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灶物者説

短袖+裙子是很多女生會在夏天選擇的搭配方式。不過這可不是現在才有的風格,細數隋唐時期的畫作、陶俑,小姐姐們已經穿上了半袖和裙子。

現在如果你不是時尚達人,要想搭配得體,白T就得多備幾件,裙子的款式和顏色也不能太另類。但隋唐時代的小姐姐在選色、款式上才不會這麼保守,但似乎她們怎麼穿還都挺好看的,你説氣人不氣人。

本期,灶物者就帶你看看隋唐姐姐們的經典穿搭,看她們如何弄潮搏浪~

氣質凸顯 高腰長裙

裙子,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一種衣服。它的產生和普及是穿衣方式的深刻變革。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最初流行的衣服是深衣。簡單的説,深衣是將上裝和下裝縫在一起,深藏身體的服飾。

深衣的穿着制度形成於周朝。

《禮記·深衣》規定深衣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十二幅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衣袖要裁剪成圓形與圓規對應;衣領垂直交叉與矩對應;背後縫線至腳踝垂直於地面,與正直的標準相符;衣裳下端要齊整與地面平行,與權衡公正相應。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人物龍鳳帛畫》上面的人物穿的就是深衣

從深衣的概念和圖片我們可知它能把整個身體遮住,兼具上衣和下衣的功能。但這種穿衣習慣風格中,“上衣”是主要部分。

深衣是男女都會穿的服飾,但到秦漢時期,女子除穿深衣外,一種新的上衣風格形成,這就是——襜褕。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馬王堆漢墓出土 直裾形式

襜褕與深衣不同的是衣裾的開法。裾是衣服的衣襟。深衣是曲裾,因前襟比橫向上較長,穿時需繞着身體。而襜褕是直裾形式,前襟橫向縮短,穿的時候不用圍繞,更好穿。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曲裾形制

上身的簡化,促進了下裝的發展。漢代,中原的人們開始穿褲子,裙子也開始普及,而又因裙和袍服的形制更像,裙裝發展更為迅速。

東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下羣也,連接裾幅也。裾下橫縫也。”

至今沒有漢朝裙子的實物出土,不能一睹漢代裙裝的風采,但通過這句話可知,漢朝的裙子是由數幅面料連接縫製而成,從做法來説,應該和現在的裙子已經很像了。漢代中原地區的女子裙子一般都在深衣或者襜褕裏面,從外來看,基本看不見裙身。

但隨着時間發展,裙子發生了一些變化。裙子的出現,是中原服飾下衣開始發展的重要標誌。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北朝女俑造型,上衫+下裙

《搜神記》卷七記:“晉武帝泰始初,衣服上儉下豐”。

晉武帝司馬炎是晉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公元236年—290年。這句話説明,到晉武帝時期,中原的穿衣風格已經變成下衣比上衣重要了。

下衣的重要性不斷提交,上衣不斷簡化,那裙子外露的部分也越來越多,在這種趨勢下,一種高腰裙流行起來。

沈從文先生《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高腰,系裙到胸部以上”。

把裙子束在胸部以上可見裙子的腰線非常高。這種高腰線是如何開始流行的呢?

張萱《搗練圖局部》

漢晉時期,生活在中原的人,傳統服裝的腰線基本都是圍繞腰部浮動。但一些壁畫中表現西域風俗、樂舞的圖像中,裙子的腰線就在胸部以上。説明高腰的穿法應該是受西域服飾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

北魏是高腰裙的快速發展時期。北魏孝文帝的服飾改革,融合中原、北方草原以及西域服裝特點,上身穿修身窄袖口的衣衫,高腰裙在胸上繫帶,位於衣衫之上。隋朝女子繼承前代的穿法,窄袖配高腰裙不僅在宮中流行,也常見於民間。唐代,高腰裙成為唐代女子着裝的重心。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唐 李震墓壁畫侍女

王翰《觀蠻童為伎之作》:長裙錦帶還留客,廣額青娥亦效塑”。

很多唐代的仕女圖中都可以看到身着高腰長裙的小姐姐。唐代女子的裙襬,長度比隋代要長,大多長到曳地,因此裙襬在橫截面就不是隋及前代“O”型,逐漸發展成不規則的垂鐘形。

裙襬比較 左為安元壽將軍墓壁畫侍女 右為《簪花仕女圖》

時尚間色 最愛紅綠

最初的高腰長裙都是純色的,就是一件裙子一種顏色。但這未免過於單調,所以隋唐時期,一種豎條紋的長裙流行起來。

這種條紋長裙的裙襬有點像最近兩年流行的一種褶皺長裙,但它的色彩卻更加豐富。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隋 段簡璧墓壁畫

