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故事,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讀官修的史書,也就是所謂的“正史”。正史都是由官方編纂,雖然都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但優點在於史料翔實,也比較權威。第二種途徑,則是來自當時人物寫的筆記小説,一般統稱為“野史”。
歷代的野史材料,比較良莠不齊。有些對當時人物和社會的真實記載,可以對正史所涵蓋不到的領域起到有效的補充作用。而另一些野史,來源於道聽途説、以訛傳訛,此類記載則不足為信。
而有一些野史,乍看之下有點荒唐,但細考之下又似乎有那麼一些歷史依據,聽起來有三分可信,難辨真假。比如清朝歷史上有個“雍正無頭下葬”的故事,便是如此。
不知道讀者當中,有沒有人聽過單田芳老師的評書。單田芳評書當中有一回,講了一個《呂四娘刺雍正》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背景,起於清朝雍正年間的一場文字獄。當時湖南有個叫曾靜的教書先生,因為接受了反清復明的思想,四處宣傳,並且付諸了行動,企圖寫信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起兵反清。
然而,由於曾靜的計劃太過簡單,沒過幾天,就被嶽鍾琪抓起來審問,並送到了京城大牢。不過奇怪的是,對於犯了大逆之罪的曾靜,雍正對其非常寬大,免除了他的刑罰,卻對曾靜反清復明思想的來源——清初的思想家呂留良家大開殺戒。
在當時,呂留良已經死了快50年了,雍正把呂留良的家族和門生全部株連,男性殺頭,女性流徙為奴。只有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僥倖逃脱,潛入江湖練習武藝。
數年之後,呂四娘潛入皇宮刺殺雍正,將其頭顱砍下,為家族報仇。雍正無頭下葬,乾隆特命人制造一金頭顱,與雍正屍身一起葬在了清西陵。
呂四娘刺雍正這個苦女復仇記的故事,既涉及到了清宮秘史,又符合江湖的俠義之道,百姓喜聞樂見,所以在民間流傳得很廣。
為這個故事平添幾分真實性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曾靜一案,雍正株連呂留良一家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之外,還因為雍正的去世過程,也帶有一點神秘色彩。
根據《清史稿》和《清實錄》的記載,雍正臨終前突然發病,是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八月十九日。而在這之後,雍正的病情迅速惡化,不到72小時,就宣告搶救無效死亡。
雍正從發病到去世如此迅速,前幾天還精神康健,突然説駕崩就駕崩了,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來,説雍正是被呂四娘刺殺身亡,聽起來還真有點像那麼回事。
當然,莫説歷史上有沒有呂四娘這個人,尚難以考證。即便呂留良真有呂四娘這個孫女,憑一個普通江湖女子的身份,要孤身闖進守衞森嚴的皇宮,還刺殺了雍正皇帝,也是天方夜譚。
至於雍正的真實死因,考慮到他死時已經接近60歲,雖然比不上他的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長壽,但在歷代的君主中,也算是長壽的了。加上雍正長期以來迷信方術,有進食丹藥的歷史。所以傳説終歸是傳説,“雍正無頭下葬”的情況不可能發生。
更大的可能性是,雍正因長期服用丹藥,體內積累了太多毒素,直到某一天超過了身體承受的臨界值,毒性突然發作,藥石難回,導致發病後迅速走向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