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1

公元221年,孫吳大禍將至。

這一年,稱帝不久的

劉備

不顧朝臣的勸阻,率傾國之兵出峽,打着“為關羽報仇”的幌子兵進荊州,誓要一路打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去。而孫吳的大都督

呂蒙

偏偏又在這時候病故,前線諸軍一下子羣龍無首。

派誰去總領荊州軍務,抵禦劉備的兵鋒呢?

呂蒙曾經先後向孫權推薦過兩個人,在軍中嶄露頭角的

陸遜

,以及領兵多年,在軍中頗有威望的

朱然

孫權

選擇了前者。對此諸將頗為不服。

劉備圍攻堅守夷道的孫桓,陸遜不救;劉備挑釁,陸遜不戰。本就年輕的主帥為此更為老將們輕視。然而最終,所謂的

“火燒連營七百里”

,一場酣暢淋漓的決定性勝利,不僅讓劉備狼狽敗逃,保了孫吳的周全,更是讓軍中朝中各種不服閉嘴。

夷陵之戰過後6年,在石亭,這次輪到陸遜教曹休做人。孫吳

“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

,而戰後不久曹休便羞恨而逝。此後二十多年,曹魏再未敢主動興兵南下。

陸遜以一人之智,送魏蜀大敗各一,為兩國所忌憚,堪稱孫吳國之柱石。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最終抑鬱而終。

除了軍事上才智過人,在內政方面陸遜也頗為孫吳所倚重,可謂出將入相,無所不能。

陳壽修《三國志》,三國各路英豪中除了那些有帝號的,就倆人單列為傳: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就是陸遜了。

國有如此神將良相,孫權對陸遜自然是捧在手心寵愛有加,不僅委以上游的軍政大權,甚至刻了自己印信交給他,讓他直接負責與蜀國的交涉。在石亭破魏之後,孫權特別設置了

“上大將軍”

一職授予陸遜。為了表彰陸遜的功績創立官職,孫權也是沒誰了。

只可惜,這段君臣相知的佳話隨着一個人的去世,最終還是轉了彎。

公元241年,大皇帝孫權的太子

孫登

,死了。

2

在古代中國,嫡長子繼承是傳統。

孫權稱王的時候,並沒有立後。所以諸子只論長幼,莫論嫡庶。公元238年,已是大皇帝的孫權死了一個妃子,孫權哀痛至極便追封了這個妃子為皇后,即步皇后。然而步皇后本人卻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

孫魯班

孫魯育

孫魯班,字大虎,最初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後改嫁全琮,故又稱全公主。

孫魯育,字小虎,是朱據的妻子,故又稱朱公主。

女孩子是沒辦法被立為皇儲的。所以自孫權稱王,到後面稱帝,這太子的位子便一直是長子孫登來坐。

現在太子死了,該立誰好呢?

此時孫權諸子之中,年齡最長的便是孫權的第三子,

孫和

按照立嫡以長的原則,孫和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在立孫和為太子之後不久,大皇帝孫權在羣臣的要求下將四子

孫霸

立為魯王。

一個立儲,一個立王,身份尊卑確定了,按理説這是好事。但詭異的是,雖然尊卑有別,待遇卻相差無幾:孫權對孫霸

“寵愛崇特,與和無殊”

。以致和、霸兄弟二人仍像之前那樣

“同宮室,禮秩未分”

大臣們按捺不住了,紛紛向孫權進言

“太子、國王上下有序,禮秩宜異”

。於是二人分別遷宮,各置幕僚。

這下總算“分禮秩”了。

地位上,孫和陡然尊貴無比,而孫霸卻一落千丈。

有的大臣甚至提出要讓孫和出鎮地方,以固孫和之位,所幸孫權沒有同意。對此,孫霸心裏卻打翻了五味瓶:

要不是我那個哥哥孫和,我何至於此?