隋唐時期的衣裙,通常都要用幾幅布拼接而成,每一拼稱為一“破”。當不同“破”使用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布匹時,這種豎條紋的裙子就做好了,而它有一個專有名稱:襉色裙——異色相間而成。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新疆阿斯塔納唐墓出土

間色裙在魏晉已經出現。

《東宮舊事》:“太子妃有紫碧紗文雙裙,丹碧杯文羅裙”。

《晉宋舊事》:“崇進皇太后為皇位後有絳碧絹雙裙……”。

由文獻記載中的“雙裙”可知,間色裙在魏晉剛出現時,一般只有兩種顏色,條紋比較寬。但隨着發展,每條裙子的“破”逐漸增多,條紋也變得越來越細。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西安草場坡出土北魏陶俑

《唐實錄》:“隋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曰仙裙"。

“十二破”的裙子,有“仙裙”之稱,可見間色裙的精緻。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唐李震墓壁畫

唐代,這種高腰間色裙繼續流行,成為盛唐女子常服中最常見的服裝,且在款式、造型上更加豐富。連皇帝都是“自貞觀以後,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

《新唐書·禮儀志》有:內命婦、夫人滷薄執者着間彩裙襦、彩裳……。”

唐代,間色裙在“十二破”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有的長裙甚至可以達到幾十破,很有盛唐的風采。但這種“破”很多的裙子,可能每一破都用不同的花紋、不同的紋飾,抑或為了做這一破專門定製花紋,費工費時,助長奢靡之風,於國無益,所以唐高宗下令“還淳返樸,示天下質素,凡間色衣不過十二破”。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唐初安元壽將軍墓壁畫

根據歷史記載及考古發現,隋唐時期,間色長裙的顏色特別豐富,基本上你想象到的顏色,都可以用來做裙子。

那這麼多顏色裏面,姐姐們最愛的顏色是什麼呢?

有些文獻中把間色裙稱為“緋碧裙”,緋是一種紅色,碧是一種綠色。不得不説,這種“紅配綠”的搭配還真是很大膽。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陝西三原焦村唐代李壽墓出土壁畫——伎樂圖

初唐畫家閻立本《步輦圖》中,唐太宗身邊的宮女穿的也是“十二破”高腰長裙,而顏色就是“紅+綠”。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紅配綠”的間色裙,不僅宮女會穿,連武則天都喜歡。

《武后時童謠》:“紅綠復裙長,千里萬里猶香”。

而這紅和綠的搭配中,最為流行的是石榴紅。石榴紅簡單的説就是一種類似石榴花的紅色,顏色非常鮮豔。這種石榴紅的裙子,就叫“石榴裙”。

白居易《官宅》:“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

如此漂亮的紅裙,怎能讓人不拜倒?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新疆阿斯塔納墓侍女形象

要做出高腰間色裙上的豎條紋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最普通的,把不同材質、顏色、花紋的布在縱向縫合而成;另一種更加複雜,就是用彩色的絲線直接織出不同顏色拼接的感覺。

新疆阿斯塔納唐墓出土了一塊“八彩暈襉提花綾裙"殘片。上面有深藍、淺、深綠、淺綠、黃、白等八種顏色,顏色深淺相間,非常細,就像是染色時顏色的暈染。可見唐代間色裙的精美程度,也體現了唐代高超的的紡織水平。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新疆阿斯塔納唐墓出土“八彩暈襉提花綾裙"殘片

窄衫半袖 偏趁腰身

不管是高腰間色裙還是高腰純色裙,裙露在外,均是“上儉下豐

的體現。下身漂亮的裙子有了,那上身穿什麼?

我用一句話概括下:交圓領、袖窄長、襦衫短、束胸下、半臂披帛最時尚。

這裏面的元素就是:襦衫、窄袖口、交領或圓領、半臂以及披帛,我們分別來看看。

襦,長及腰部,所以又叫腰襦。跟深衣等袍服比起來,襦是不折不扣的短衣。

唐代顏師古注《急就篇》:“長衣曰袍,下至足附。短衣日襦,自膝以上,一日短而施腰者”。

襦是地道的漢服,最晚在戰國時期,襦已經出現。此時的襦更長,有的在袖的前端還有有接袖。魏晉時期,隨着下衣的發展,短襦開始流行。而且袖口也有了一定變化,以窄袖為主。

徐顯秀墓長襦衫和短襦衫的區別

《隋書》:“武興,本仇池……著烏皂突騎帽、長身小袖袍、小口袴、皮靴。”

