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到北京遊覽少不了故宮,故宮作為中國古代皇家代表建築,確實值得一觀。在遊覽中,你是否注意到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等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太和殿、中和殿等外朝宮殿匾額只用漢文書寫?
原來明朝的時候,紫禁城所有宮殿、宮門的上匾額都用漢文書寫,到了清代,順治皇帝住進紫禁城之後,便把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改成了滿漢並列,一般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邊。
那麼又是誰將匾額修改了呢?出於何種目的?
這得從辛亥革命説起,1911年,宣統皇帝被近退了位,但隨即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但袁世凱的野心遠不止這些,他又想恢復帝制,做皇帝。
後來他果然復辟成功,做了洪憲大皇帝,但卻遭到了老百姓的唾罵,各地反聲四起,於是他急火攻心,便把謀士王景泰召到內宮,商量對策。
最後王景泰還是想了一條計策説:老百姓不是反清嗎?咱們就做做樣子,紫禁城的所有宮門都是滿漢兩文書寫,滿文就代表清朝,現在把滿文去掉,表示咱們也反對清朝,老百姓也許就不痛恨您了!“袁世凱一聽認為可行,急忙下了一道”聖旨“,要在十日之內把紫禁城所有宮殿的滿文全部去掉。
在聖旨下發的時候,遭到當時還在內廷居住的滿清遺老的激烈反對,袁世凱不想惹起事端,只好改旨,只把太和殿等外朝宮門匾額的滿文去掉了,改成了漢文單書。
為此,報紙也大肆宣揚,但老百姓心裏明鏡似的,討袁之聲日大,最終他只做了83天皇帝,就被趕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