二宮之爭,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立儲之爭差點耗盡了孫權的東吳。

3

見到魯王孫霸一派氣勢洶洶,朝中一干大臣自然是看不過去。畢竟長幼有分,尊卑有分,你孫霸只是個王侯,有什麼資格跟太子較勁呢?孫霸當然不甘示弱,廣交賓客黨羽。於是孫吳的朝廷圍繞這二宮之爭,便分化成兩派:

太子孫和那邊,有丞相顧雍之子

顧譚

,朱公主的夫君

朱據

,太子太傅

吾粲

[càn]等人。

魯王孫霸那邊,則有淮泗宿將

步騭

呂岱

,以及全公主的夫君

全琮

等人。

兩派依仗各自的勢力,在孫吳朝中傾軋。尤其魯王一派躍躍欲試,經常藉機對太子一黨發難。

除了黨羽跑前跑後,孫霸陣營還有一個最得力的幫手:全公主孫魯班。

原來孫魯班與孫和的母親

王夫人

素來不睦。孫和被立為太子時,孫魯班便滿心不高興,多次在其父孫權面前詆譭王夫人,藉此打擊孫和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她甚至還想拉其妹朱公主孫魯育上船,然而朱公主因其夫朱據支持太子孫和,便拒絕了姐姐。於是姐妹倆也生嫌隙。

有一次孫權生病,不能去宗廟祭祀,於是派孫和代替。由於孫和的太子妃的叔叔

張休

住所鄰近宗廟,孫和便應邀前往一會。

孫魯班得知此事後,便向孫權進讒,説太子沒有去宗廟,而是去妃子孃家“謀大事”。又説孫權生病的時候,孫和的母親王夫人

“有喜色”

。孫權聞之大怒。王夫人竟因此事憂愁而死,孫和也不像以前那樣受皇帝爸爸待見了,整日擔心被廢。

孫霸見孫和日漸勢微,取而代之的心情更加迫切了。於是便派自己的心腹前去皇帝耳邊吹風,盡説自己多麼多麼文武英姿,比孫和這裏好那裏強,應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選。

這事兒傳到了孫和的耳朵裏。孫和慌了。

此時恰逢陸遜的侄孫

陸胤

要返回武昌,正與孫和辭行。孫和故意不見,卻又微服秘密來到陸胤車上,讓陸胤捎信兒回武昌,請求陸遜出面為自己説情。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陸遜被捲入孫吳立儲之爭。

4

陸遜是聰明人。

早在前太子孫登初立之時,陸遜便受孫權委託輔佐和教導太子。後來孫登去世,儲君之位變動,位高權重的陸遜也只是遵循臣子的本分,對皇帝的家事表態謹慎。

眼下孫和與孫霸爭儲,陸遜很清楚以自己現在的位置和在朝中的威望,一旦捲入這個漩渦,極容易引得皇帝猜忌。

一個人如果讓皇帝對他心生恐懼,那這個人的政治生命怕是要到頭了,甚至性命也要搭進去。

所以在二宮相爭之初,身為一方大員的陸遜並沒有表態。

現今路已分岔,陸遜不選也得選了。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 陸遜(183-245)。

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陸遜的上表擺到了孫權的面前。

孫權大驚:宮中的事情,武昌都知道了?

然而陸遜那邊卻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不僅三番五次地上書陳述長幼之分,以得失之論勸諫孫權,甚至還提出要來建康面聖。

孫權見此龍顏大怒:

這莫不是你陸遜在要挾我嗎?

而全琮此時又向孫權進讒,説太子一派的顧譚、顧承兄弟在芍陂之戰中冒領軍功。這顧氏兄弟不僅是丞相顧雍之子,也是陸遜的外甥。孫權聽聞便下令將二人下獄,最終流放交州。

太子太傅吾粲,也因數次與陸遜通信,請陸遜為太子孫和站台而被孫權下獄,最後死在獄中。

為了立儲的事,君臣二人徹底撕破臉皮。孫權尤其生氣,數次派人親往武昌,責備陸遜。

一系列的政治打擊接踵而至。時年63歲的陸遜竟因此憤恨至極,一病不起。

5

公元245年,神將隕落。

聽到陸遜的死訊,孫權竟沒有一絲悲傷,他心裏還是怨氣滿滿。

陸遜的兒子

陸抗

安葬完父親,還都謝恩的時候,孫權還拿出別人控訴陸遜的“20條罪狀”,煞有介事地為難陸抗。所幸虎父無犬子,面對皇帝的詰難,陸抗逐條辯明,説得頭頭是道。孫權聽罷,對陸遜的怨氣這才稍微消解。

5年後,二宮之爭落下帷幕。

這場持續8年、震動孫吳朝野的立儲之爭,以太子孫和被廢,魯王孫霸被賜死,無數黨羽被株連而告終。

經過這場折騰,孫吳實力大損,孫權也漸漸感到當初自己對很多事處置不當。

251年,陸抗返回國都治病,受到孫權的召見。此時的陸抗一如其父當年,英姿颯爽,在武昌任上頗有建樹。

也許是感到自己時日不多,出於對新晉將才的安撫籠絡;也許是對當年苛待陸遜的事幡然醒悟,心懷愧疚。這次召見陸抗,孫權竟流着淚對他説:

“之前我聽信讒言,君臣大義上虧待了你父親,又委屈了你。詰問你所依據的那些材料,我都燒掉了,再也不讓人看見。”

陸抗聽到這些是什麼反應,史書上沒有記載,而陸遜倘若泉下有知,心中又做何感想呢?