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小口窄袖屬於“胡服”範疇。

北方遊牧民族以及西域的很多部族經濟以遊牧為主,為了方便勞動生活,他們選擇窄袖,合襠褲、皮靴。魏晉,雖然是一段動盪的時期,但也間接促進了文化交流。鮮卑等部族穿衣習慣融入中原,窄袖襦衫+長裙成為女子流行搭配。

窄袖襦衫的領一般有交領、圓領、對襟三種形式。

壁畫中不同領口襦衫對比

傳統中原服飾的衣領一般是對襟和交領右衽。而圓領則是北方遊牧部族常用的衣領方式。魏晉時期文化的交融,鮮卑人將圓領形制帶入中原,窄袖圓領襦衫直到唐初一直都是長裙的最固定搭配。

唐代,隨着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襦衫的領口才更加多元,除了交領、圓領、對襟以外,雞心領、U形領、甚至是有點暴露的袒領等逐漸開始流行。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壁畫中袒領形制

李賀《唐兒歌》:“竹馬梢梢搖綠尾,銀鸞閃光踏半臂。”

隨着長袖襦裙的發展,一種叫做半臂的衣服開始流行起來。

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寫到:“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上襦發展而來的一種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甘肅博物館藏團窠寶花紋半臂

半臂最晚在漢朝已經出現,但在隋朝宮廷才流行起來,到了唐代,宮廷和民間女子都會穿。半臂的領口一般為對襟、套頭等,領開的會相對大一點,且袖子也只有一半,唐代,有些半臂甚至沒有袖子,樣子類似今天的坎肩,單獨穿暴露肌膚太多,肯定是有傷風化,所以半臂要穿在襦衫之外。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青海都蘭熱水墓地出土唐半臂

試想一下,一名女子穿着精美的半臂襦衫、多破間色的長裙,走在隋唐古色古香的長安城中,隨意一個動作就是行走的仕女圖。但別忘了,隋朝把這種多破的間色裙,叫做“仙裙”,要穿出“仙女”的感覺,飄帶絕不能少,那些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就是因為靈動的飄帶,才會讓人覺得她們不屬於人間。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敦煌飛天形象

這個飄帶叫做帔帛,有點像今天我們使用的圍巾,但長度更長,最起碼需要兩米,這個很好穿搭,穿好衣服後,把帔帛披在背上,然後兩端繞到胳膊前,垂至地面。若想要那種靈動的仙氣,帔帛必須輕盈,所以一般都選擇質地比較輕薄的紗或者羅。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新疆阿斯塔納206號墓出土女俑

孫機先生《中國古代輿服論叢》:“唐代女裝無論豐儉,這三件都不可缺少。”

可見這種搭配自隋朝固定後,一直流行。這“三件”中高腰裙是吸納北方部族的穿衣風格;間色這種裝飾風格也與西域及更西邊那種橫條紋的裙子有關;窄袖的襦衫也是文化交融的產物,一時間胡風盛行。

五代時期花蕊夫人《宮詞》:“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回鶻衣裝回鶻馬,就中偏稱小腰身”。

唐中後期,尤其是在唐高宗限制“奢靡”“胡風”後,文化審美髮生一些變化,間色裙逐漸消失,這一時期墓中所見的高腰裙大多為純色,隨着“卷草寶花”等大唐新樣的興起,純色上碎花、花朵的裙子多了起來。而且,袖口也從窄袖逐漸向廣袖發展,越來越有中原的風采。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西安出土唐代穿柿蒂紋碎花純色長裙女俑

灶物者再説

西漢年間,張騫鑿空西域,標誌着絲綢之路的正式開通。中原與西域以及更遠地方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人員往來,推動了文化交融。

魏晉時期,南北間、東西方加速融合,窄袖高腰間色裙,就是一個時代互鑑的縮影。隋朝一統,延續眾多文化成果,改良發展。

唐朝初建,以包容心態承襲前制,大膽用色,體現盛唐風貌;唐中後期,服飾改革,卻保留不少元素,影響後世女服形制。

唐太宗曾説:“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同是生活在這片土地,文化並沒有貴賤之分,文化傳承和豐富的重要一點就是接受,使我的、你的、他的、變成我們的。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187號墓出土《騎馬戴帽仕女俑》

參考文獻

1.胡族服飾與唐代宮廷女服. 周怡.西北大學 2013

2.唐代前期襦裙服裝的藝術特徵. 付俊.河北大學 2009

3.唐朝女子襦裙服之演變考. 王麗娜. 寧夏大學學報. 2013

4.考古所見晉唐時期間裙研究. 萬芳. 考古與文物. 201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71 字。

轉載請註明: 條紋裙、紅配綠、短袖,這種連武則天都喜歡的穿搭,到底什麼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