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多元價值構成的時代,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既不能夠像過去一樣以權威的方式進行説服、説教、責罵或者置之不理的態度教育孩子;也不能夠對獨生子女百般溺愛,一味地順着、討好孩子。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十分不好的影響。
父母應該都希望教育出上進、樂觀、勇敢、負責的好孩子,而教育的核心關鍵是有效的溝通。但在與孩子的溝通裏,常常有一些父母根據個人社會經驗,使得他們對孩子的關愛,常不自覺脱口而出成為指責與不信任,不止加深了與孩子的鴻溝,也更讓父母無所適從,連説話、管教都束手束腳。因此,父母要學習溝通,重新學習如何與孩子説話,讓孩子從溝通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學會自我負責。
以下四個方面是父母學習溝通的方向:
激勵孩子學習的話天性愛冒險的孩子總是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的,在他們探索的過程中,由於年幼,錯誤在所難免,而大部分的父母在發現孩子有負面的舉動時,都會急忙去制止,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儘管父母本身是好意,但卻可能因為不當的語言或行動而讓孩子失去動力,甚至喪失冒險、探索的精神。
教育專家建議,如果先從孩子表現好的地方説起,再告知孩子需要改善之處,是最能夠顧及孩子感受的教育方法。
例如,當孩子爬到高處,家長如果只是警告:“小心摔下來!”或者説:“掉下來會受傷,我不會管你的!”等,這些充滿幸災樂禍的話語,只會讓孩子更逆反,並無視警告而一意孤行。而正確的説法應該是:“寶貝,請你下來,你爬得這麼高,媽媽很擔心你的安全。”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心的擔憂後,他們很容易理解父母的心情,而不會心生反抗。
所以當孩子做某件事情,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給予他的認同或讚賞,才能激勵孩子去學習和探索。比如,延續孩子學習意願的話:“你太棒了,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做到的嗎?”;以小讚美取代責備的話:“表現真好,你做完它,下次一定比這一次更好!”
增強孩子自信心的話有研究指出:那些曾經得到父母正面讚揚的孩子,比經常受到父母批評和責罵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自信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若是用鼓勵、讚揚的話來指出孩子的優點與良好的行為,代替只會批評孩子的消極做法,可以發展孩子的自信心,進而用積極正面的態度走出自信人生。
比如,對孩子的幫忙,父母應該真誠地對孩子道謝;若孩子做對一件事情,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你這樣完成這件事,真的很棒!”;給孩子自由選擇,可以這樣説:“我相信你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並且尊重孩子的抉擇。
啓發孩子良好品質的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會不同程度的對孩子產生影響,這就是榜樣的作用。孩子的大部分學習對象是來源於父母的,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啓發孩子擁有良好品質的重要關鍵,若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誠實、正直、善良、勇敢的人。那麼,自己就要首先做到這一點,孩子才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出所期望的良好品質。
比如,及時表揚孩子拾金不昧、幫助同學、熱愛勞動等行為,可以説:“你幫助了同學,我真為你感到驕傲!”;若孩子帶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不能直接指責,而是引導孩子自己説出實話:“你有什麼想對我説的嗎?”
訓誡孩子犯錯的話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認為,評判孩子方式的正確與否,將影響孩子日後是樂觀或是悲觀的性格。所以,訓誡孩子需要合理才能使其從心理上產生接受感,否則誇大其詞的言論將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進而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犯錯時,其實他也知道併產生自責,父母應該在及時提醒孩子錯誤行為的同時,表達出“我知道你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只是對這件事生氣,並不影響我對你的愛”,讓孩子獲得關懷和理解,認清他並不是孤立無援的,但認錯態度卻一定要讓孩子明確表現出來,“這件事錯在哪裏,你自己説一説”,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後果也很重要,可以説:“這麼好的東西弄壞了,真是太可惜了!”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家庭教育,現今社會信息、物質的爆炸讓孩子滿足好奇心的同時,也容易誤導成長期的孩子。而擔任關愛、疏導與教育之責的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中,若是掌握了這四方面的溝通教導,對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未來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