一年後,大皇帝孫權撒手人寰。孫陸君臣二人之間的恩怨,也隨二人的離去化為塵土。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陸遜曾臨危受命,為孫吳力挽狂瀾。

6

回看陸遜之死,人們總會歸因於孫權晚年昏庸,但實際上,孫權、陸遜不合由來已久。表面上君臣相知,實際上觀念分歧很大。

首先雙方陣營不同,這是二人分歧中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

陸遜出身於江東大族,而孫權,則與其兄孫策一樣是南渡的

淮泗集團

。做客的孫策壓制江東大族,靠的是血腥的屠殺,以致在他主持江東時期,孫家人和江東大族關係很差。

陸遜少年喪父,自幼跟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

陸康

長大,而陸康正是因為孫策圍攻廬江染病身亡。廬江之役,陸家族人死了大半。

換句話説,老陸家和老孫家是有仇的。

有這個梗在,即使陸遜放得下,孫權也不見得能放下。防着江東大族勢力崛起,是孫權一直以來的一根緊繃的弦。

其次,在治國理念上,二人有路線分歧。

陸遜大族出身,深信儒學之道,曾給孫權上書,主張“施德緩刑,寬賦息調”,甚至批評孫權用人只重才,不重德。

孫權則不信這一套。他跟曹魏的曹家父子是一個路子,以法家學説為先,嚴刑峻法,用人論才不論德。

面對陸遜的勸諫,孫權直接回複道:

“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乎?”

你説我嚴刑峻法,難道不需要通過嚴刑峻法威懾犯罪,防患未然嗎?

關於陸遜為政以德的建議,孫權完全無視,他曾私下跟諸葛瑾説:“伯言(陸遜)長於計較,恐此一事小短也。”

除此之外,二人的天下觀也勢同水火。

孫權顯然不甘心只割據江東一隅。存帝王之志,破魏滅蜀、一統天下是他的夙願。

但江東大族出身的陸遜卻不認可這個宏大的“理想”。他主張江東本位,限江自保。每次孫權有北征中原的衝動,都被陸遜潑冷水,哪怕是在石亭之戰大破魏軍的情況下,陸遜都堅決反對繼續北進。

在陸遜看來,那不是打天下,那叫冒進。以孫吳的實力,吞蜀尚力不足,遑論吞魏。

對此孫權超級不滿,他説陸遜之志“徒守江東”,並明確表示“自守可陋”。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淮泗集團與江東大族的矛盾,在孫策時已埋下種子。

7

矛盾的爆發,就差一個導火索。二宮之爭便是了。

立太子孫和,但又不與魯王孫霸分禮秩,這本身就很讓重視禮法的儒家大族看不下去。而孫和恰恰又是以儒治國的代言人。

孫和如其亡兄前太子孫登一樣,儒學修養很高,品行也與孫登相當,是陸遜等江東大族眼中不二的儲君人選,被寄予厚望。

但孫權顯然不喜歡一個天天跟儒生混在一起、給江東大族站台的太子,他更願意選擇一個“像自己”的人來繼承自己的家業。雖説孫權也不見得多麼喜歡魯王孫霸,但通過孫霸,壓制一下太子一黨,給江東大族一點顏色看看,孫權還是樂見其成的。

只不過,這場立儲之爭後來玩過了火,什麼君臣相知,什麼君臣大義,都為這次內鬥做了陪葬。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孫權與陸遜,最終君臣失和。

當年石亭之戰得勝後,孫權把自己的車蓋給陸遜用,又解下自己飾金腰帶給陸遜繫上,送繒彩、丹漆,賞賜之豐厚,無人可比。

酒宴之上,孫權喝醉了,命陸遜跳舞,看陸遜跳舞,孫權開心極了,自己也上前與他對舞。

可惜這君臣解衣共舞的佳話,隨着二人反目成為追憶,只留那三千三百西江水,滾滾向東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25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國悲情神將:曾經拯救孫吳,卻被大老闆逼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