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做官是一件苦差事,因為官場除了要中庸看待自己的本職,還要謹慎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專心做事不一定得到上級或皇帝的喜愛。如果喜歡拉幫結派,不太辦實事,也容易被彈劾。因此,掌握做官的度很重要。
然而,官場上總有這兩個極端。有貪官,就會有清官。有失職,就會有隻做實事的人。事實上,這兩種人都不可能成為最有前途的官員。畢竟,我們希望大多數官員只做實事,而不只是拿工資不幹活的國蛀蟲。
作為一名幹實事的官員,吳世功一生在多個崗位上兢兢業業,負責任。今天,他應該有資格被評為人民公僕。但在清代,他似乎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識。的確,吳世公一生官職不小,但沒有人特別感激他。
吳世公中年中進士。是雍正十一年,授吏部主事。別人做官可能只是衝着官場的地位和名利,吳世公入朝卻是為了報效國家,為民辦實事。因此,他十分重視自己的公僕身份,十分關心國家大事。
這本應是一件好事,但吳世功太不懂官場規矩了。官場有等級之分,事務有大小之分,責任之分。認真管理好自己的事情才是負責任的。但如果越界經營別人的土地,恐怕就會出問題。
做了二十多年的四品官,吳世公奏了不少向朝廷的建言。這些建議中有不少涉及比他年長的官員。比如他做御史的時候,他説他是司法部的大臣,總督。任直隸名臣時,稱巡撫,藩王。雖然他的意見極為中肯,但得罪上級也在所難免。
因此,吳世功經常被穿上小鞋,調到偏遠地區。然而吳世公卻在乾隆二十二年迎來了自己的翻身日。
那一年,黃河,淮河雙雙遭遇洪災,民不聊生。乾隆的心一路崩潰。但他突然發現,吳世公管理的魯南地區不僅沒有遭殃,反而還富可敵國。
這是吳世功管理能力的體現。乾隆對此印象深刻,大力提拔吳世公。吳世功升任湖北省按察使,代理湖北巡撫。屢次升遷,讓吳世公成了皇帝的寵兒。原來得罪的欽差大臣不敢對吳世公怎麼樣,但即使要彈劾吳世公,他們也是無罪的,因為吳世公確實是天衣無縫的。
為了不讓吳世公多管閒事,大臣們煞費苦心讓他遠離自己。他怎麼能遠離?貶值不可行,那就讓他升職調到別的地方去吧。只要吳世功調走了,大家就相安無事了,不管他是升是降。況且,升職不一定是好事,還可能導致一團糟。難道不是可以達到全民的目的嗎?。
除了皇上想找人收拾殘局,吳世公的升遷,也有官場同僚在一定程度上想看吳世公的笑話。乾隆二十三年春,吳世公調任陝西。作為布政使和代理巡撫,吳世公在這裏遇到防洪,需要解決糧草運輸問題。他摒棄走水路的慣性思維,用駱駝從寧夏把貨物運到陝西,緩解了災情。
陝西的事情一解決,吏部就派吳世公去任直隸布政使。當他想大幹一場是,陝西又亂了。過去發生過洪水和暴風雪。吳世功不得不被調回控制雪災。這還不夠。暴風雪過後,吳世功調任福建巡撫,以解決乾隆“海禁”引起的內外動盪。
總之,吳世功成了政府裏的大忙人。看來他需要處理當時所有困難和重要的事情。也許吳世公對自己的價值感到欣慰,但皇帝最終只是把他當奴才用,而其他人則在看熱鬧,甚至等着吳世公犯錯踩到他身上。
最終,吳世功還是躲不過厄運。台灣連長馬龍圖因貪污罪被彈劾,因馬龍圖自首,建議從輕處罰而獲罪。他因此被抓,據説是包庇。多年的辛勞和怨恨功虧一簣,沒有功勞和辛勞。吳世公被乾隆革職。雖然後來他被帶着錢釋放了,但由於多年的勞累和抑鬱,他在回國後不久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