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者的輓歌:那些舉世矚目卻遺憾落敗的戰機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綜合

21世紀人類航空科技不斷進步,各種作品層出不窮,它們用呼嘯聲與火焰點亮了天空。然而在華麗的背後是無數先輩戰機,戰場老兵(這裏指戰機,不指人)默默無聞,不斷付出的結果。而在人類航空史上還有很多為科技發展做出傑出貢獻最後

黯然退場的戰機,究竟是生不逢時還是懷才不遇促使這些曾經閃耀的“新星”提前退出了歷史舞台。



HE-280(我才是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

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噴氣式戰鬥機是亨克爾公司研製的He280雙發戰鬥機,首飛時間是1941年3月30日。He-280的測試中表現極為優異,在1943年初所舉行的模擬對抗中輕易的擊敗了Fw-190。其原型機尚包括六架可攜帶500公斤炸彈的B型機,若干架搭載螺旋槳與阿格斯014活塞引擎的實驗機、無動力滑翔機及裝置V型蝴蝶型垂直尾翼的He-280V8

實驗機

型。



He-280動力系統為兩具容克斯廠推力840公斤的Jumo 004A型渦輪噴射發動機。然而當時由於納粹高層仍陶醉在閃電戰的勝利之中,認為戰爭不會持續過久,便草率地認為不需要這種高性能戰機,因而沒有進行量產。後來德軍終於意織到噴射戰鬥機的重要時,德軍又選擇了空速性能更為優異的ME62,自此He-280便徹底失去了競爭的機會,十分可惜,如同流星一樣一閃而過消失在了歷史的潮流當中。



雪鴞

雪鴞是沈飛自主研製的和殲20競爭的中國五代機方案,是採用三翼面佈局,採用雙垂直尾翼,因此機身很長,由於沿襲蘇系戰機的設計思路,雪鴞超機動和超音速能力很強,幾乎可以碾壓當時所有蘇式戰機(那時還沒有蘇57)。



但當時601所在設計該機時,既沒有和空軍對接談設計思路,又未能參考西方類似戰機的技術標準。倒是和前蘇聯設計師走的很近,進行了各種技術交流和研討,最終導致“雪鴞”的身形比蘇-27還要長,基本不具備隱身性能。因此延續前蘇聯設計風格的“雪鴞”僅僅是一架4代 戰機,達不到五代機的要求與標準,在和殲20的競爭中遺憾敗北。


蘇47(如果科技成熟,命運或許會是另一種結果)

蘇-47戰鬥機,綽號:

金雕

,是俄羅斯空軍多用途超音速隱身戰鬥機。蘇-47戰鬥機的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是俄羅斯新一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型號。蘇-47戰鬥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研製,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蘇32和蘇37的編號,1997年9月25日首飛,2002年編號改為蘇-47。

當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俘獲了德國的前掠翼轟炸機Ju 287和大量資料及有關專家,對前掠翼技術取得了一定的認識。前掠翼提供了低波阻,減少了彎矩,而且和常規機翼比起來,延遲了失速時間。然而前掠翼會產生很大的扭力,如果機翼是用常規材料製成,它很可能被撕裂。進入80年代以來,俄中央航空流體動力研究院的一些專家,又採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對前掠翼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研發的複合材料才使前掠翼佈局成為可能,從而為從80年代末着手研製的蘇-47採用前掠翼技術打下了基礎。


蘇-47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機動能力和超機動能力,機上裝有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操縱系統和火控系統,由於飛機的升阻比大,故飛機的作戰半徑和留空時間都較大,加上飛機能不加力超音速巡航,它可迅速到達作戰空域。起落架艙,採用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武器包括R-27中距空對空導彈和R-73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以及多種引導和非引導對地攻擊武器。此外,蘇-47安裝有一門Gsh-301 30毫米機炮。


但由於始終無法解決超音速時的翼尖震顫問題,也無法滿足俄羅斯軍方的空戰需求,最終停止研發,並未被俄羅斯軍方採用,也沒有實現量產。如果擁有成熟的科技解決前掠翼的問題(

可變機翼技術

),蘇47不失為一種強大的戰機。


米格-37(我還未飛翔,便已被折斷翅膀)

1979年蘇聯獲得了美國研製F117隱形戰鬥機的情報,立即確立了項目代號為90的隱形戰鬥機研製計劃,當時該項目分派給米高揚、蘇霍伊兩家設計招標,蘇霍伊設計的是一種雙身佈局飛機,最終未能成型,也未提交出設計方案。米高揚設計局則設計了米格-37戰鬥機,它主翼佈局成正梯形翼略帶下傾,垂尾外傾45度,無鴨翼,背部有兩塊減速板,機首扁平,具有突出的高空高速截擊性能,同時引擎置於機翼上方,且尾噴管下方有隱形閣板,極大地增強了隱形性能。



