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本土化鄉村教師重在“精準培養”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六部門日前發佈《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加強定向公費培養,加強面向鄉村學校的師範生委託培養院校建設,高校和政府、學生簽訂三方協議,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等方式,精準培養本土化鄉村教師。

要解決我國鄉村教師師資建設的“短板問題”,精準培養本土化鄉村教師是一條可行路徑,這就要求建立“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定向使用、定向評價”這一讓鄉村教師長期紮根鄉村的新模式。這一模式要獲得成功,根本還在於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保障鄉村教師的權利。

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有諸多路徑,比如創新鄉村教師編制配備,加強城鄉一體流動,推進定期交流,繼續實行“特崗計劃”,繼續推進優秀人才鄉村“支教”等等。但這些措施可能存在一個共同問題,即鄉村教師只是鄉村學校的過客,他們在這裏工作幾年之後就離開鄉村。如要求評高級職稱,就需要到鄉村學校任教1年以上,只要待夠可用於評職稱的年限後就可以離開;“特崗計劃”的服務期本來也只有三年,三年服務期結束後,有人就會選擇離開。

要想真正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就需要長期紮根鄉村,同時需要擁有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但是如何做到這一點?顯然不能只採取計劃模式,要求某些人必須長期在鄉村學校從教,而不考慮個人自身發展訴求。從現實出發,應採取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在培養及就業時就採取定向模式。此次六部門《意見》提到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以此向具體的鄉村學校輸送教師。不同於以往的公費師範生招生、培養與就業,這些定向招生培養的學生,在進大學時就知道自己未來工作在鄉村學校。這主要解決鄉村學校招聘難、有編難補等問題,也讓定向培養的學生有更濃的鄉土情懷。

要讓定向招生的學生能在完成學業後,樂意到鄉村學校從教,並長期從教,這就不能只用定向服務期來約束他們,而必須從職業發展角度來吸引並留住他們。因此,這一模式有兩點十分重要。

一是定向生到鄉村學校從教後,在鄉村學校的發展空間有多大?《意見》提到,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職稱評聘可按規定“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並對中高級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可不受所在學校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這對吸引他們留在鄉村學校工作十分重要,他們不用離開鄉村,就可在鄉村學校獲得職業發展。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改善鄉村學校的工作環境。

二是定向生紮根鄉村,如何讓他們有提升自己的動力?紮根鄉村不是就一直不離開鄉村,要讓鄉村教師成為真正的鄉村教育家,需要給他們繼續學習、提升的機會。《意見》提到,村小、教學點新招聘的教師,5年內須安排到縣城學校或鄉鎮中心校任教至少1年;城鎮學校要專設崗位,接受鄉村教師入校交流鍛鍊;鼓勵支持師範院校為鄉村高中培養教育碩士。這些措施就是不把鄉村教師僅侷限在鄉村學校工作,而是以鄉村學校為工作基地,對鄉村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培養。

事實上,鄉村教師最關注的是擁有能實現自己教育夢想的舞台和空間。有的鄉村教師選擇離開鄉村,甚至離開教師崗位,是因為覺得無法實現自己的職業化與專業化成長,把很多的精力用在了非教學事務中。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視鄉村教育,鄉村學校人去樓空,讓鄉村教師感到未來很迷茫。

《意見》提到,要厚植鄉村教育情懷,探索小班化教學模式,充分融合當地風土文化,跨學科開發校本教育教學資源,引導教師立足鄉村大地,做鄉村振興和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推動者和實踐者。這需要形成重視鄉村教育的新的教育生態,通過精準培養本土化鄉村教師,讓鄉村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

(摘自《北京青年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視點|本土化鄉村教師重在“精準培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