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封建社會權利和地位最頂端的人就是帝王了,事實上這也是正確的,不過有一種官職的權利和威望比皇帝還要高,就連皇帝也要聽他的話,不過這個官職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的,在清朝276年的統治時期內擁有此項殊榮的只有兩個人,我們來看一下究竟是誰?
對於清朝權力比較大的官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軍機大臣,因為他有權處理一些國家的軍事和政治大事,甚至有時候皇帝還會將政務直接交給軍機大臣來處理。其實這個職位並不是清軍入關的時候就存在的,而是從雍正執政的時候才有的,當時的軍機大臣就是張廷玉和鄂爾泰,他們每個人的名聲都非常得大,但是他們還不是官職最高的人。
軍機處並不是指一個人,而是由很多人組成的一個專門機構,但是我們今天要説的這個官職不但權力大,且沒有任何機構可以監督他,這就是“攝政王”。清朝比較出名的且也是第一個出現的攝政王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多爾袞,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且沒有野心的人,具體就是表現在他幫助皇帝鞏固了天下,但是並沒有在皇帝年幼無知的時候篡奪皇位,而是做了一個本分的攝政王,輔佐小皇子長大,然後將皇權交付出去,這樣的魄力再加上這樣的度量能夠做到的人是真英雄!
第二個出現的攝政王就是載灃,你或許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的兒子溥儀。所以從這裏你或許就可以看出來了,攝政王這個官職之所以不是每個階段都會出現,就是因為他的權力實在是太大的,所以只能是在皇帝年幼無知的情況下,皇室之人無奈之下才會選擇出來的,畢竟對於皇權人人都想得到,所以皇帝但凡是有一點能力也不可能將皇權交付出去。
多爾袞作為攝政王是非常稱職的,因為他17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正白旗的首領,靠的還是自己的才華和軍事能力,但是在自己的兄長過世以後,他並沒有奪權的心思,而是用自己的強大羽翼緊緊地幫助自己的侄兒維護好整個江山,直到這個侄兒有能力接手皇權才卸下責任,有人説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美人,不管真相是什麼,至少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攝政王。
但是載灃就比較悲催了,因為他雖然貴為攝政王,但是接手過來的朝廷已經是腐敗不堪了,他也想給自己的兒子護住江山,可惜歷史的車輪已經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了。所以他這個攝政王眼睜睜地看着江山在他的手中傾覆了。後來的他也算是比較有骨氣,沒有接受日本人的拉攏,但是他的兒子卻成了日本人的傀儡,這一點對他來説也是比較失敗的,因為沒能管得住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