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薛嶽擔任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進犯魯南解放區。8月,我軍泗縣戰鬥失利;9月,兩淮失守;10月,嶧縣和棗莊被國軍佔領。11月初,薛嶽令各部從東、北、西、南向解放區大舉“清剿”,魯南危急,蘇北危急。
1946年11月底12月初,為配合國民黨政府召開國民大會,薛嶽擬定了一個分四路進攻魯南、蘇北之我軍的計劃,調集了12個整編師,共28個半旅兵力,目的是切斷我軍山東與華中的聯繫,聚殲其華中主力,在年底以前“結束蘇北戰事”,部署如下:
第一路,徐州綏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整編第11師協同整編第69師共6個半旅,由宿遷向新安鎮、沭陽進攻;
第二路,徐州綏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揮,整編第74師、整編第28師、第7軍共7個旅,由淮陰、淮安向漣水進攻,爾後繼續北進阿湖,配合宿遷友軍打通隴海路東段交通,並策應該地郝鵬舉部反正;
第三路,第一綏區李默庵指揮,整編第65師、第83師、第25師共6個旅,由東台向鹽城、阜寧進攻;
第四路,薛嶽親自指揮,整編第26師、第51師、第59師、第77師共9個旅,由嶧縣、棗莊、台兒莊地區向臨沂、郯城進攻。
各路大軍進攻時間,統限於1946年12月13日開始。
打是不打?何時打?怎麼打?這時陳毅在魯南郯城,正密切注視着戰局的發展,運籌着我軍的作戰行動。他從12月3日到7日,接連提出五個作戰方案,上報中央並徵詢粟裕的意見。
接到陳毅的五個作戰方案時,粟裕結合當時情況,進行了研判,認為在四路敵軍中,以宿遷進攻新安鎮、沭陽這一路,對華中野戰軍的威脅最大。只有集中主力殲滅這一路,才能取得主動。
12月9日,陳毅復示,決定親率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葉飛部和第8師何以祥部,於當夜移到郯城縣碼頭鎮以西地區,兼顧打擊魯南之敵,如需南下殲擊宿沭地區之敵,兩夜即可趕到。這樣,集中兵力,先打宿沭一路敵人的決心,基本上定下來了。
12月11日下午,鹽城戰鬥結束,軍委來電“慶祝鹽城大勝”,要求粟裕即刻北上。
粟裕當晚出發,只帶1名警衞員,騎馬由鹽城連夜出發,於12月12日到達陳毅處。
粟裕認為:當時敵人對我形成半包圍態勢,敵軍下一步的動向尚不明朗,我軍集中兵力,尋殲敵一路的戰機尚未出現,而華中解放區僅剩下四城,南線之敵向漣水、鹽城等地推進,企圖奪取上述四城,進一步迂迴、壓縮我們。我們必須打破敵人這一計劃,開拓戰場。
在作戰指導中要注意處理好第一仗與第二仗、第三仗的關係,打第一仗要為第二仗、第三仗創造條件。須知我們兵力集中了,敵人兵力也更加集中。如果戰場被壓縮得太狹窄,面對敵人攻擊時,我軍缺乏迴旋餘地,就更被動了。至此,兩支野戰軍的司令員會合,確定了要打的第一仗,即宿北戰役。
陳、粟決策,集中山東第1、第2縱隊,山東八路軍野戰第8師及第7師5旅,華第9縱隊,共24個團的兵力,對敵人發起一個反擊戰役。另以第6師及第7師1個旅,第7、第10縱隊及第13旅,魯南第10師及濱海警備旅等部共20多個團的兵力,分別鉗制其他三路進攻之敵。
除此之外,調華中新四軍第1師,由鹽城北上,參加宿遷、沭陽方向作戰。
我軍這次作戰,決心打擊敵人進犯的第一路,共兩個整編師。
整編第69師,原為國軍第99軍,為薛嶽舊部。該師裝備不強,缺乏重武器,且“部隊風紀不嚴,駐地人民均極憎恨”。這是個中央軍裏的雜牌軍,1946年7月初和8月,該師兩次被我軍打擊,一個半旅被殲滅,只剩下了整編第60旅,整編第92旅之276團,師部直屬部隊。後來,該師補充了預備第三旅、整編第41旅,國防部工兵第5團,湊夠了三個旅編制,全師約三個半旅 2.2萬餘人。