米格-37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是蘇聯第一種概念上的隱身作戰飛機。起初米格-37是作為攻擊機來設計的,後來被改進強化了對空作戰能力,作為隱身截擊機來使用,米格-37執行任務時,由預警機引導接敵,飛行中保持無線電靜默,直到到達作戰距離時才打開雷達,向目標發射導彈。米格-37在機身中部和後部裝有升力發動機,具有很強的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計劃中米格-37將裝備航母,但由於技術過於複雜米格-37始終沒有造出一架原型機,後因資金不足,停止了發展,這樣米格37還未出世便胎死腹中了。



X-32(説好的實力代表一切,可為何還是以貌取人)

X-32技術驗證機,是波音公司為了獲得美國軍方JSF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而推出的樣機,有多種型號:空軍常規起降型、海軍常規起降艦載型和短距起飛垂直着陸型,其中 X-32A 進行常規起降的試驗,X-32B 則驗證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的性能。


X-32 外形比較奇特,由於它有一對連接在發動機後部的可轉向的噴氣升力噴管,因

而發動機必須安裝在飛機前部。X-32 採用很厚的整體式機翼,可承載大部分的結構載荷,並能裝載近

9 噸

的燃油。機頭下方有一個縫式進氣口,每秒可吸入180千克的空氣,供一台普惠 F119--SE614渦輪風扇發動機使用。


X-32採用三角翼、雙垂尾氣動佈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大嘴巴,其實帶嘴巴的飛機也不少,(F16、殲10、颱風、F86佩刀、米格15、米格17)但X32這個嘴真心不太美觀,而且還直接違反隱身最基本的原理,把發動機的正面暴露在入射雷達的面前。發動機的正面確實有一半在入射雷達的視線內,但波音在發動機前面增加了一個“雷達屏障”,用塗覆吸波材料的整流片把發動機的正面遮住,迫使雷達波拐彎抹角地通過整流片的間隙進入進氣道,一旦進入,就只能在裏面來回反射,每反射一次,就在塗覆吸波材料的壁上被吸收掉一點,最後只有極少的入射能量得以返回,形成回波,説是這麼説,但是是否真的能達到效果,就不敢保證了。


從總體上看,X-32 也是使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因而其技術實現難度也較大。在與X-35的競爭中,“前衞”的 X-32 又敗下陣來。


YF-23(世界欠我一個公平)

最後來説一説“

黑寡婦

”——YF23,這位是真的冤,明明都贏了卻落選。

YF23是與F22猛禽競爭的一種先進的隱身驗證機,它的許多技術都要比F22更先進,卻反而慘遭淘汰。目前為止全世界範圍內YF23只剩下兩架驗證機還存放在美國博物館裏默默無聞,好像時刻向來參觀的人們傾訴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賽車總動員》當中藍天博士(韓大夫)。


YF-23戰鬥機是由美國諾斯洛普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兩家公司共同設計,競標先進戰術戰鬥機(ATF)合約的機型。YF-23原型機設計概念與YF-22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採用許多現有的零組件之外,YF-23的試飛計劃裏面並未包括試射空對空導彈與驗證高迎角飛行能力,多是以風洞測試蒐集與驗證資料。根據測試的結果顯示,YF-23沒有迎角限制,飛機能夠自任何尾旋(Spin)輕易恢復穩定飛行,武器方面YF23裝備1門20毫米M61火神式機炮,彈艙內4-6枚AIM-7/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和4枚AIM-9短程空對空導彈。



YF-23的各項性能比較目前仍是機密,YF-23較為側重隱身性和超音速巡航,因此的飛行速度較高。雖然沒有向量噴嘴和水平控制面,後機身結構反而比較簡單,重量也較輕。YF-23與YF-22在大部分的飛行包絡線範圍下的性能差距不大但速度和隱身性由於YF22,而YF-22只有在低速下的控制性略勝一籌。


兩款飛機都採用內置彈艙,必要時可以在機翼下另外攜帶武裝。但是YF-23的量產型將需要延長機身以加入另外一個彈艙。設計團隊皆宣稱這兩種飛機都沒有攻角限制,同時都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由於成本,時代和軍方需求等原因,美國空軍於1991年4月23日宣佈YF-22獲選優勝。YF-23自此便退出歷史舞台不再飛行,一代天驕便就此隱退,真的非常可惜。而如今的軍迷當中,YF23的忠實者依舊高於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