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時期的3大權臣,一位成千古名臣,還有一位被夷滅三族

其實在商周時期,相權是能與王權相制衡的,比如伊尹就曾流放過商朝的君王太甲,但君王顯然是不希望有能威脅到自己的存在,於是之後的每朝每代,君王們無不絞盡腦汁的去削弱相權,但就算如此,一旦皇帝勢弱時,依然會有權臣出現,比如西漢時期就有霍光廢立昌邑王劉賀,權傾朝野;就算是到了清朝時期,依然有多爾袞攝政,不是皇帝,勝似皇帝。而在三國時期,卻是出現了不少權臣,而這裏要盤點的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三位,來看看都有誰吧。

第一位:諸葛亮

三國時期第一位權臣是蜀漢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早年出山輔佐劉備爭霸天下,但就在劉備權勢鼎盛時期,由於關羽輕易北伐,被東吳呂蒙偷襲所殺,而荊州也被東吳奪去,導致劉備的騰飛之勢被打亂;劉備氣不過,故而親率大軍討伐東吳,結果反被陸遜給擊敗,劉備一路從夷陵狂奔逃回白帝城,心力交瘁之下,加上受打擊過重,最終一病不起,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諸葛亮掌朝政,李嚴掌軍隊。

但論玩弄權謀,李嚴又豈是諸葛亮的對手?劉禪繼位初期,根據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在南中叛亂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丞相,竟然親自率軍前去平叛,之後在北伐中原時,也都是諸葛亮親自領兵,這明顯是不給其他人才出頭的機會。所以關於諸葛亮的一生,應該是用兩方面來評價,一方面,他是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而另一方面,是他打壓了蜀漢的後繼人才。

第二位:司馬懿

司馬懿的能力是沒得説的,但司馬懿一開始時並不願意出仕輔佐曹操,可能司馬懿內心更傾向於輔佐袁紹吧,畢竟袁紹那“四世三公”的名頭遠勝於曹操的“贅閹遺醜”;但隨着曹操勢力越來越強大,並出任丞相後,強行徵辟司馬懿,司馬懿無可奈何,只得屈從。之後司馬懿迅速調整心態,積極取得曹操的信任,比如支持曹操稱帝和出計平定關羽北伐,並破壞了蜀漢和東吳的聯盟。

在曹操去世後,司馬懿又積極輔佐曹丕和曹叡,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但是後被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此時的司馬懿終於忍不住了,後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家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此後司馬懿及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先後掌權,最終在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時,取代魏國建立了晉國,司馬懿被尊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第三位:諸葛恪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這諸葛恪十分了得,才思卓絕,深得孫權喜愛;而且這諸葛恪還一舉平定了為禍東吳數十年的山越之亂,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餘人,並將其中壯丁四萬餘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一萬人,其餘的分給了其他各位將領,極大的壯大了東吳的實力。而諸葛恪也因功官升威北將軍,封都鄉侯。在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

孫權去世前,命諸葛恪為輔政大臣,將除了殺生大權以外的所有事情都託付給諸葛恪;此後諸葛恪在東吳大肆收買民心,在“東興大捷”後開始輕視曹魏,積極北伐,想要獲取軍功。其實縱觀諸葛恪的這些事蹟,就不難猜出諸葛恪想幹嘛了,有民心、有軍心,還有黨羽,最終的目標就是稱帝咯。但諸葛恪的目標並沒有實現,後被孫峻所殺,而且還被夷滅三族,其外甥都鄉侯張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殺。

作為權臣,最好的結局就是如同司馬懿一般,自己或者後代稱帝,在歷史上這樣的人也不少,比如曹操和楊堅就是如此;其次就是如同諸葛亮一般,留下千古美名,這樣的人物也有不少,如霍光、張居正等,但這樣的人在死後往往沒有好的結局,諸葛亮的後代算不錯的了。而最慘的就是如諸葛恪一般,死於朝堂之爭,並且禍及家人,而這樣的人,在歷史上也是最多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5 字。

轉載請註明: 盤點三國時期的3大權臣,一位成千古名臣,還有一位被夷滅三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