師長戴之奇,貴州興義人,黃埔二期,後又再次畢業於陸軍大學,中將軍銜。他參加過北伐,抗戰中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等,歷任團長、旅長、副師長、第18軍副軍長,青年軍201師師長、青年軍第六軍副軍長。
整編11師,甲種師,步兵三旅九團制,師部直屬部隊配屬炮兵第15團及炮兵第25團一個營,工兵營,輜重營,搜索營,通訊營,戰車連等5000餘人,總兵力達到了將近4萬人左右。
師長鬍璉,陝西渭南人,黃埔四期,國軍悍將,猛如虎,狡如狐,帶兵打仗很有一套,深得老蔣器重。該師火力強大,士兵訓練有素,大多數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縱橫中原戰場鮮有敵手,保持着非勝即平的記錄。
13日晚,陳、粟查明國軍的進攻部署,決定先阻擊國軍,在適當時機將敵人分割,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整69師,視情況再擴大戰果。當即命令山東1縱、8師等主力,日夜兼程南下,隱蔽地向指定地區開進。
我軍各部隱蔽開進:第1縱隊、第8師按原計劃於15日拂曉前,進到新安鎮西南地區集結;第7師第5旅於15日拂曉前,進至西鮑圩,並準備西渡沭河,控制宿新公路峒鎮地區;第2縱隊於15日拂曉前進到韓集、泰山集地區;第9縱隊堅守五花頂、葉海子、來龍庵等既設陣地、遲滯敵前進,掩護主力開進;第1師晝夜兼程北上,準備參戰。
12月14日全天,預備第3旅沿公路進攻,遭第九縱隊一部反擊後,縮回嶂山鎮。整第60旅進至羅莊、博家湖地區。整第41旅進至邵店,並以一部兵力東犯葉海子,為第九縱隊一部所阻。
與此同時,右路第118旅攻擊我軍小牌坊、來龍庵陣地,被第九縱隊一部擊退,胡璉率師直及第18旅,進至曹家集地區,第11旅在宿遷。至此,國軍已經完成了戰鬥部署,呈扇形展開,正面、縱深約為25公里左右,其後方補給僅宿遷一點。
此時胡璉與戴之奇,包括吳奇偉、薛嶽,對我軍尚未發覺,急於按預定的時間搶佔沭陽和新安鎮,這正是陳粟割裂其戰鬥隊形、各個予以殲滅的大好時機。為使主攻部隊的戰前準備工作更加充分,保持戰役發起的最大突然性,給敵以出其不意的攻擊,又將戰役發起時間推遲到15日晚。
我軍部署,一是先打弱敵。二是秘密接敵,突然攻擊,乘敵在運動中和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殲滅。三是四面包圍,兩面夾擊,穿插分割,各個殲滅。
15日黃昏,我軍乘整69師翼側暴露,各師旅之間出現較大間隙之際,秘密而突然地發起攻擊,主要突擊方向指向該師左側後。當夜,第1縱隊一部包圍了曉店子之敵,主力以勇猛迅速的動作,由曉店子、井兒頭之間楔入井兒頭、曹家集之間。
這一攻擊完全出乎敵意料,僅戰鬥一小時,即殲滅工兵營和騎兵營大部,並一度攻至曹家集土圍,距整11師師部僅二、三百米,把胡璉打得惶惶不安,不知所措。第8師以兩個團與敵69師預備第3旅一部徹夜激戰,向烽山守軍連續進行了四次猛烈衝擊,終於在拂曉前突破了三道陣地和兩道副防禦工事,佔領了烽山,殲滅了第69師預備第3旅一個加強營,在國軍整個部署中打開了一個缺口。第7師第5旅及第9縱隊一部佔領了嶂山鎮以北及以東陣地。
烽山是戰場制高點,是進攻或防禦的重要依託,此處得失對戰役全局影響甚大,粟裕令第八師不惜任何代價,守住烽山。16日全天,預備第3旅和第60旅以約兩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和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向烽山陣地多次猛烈反撲,第8師一部頑強堅守和積極反擊將敵擊退。
