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綱
紀綱
一、半路投機紀綱,還是咱山東人,本來是縣學生,燕王靖難時南下,就路過他的縣。紀綱半路攔架,請求效命於燕王。憑藉這種毛遂自薦的精神,紀綱成功引起了燕王的注意。燕王和他談天下大勢,紀綱講得頭頭是道,很迎合燕王心意,燕王十分喜歡,紀綱由此便被收入賬下。
紀綱具備一切臣子的合格技能,不僅政治大勢講得好,弓馬也很嫺熟,還善於揣測領導心理,如此優秀的人才,自然鶴立雞羣,年紀輕輕就已經任衞所千户。
紀綱
靖難成功,燕王登基後,大封靖難功臣,紀綱以靖難過程中棄暗投明受賞正三品錦衣衞指揮使,管昭獄。這個官位可是絕對的實權,當時東廠還沒建立,錦衣衞是全國唯一的特務機關,耳目遍佈天下,臣民隱私無所不探。錦衣衞指揮使的權勢,不亞於內閣。紀綱又兼掌皇帝親軍,直接負責皇帝的安全,這亦充分顯示了皇帝對他的信任。
靖難
二、得勢之後靖難之後,都御史陳瑛對建文忠臣進行“瓜蔓抄”,建文舊臣數十家被滅族,陳瑛因此深得永樂寵信。紀綱見此深知永樂心病之所在,遂對建文舊臣掀起了二次清查,想要憑此再建功勳。紀綱的本行就是搞特務政治,刺探民間隱事,所以紀綱出手自然比御史問案來的快,查的徹底。建文舊臣再遭滅頂之災,紀綱因此更受永樂的信任和寵幸。
壬午殉難
紀綱廣佈耳目鷹犬,民間隱事概無遺漏,敢説靖難是造反、燕王得位不正的,都獲罪被殺。憑此本事,紀綱功績再創新高。永樂很滿意紀綱等人羅織的罪名,便更放心地讓他全權處理諷刺皇帝和新朝廷的案件。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皇帝越是信任紀綱,紀綱就得越想法查出反賊;紀綱查出的反賊越多,皇帝越認為紀綱辦事得力,是難得的忠臣。
永樂帝
三、羅織罪名紀綱控制永樂前期的錦衣衞,因此成功組建起自己的小團體,他的親信遍及錦衣衞主要部門;紀綱又掌管昭獄,就是專門關押犯罪官員的監獄,也有審問之權。紀綱實際掌管了警察權和司法權,偵緝、抓捕、審問、關押一條龍服務,這些司法程序中的關鍵步驟,全在紀綱的掌握之中,結果造成了紀綱實際獨攬大明朝最高司法權的弊端。
紀綱在昭獄之中大興酷刑,犯罪官員大多文人出身,十指不沾陽春水,哪受得了虎狼獄卒的拷打,大多屈打成招。在紀綱製造的諸多冤獄中,當屬解縉、周新之死最為惡毒。
周新
解縉,是永樂朝最大的名人。他為人正直,看不慣錦衣衞為非作歹、狐假虎威的樣子。紀綱的親信袁泰以羅織罪名誣陷大臣平步青雲,朝中大臣無人敢彈劾,只有解縉向皇帝呈了《論袁泰奸黠狀》,袁泰得到了處罰,紀綱由此和解縉結下了樑子。
繼而,紀綱當眾挑釁解縉,解縉用“牆上蘆葦, 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 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千古名句回懟他,紀綱人前出醜,二人仇恨越結越深。永樂八年(1410年),漢王向皇帝舉報解縉私自拜訪太子,圖謀不軌,紀綱旋即將解縉逮捕,把他活活凍死。
解縉
周新是浙江按察使,為人剛正不阿,堪稱明朝包青天,《明史》稱他“鐵面冷寒”,周新曾處罰過為非作歹的紀綱親信,由此得罪紀綱。紀綱羅織罪名,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抓捕周新入京的路上,就將周新打的體無完膚,繼而長期關押於昭獄。永樂十四年(1416年),紀綱蠱惑皇帝,直接將周新判了死刑。周新被處斬當日,浙江全省哭聲一片,人人悲憤。
周新
四、野心暴漲紀綱的貪婪非常人可比。永樂十年之後,紀綱的膽子越來越大,竟然假傳聖旨,貪墨國有資產,將國家鹽場產的400萬石食鹽全部收歸己下,為了運輸這些食鹽,再發假聖旨徵用官船、官馬、牛車,用完之後還不給錢。
貪心增長的同時野心也暴漲了。明朝有制度,能用太監的除了皇宮,就是姓朱的那些親王,但是紀綱居然敢私下閹割百人,作為自己的私人僕役。在晉王、吳王被除藩後,紀綱率人抄沒二王家財,不僅貪墨二王府邸財產無數,甚至私下拿走了二王的朝服冕旒,在宴會上自己用,而且紀綱用的器物已經超過諸王規格,和天子同級,就這樣與會者都不敢揭發他。
紀綱
五、指鹿為馬老天想讓誰滅亡,必先讓他膨脹。紀綱倒台的原因就是太飄了。本來大臣們私下對紀綱噤若寒蟬也就罷了,紀綱非得將自己的權勢拿到永樂皇帝面前炫耀。
永樂十四年(1416年)端午,永樂召集重臣比賽射柳,紀綱想考察諸臣是否服從自己,就學習秦朝的趙高,當着皇帝的面玩了一次指鹿為馬。他在射柳時故意射偏柳枝,然後讓手下折斷柳枝,再高呼射中了,看有沒有人敢唱反調,結果真的沒人揭發。紀綱便更飄了,覺得自己就是明朝的趙高,權勢可以再進一步,竟然想要謀反。
明朝大官
文史君説射柳之後,明成祖已經對紀綱的權勢有了警覺,同年七月,太監向成祖高告發紀綱,説他私藏甲兵數萬,召聚流亡,圖謀不軌。明成祖何等人物,果斷出手,將紀綱及其黨羽全部處死,舉家流放。
紀綱事件對成祖的打擊是巨大的,他那麼信任紀綱,紀綱卻還想着謀逆,這讓成祖覺得外臣都不可信,可信者只有自己的奴才——太監。而且鑑於紀綱事件,朱棣擔心錦衣衞權勢太大,恐怕再出第二個紀綱,所以永樂十八年(1420年),成祖組建東廠,瓜分錦衣衞特務之權,以自己的奴才主持廠務,明代宦官之禍由此始。
參考文獻《明史》,中華書局2011年版。
《明太祖實錄》,中華書局2016年版。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1989年版。
趙子云:《解縉與南京》,《南京史志》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