,東面是塞北第一大湖烏梁素海,西面是烏蘭布沙漠。此地水草豐美,水源充足,是一塊不折不扣的“塞外江南”之地。同時此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庇衞大西北的屏障,屬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此時的五原就是傅作義控制下的塞北抗戰根據地的核心,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1940年1月28日,日軍以二十六師團為主力,轄三萬餘人500餘輛汽車以及10輛裝甲車。除此之外還有偽蒙軍的六個師,向五原地區發動進攻。此刻的傅作義並不戀戰,在日軍兵力以及火力都佔優的情況下,傅命各部且戰且退,主動放棄了五原。2月3日,日軍攻進五原城,2月5日,徹底佔領河套地區,此戰結束,史稱“綏西之戰”。但日軍在發起進攻之前,只將此戰定性成了報復性作戰,在佔領五原城後,日軍各部隊即陸陸續續撤出五原城。(至於為什麼要撤,駐蒙軍就這麼點兵力,佔領地越大兵力就越分散,就越容易被各各擊破)
而此時留守五原城的其實就只剩下了日軍的一個聯隊,以及一支警察部隊,加起來不過5000餘人,剩下的就是一些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偽軍了,這就為傅作義反攻五原城製造了條件。要説此時的老傅:那是真慘!棄守五原之後,傅作義帶着部隊轉戰戈壁灘,茫茫沙海之中動輒就會迷失方向,加之水源給養也成問題,此刻的傅作義更加認識到有一塊根據地是多麼的重要。
1940年2月底,傅作義召集團以上的部隊長在亞馬賴(一個地處今內蒙古臨河縣的小村莊)召開了反攻五原的會議。會上決定在三月中旬,綏遠地區解凍開河的時候反攻五原(此時令道路泥濘,溝壑縱橫,不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展開)1940年3月20日午夜,傅作義指揮部隊展開了對五原城的反攻作戰。
繁瑣的戰鬥過程想必大家也都不喜歡,但還不能不説,總結下來傅作義在此戰中採取的戰法和在包頭之戰中差不多,只不過一個以殺傷日軍為目的,一個以收復失地為目的。此戰的大概過程就是:傅作義先以一部奇襲五原城,因為事先策反了一名偽軍團長,此人將日軍的城防情況以及當夜的口令都交代得很清楚,所以奇襲這一步很成功。緊接着就是老套路打援了,傅作義令一部爆破了日軍在烏加河修建的一座橋樑,截斷日軍退路的同時打擊前來增援的日軍部隊。
在接連打退日軍的幾次強攻之後,打援部隊撤出陣地,日軍衝進了五原城,但此時五原城內的日軍早已死傷殆盡。此時的日軍也認識到接着佔領五原城傅作義免不了會再給他們來一下,日軍徹底放棄了佔領五原城的打算。日軍駐蒙軍總司令岡部直三郎下達反轉令,日軍開始撤退,傅作義的部隊緊跟着進駐五原城,徹底光復了五原。此戰之後的幾年日軍再也沒敢西進。
此戰,日偽軍被殲以及被俘達5000餘人,全殲了日軍一個聯隊,是繼包頭之戰後傅作義率部取得的又一場大捷。然此戰最大的戰果是:傅作義本人因為接連的大捷而榮獲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勳章。此外,民間還傳言擊斃了日軍敵酋皇族成員水川伊夫中將,但日史中卻沒有記載,按照日軍的習慣:他們會縮減一場戰鬥己方的傷亡人數,但對於一箇中將尤其還是皇族的死亡,他們是無法掩蓋的。所以大家姑且笑笑就可以了,當然也不排除真有其事,感興趣的大家可以自己查下資料。
本文到此就結束了,喜歡的歡迎多多轉發、點贊支持一下,當然本篇文章有哪些不準確的地方也歡迎大家評論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