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的這,喜歡小編的歡迎點贊關注評論喲。祝您身體健康,吃嘛嘛香!回見。
非常感謝您能點開小編的文章,如果能關注小編,小編將不勝感激!
自從清朝定鼎中原後,滿清統治者為了表彰那些在戰爭時期為王朝創建立下戰功的八旗子弟,給予了他們諸多世世代代可以享受的特權,比如不用從事生產活動,生活費用由國家財政負擔等等。不過,隨着1912年大清王朝的滅亡,八旗子弟吃皇糧的好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
許多八旗子弟過慣了坐享其成的日子,沒有掌握什麼勞動技能。當時代發生劇烈變化後,他們的日子就開始感到舉步維艱。一些原本出身富貴的旗人,靠着祖輩積累下的財富,仍“打腫臉充胖子”,維持着從前的生活方式。結果因為入不敷出,又不善於理財。沒過幾年就徹底敗落,有些甚至淪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當時的報紙上經常會刊登出“世子王孫倒斃城門洞,郡主命婦墜入煙花院”的新聞。至於普通八旗子弟,那生活就更是落魄不堪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旗人的生活都日益窘迫,有一羣人不但沒有受到時代變化的影響,反而比過去更有錢了。這羣人就是當時給末代皇帝溥儀的“小朝廷”當差的內務府工作人員。
內務府的主要工作人員由八旗滿洲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包衣奴才構成。這些人雖然出身卑微,但他們是皇帝的家奴,有着近水樓台的優勢。自清朝開國以來,內務府一直就是整個清朝“油水”最多的部門,在裏面當差的人幾乎是個個富得流油。比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出身於正白旗包衣世家,從他曾祖父曹璽開始,曹家就一直擔任內務府旗下的“江寧織造”。可以説《紅樓夢》裏賈家多有錢,曹家就多有錢。而曹家也僅僅是眾多在內務府供職的包衣奴才的一個縮影。
當然,有人會問,清朝都滅亡了,內務府還能有那麼多油水嗎?答案是:內務府的油水更多了。
原先清王朝還在的時候,內務府的人撈錢多少還有所顧忌,萬一這事讓皇帝知道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但如今大清都亡了,溥儀雖然名義上還是皇帝,但卻沒有生殺予奪的特權。所以,內務府的人撈起錢來,就格外大膽了。
慈禧太后花錢如流水是出了名的,在她掌權時期,內務府一年開支的最高紀錄是七十萬兩。而在民國四年、八年、九年,內務府的開支分別是二百六十四萬兩、二百三十八萬兩、一百八十九萬兩,其餘年份開支也大體在二百萬兩上下。為什麼開支會增加了這麼多?不用説大家也自然清楚。
內務府撈錢的方式五花八門,反正是有經過他們手的銀子,必然要撈上一把。比如原本一件東西得花一兩銀子,那麼內務府報上的帳就是十兩銀子,只翻十倍,已經算是對小皇帝仁至義盡了。根據宣統二年(1910年)一份御膳房的檔案記載,當時年僅五歲的小皇帝溥儀一個月光豬肉一項就“吃”掉了一萬多斤,花費銀子二千三百四十二兩七錢二分。這些都是賬面上的開支,實際上,其中至少九成的費用都流入了內務府相關人員的腰包中了。
還有不得不提到的一個點就是內務府變賣宮裏的文物。由於內務府的人“努力”撈錢,因此溥儀的小朝廷經常面臨財務困境。每當經費不足的時候,內務府就會將宮裏的一些寶物拿出去變賣,可是變賣的方式卻讓人咋舌。
原來,內務府將皇宮中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貝拿出去賣的時候,不是按文物或藝術品來估價,而是稱斤論兩賣掉。比如一座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黃金寶塔,售賣方式卻只是以黃金重量來計算價格。內務府的人是真缺心眼嗎?當然不是。他們之所以會選擇這樣出售寶物,只是因為買這些寶物的古玩店、當鋪,都是他們自己開的。
因此,在清末民初的時候,許多八旗子弟都窮得喝西北風的時候,在內務府當差的人卻個個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