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牧野疑雲
大約在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凌晨,位於中原腹地的殷商王朝都城朝歌郊外,兩支大軍正在對峙。
一支軍隊人數較少,但陣型嚴整,他們以300輛戰車為核心,士兵們都裝備有青銅的長戈、短劍,以及配有青銅箭鏃的弓箭,還有堅厚的皮甲、盾牌護身,連拉車的御馬都套上了皮甲,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另一方人數眾多,但陣型略顯散亂,只有少量的戰車,士兵們的除了極少數裝備精良有青銅武器以外,更多的是各種農具,基本上沒有甲冑。
隨着震天的戰鼓聲一陣緊過一陣,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就是決定周、商兩個王朝命運,並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戰役——牧野之戰!
戰役的結果很清楚,根據歷史記載,由平民、奴隸、戰俘組成的商軍苦於商王暴政,都不願與周軍作戰,紛紛陣前倒戈,反而引導周軍攻打商王。
周軍以少勝多大破商軍,商朝末代大王帝辛,也就是著名的商紂王敗退朝歌,走投無路之下自焚在鹿台。
於是正義戰勝邪惡,周武王進入朝歌,在商王朝的廢墟上建立新的大周王朝。
但真的是這樣嗎?商紂王真的是昏庸殘暴不可救藥嗎?周武王真的是正義的化身嗎?這其中的疑點其實很多的。
首先是歷史上對牧野之戰的描述自相矛盾,根據《尚書·武成》記載:
“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一方面説商軍毫無戰意倒戈相向,一方面又説戰況激烈,戰死者流出的鮮血把兵器木杆都漂起來了,如果商軍真的臨陣倒戈又哪來的苦戰;然後是牧野之戰後商民的反應,《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伯夷、叔齊是商周換代之際兩個公認非常有道德的人,商亡以後竟然不食周粟而餓死,死前歌曰:“用暴虐代替暴虐啊,還不知道錯在你自己。”原來在他們眼裏,周武王也是暴虐的。
而且在周滅商不久,在商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周復商大起義,史稱武庚之亂!如果商紂王真的昏庸殘暴,天下苦商久已,又怎麼會出現這些情況?!
所謂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肯定有很多真相被人為的掩蓋了,讓我們撥開歷史的疑雲,來追尋其背後的真相。
二,商朝統治危機
大商作為一個傳承了五百年的王朝,其底藴深厚,如果不是內部出了問題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滅亡的。那商朝內部出了什麼問題呢?根據歷史記載,是因為商朝出現了一個昏君加暴君,也就是商紂王,其殘殺忠臣比干,重用奸臣費仲、惡來,寵信美女妲己,大修宮室、鹿台,酒池肉林荒淫無道,還用炮烙之類的酷刑鎮壓人民,這是商朝內部出現的最大問題。
我們來看看這些罪證站不站得住腳,先看看酒池肉林。酒池肉林的記載出於司馬遷的《史記》,漢代以前從未有過酒池肉林的記載,這可能是來自於民間傳説,很有周人故意醜化的嫌疑。而且肉掛久了要爛,酒放久了要淡,還容易招蒼蠅,這酒池肉林在邏輯上也站不住腳。
再看其他,紂王作為一個大國君王,修些宮室收集美女不過是平常之事,只要不太過分也算不得什麼大惡。
至於殺忠臣用奸臣,因為立場不同,被殺的未必忠,重用的也未必奸。至於用酷刑,那時是奴隸社會,刑罰都很殘酷。
所以對紂王這些指控要麼記載不詳,要麼牽強附會,都是存疑的。
還好,對於紂王的所作所為,當時還有一個權威的記載,比那些傳説和後人的臆想要可靠的多,那就是周武王伐紂所做的檄文《牧誓》。
因為牧誓是給那個時代的人看的,他們對紂王的所作所為多少知道一點,所以《牧誓》不可能説的太離譜。再説《牧誓》是要激起周軍和諸侯對商紂王的仇恨,只可能將紂王往死裏黑,不可能為他洗白吧!那《牧誓》到底怎麼説商紂王的呢?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
這就是《牧誓》中列舉的紂王罪行,主要有以下四項:一,牝雞司晨,在軍國大事上聽信婦人之言;二,祭祀神明不力;三,不重用同祖兄弟;四,收容重用各地來的逃犯,縱容他們違法亂紀殘害百姓。
看看,這就是周武王給紂王安排的罪行,沒有酒池肉林,也沒有大興土木,也沒有寵信妲己不理朝政。
第一條罪行牝雞司晨完全是胡説八道,因為牝雞司晨就是商朝的傳統,上古時期女性地位很高的,女性參政帶兵是常有的事,比如: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就是有名的將軍,不但帶兵出征,還親自砍下俘虜的頭顱獻祭,所以牝雞司晨根本不算事;
而另外三條罪行信息量非常大,其實商朝內部出現的真正問題,就在這三條上。
看中國的古代史就知道,一個王朝發展到末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統治階級腐化,既得利益集團膨脹吸血,致百姓疾苦而不顧,商朝後期也一樣。商朝利益集團是哪些人呢?
一是商朝的貴族,這些人一般都是商王的親族,他們掌握商朝的絕大部分土地和奴隸,而且上古時期不忌諱親貴掌權,像紂王的叔叔比干也能當丞相,所以商朝的高官職位也都由他們霸佔。因為商不行大規模分封,所以這幫親貴繁殖越來越多,都集中在都城附近,搶佔土地傾吞國家財富。
二是主管祭祀和占卜的貞人集團,他們是神權的代表,祭祀用的祭品都由他們支配享用。因為貞人集團可以通過占卜左右國家大政,所以商王有時候也要討好他們,造成祭祀費用越來越高,貞人數量和勢力越來越龐大,也大量消耗了國家財富,擾亂了國家政治。
而且親貴集團和貞人集團並不是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紂王的兄長微子既是親貴又是貞人。可以這麼説,到了商朝後期這兩大既得利益集團互相勾結,一起挖空大商王朝的根基,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對於商王來説,不可能眼睜睜看着自己權力和直接控制的財富越來越少,而且國家出現危機,自然會影響到他的統治甚至是身家性命。所以商朝後期稍有能力的君王都在尋求改革,力圖掙興國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商王武丁。
三,武丁改革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在其繼位之時親貴集團和貞人集團已經非常強大,威脅到了王權統治。於是商王武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這兩個集團進行打擊,以加強王權。
首先改革了用人制度,一改商朝前期重用親貴的制度,在人才使用上不看出身,只看才能和品德,其實就是剝奪了親貴對於高級官職的壟斷,大力提拔底層人才。
武丁任用的人才有兩個比較有代表性,分別是傅説和婦好。傅説是築牆的奴隸,是絕對的草根出身,但極有政治天賦和管理能力;
婦好則更特殊,不但是一位女性,更是武丁妻子,有很高的軍事才能。武丁通過重用底層人才以及自己的後宮,打擊了親貴勢力,加強了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