為了全殲敵人,粟裕又令第8師接替第1縱隊第2旅,負責圍殲曉店子守敵預備第3旅的任務;第1縱隊全力由烽山、曉店於之間向東,往敵之縱深突擊,割裂敵人兩個師之間的聯繫;第2縱隊向高圩、李圩攻擊。16日晚,第1縱隊即果敢勇猛地楔入敵縱深,佔領了高家窪、傅家湖一線,一部插入曉店子以南,佔領三台山,切斷了被圍敵人的退路,同時阻擊增援;第7師的第5旅及第9縱隊一部,趁邵店第41旅西竄之機,搶佔了李莊、高莊等地,切斷了該旅與其師部的聯繫。此時,整編第69師已陷入重圍。
17日,胡璉令第11旅、第18旅,在飛機、炮兵火力掩護下,由井兒頭、曹家集等地向共軍蔡林、張林、高家窪一線阻擊陣地進行了連續猛烈攻擊,企解整編第69師之圍,但在第1縱隊一部兵力的頑強阻擊下,激戰終日,敵傷亡很大,未能得逞。
接着我軍又從傅家湖以南迂迴到第18旅右翼,第18旅撤回。當日18時,第8師對曉店子守軍發起攻擊,在炮火準備後,僅用25分鐘即突破防禦陣地,並在5個小時內全殲了預備第3旅。
被圍敵人繼續收縮兵力,企圖固守待援。粟裕不給其喘息機會,即令第1、第2、第9縱隊及第7師的第5旅等部主力,向被於人和圩、苗莊、羅莊等地進行逐點攻擊,分割包圍敵人,力求殲滅。各部雖給以重大殺傷,但當日進展不大。
18日,整編第11師再次全力北援,又被第1縱隊和第8師各一部所擊退。此時,胡璉見增援無望,即以飛機掩護李莊、羅莊之第60旅倉皇突圍,共軍立即勇猛出擊,將其全殲。人和圩守軍突圍未成,心理發生動搖,第2縱隊和第9縱隊經充分準備後,於黃昏發起總攻,迅速突入圩內,戰至午夜,全殲殘敵,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
19日上午,困守苗莊之第41旅分兩股向南北突圍,除300餘人逃跑外,全被殲滅。至此,敵人全軍覆滅,殲210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119門及大批彈藥。
我軍參戰各部的傷亡:
山野1縱,2470人;
山野2縱,1372人;
山野7師5旅,2182人;
山野8師,1270人;
華中9縱,1387人;
以上合計8681人。
毛主席18日來電,“慶祝宿沭前線大勝利,望對一切有功將士傳令嘉獎”,20日又來電指出:“殲敵二萬以上,於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粟裕在他的戰爭回憶錄中,説到宿北戰役時,他心情非常緊張。眾所周知,粟裕一向以善打硬仗險仗而著稱,為何獨獨一個宿北戰役,讓他用兵如此慎重,心情又如此緊張呢?
原因是前一階段,泗縣失利、兩淮失守,“戰事進展不算順利,部分同志產生了一些埋怨和懷疑情緒”。顯然,解決這些問題,光做思想政治工作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統一大家思想還是要靠打勝仗來實現。
這次隻身北上指揮作戰,粟裕深感壓力和責任巨大,第一仗對粟裕來講,只能打勝,絕不能打敗。光這些問題還好,具體到宿北戰役指揮上來講,粟裕的壓力遠不止於此,至少還有以下幾個難處:
第一個是對交戰的敵手不怎麼熟悉。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然而這次作戰,對於粟裕來講,“許多部隊都是新交手”。
第二個是對戰場的環境不怎麼熟悉。他抗戰以來一直戰鬥在蘇南、蘇中,後又南下蘇浙不到一年時間。解放戰爭開打後,主要也是戰鬥在蘇中,對“淮海地區的民情、地形諸情況”,基本上不了解。
第三個是對依託的機關不怎麼熟悉。“兩個野戰軍合併後,指揮機關尚未統一”。粟裕是“隻身前來”,“對司令部工作的同志也是生疏的”。
第四個是對指揮的部隊不怎麼熟悉。
最終,粟裕頂住了壓力,恪盡了職責,沒有辜負中央軍委的高度信任。通過精心的籌劃組織,通過高超的戰場指揮,確保了宿北戰役完勝,創造瞭解放戰爭一次殲敵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