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聞哥:一線城市不再是最佳選擇 二線城市給予政策優惠搶人才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近日,武漢市招才局、市公安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户試行政策的通知》明確,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週歲的,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户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武漢的這則“求賢引才”的消息一時間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其實,近年來,中國不少二三線城市陸續放出招攬人才的“大招”,發佈了各種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優厚引才的指導意見及措施。其中,憑畢業證就可落户、購房租房可“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出台等政策引發社會關注。近年來,為吸引人才落地紮根,不少二三線城市在住房、户口、創業扶持等方面給予高學歷人才政策優惠,這也被輿論稱為新一輪的“搶人大戰”。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有795萬人畢業,比去年增加約30萬人。對於初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來説,各地的就業優惠政策自然會影響他們的求職規劃。智聯招聘9月發佈的一份《2017年秋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有無户口,對城市歸屬感指數的高低有較大影響。對於求職者來説,户口、房價、醫療、教育等仍然是他們選擇留在這座城市的重要因素。觀察各地的“引才”政策,如果説户口帶來的是一些隱性福利,那麼,不少城市為招攬人才開出的各種補貼可以説是“真金白銀”。

  有媒體統計,各地給予人才的補貼項目包括見習補貼、技能等級補貼、培訓補貼等,數額佔據大頭的是租房生活補貼,且補貼政策的門檻並不高,在當地就業並交納社保即可。例如,南京規定,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學人員)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在全日制技工院校取得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畢業2年內在該市就業且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南京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可申請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到1000元的租賃補貼。杭州也於今年出台了《杭州市新引進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發放實施辦法》,其中規定,畢業後一年內在該市用人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碩士研究生每人補貼2萬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補貼3萬元,申請時限為自畢業之日起一年內,一次性發放。

  以武漢為例,該市最新出台的安居住房政策明確,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這也被外界解讀為“購房租房可打八折”。在成都,該市為“蓉漂”安居問題提出了人才公寓、產業新城配套租賃住房和用人單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解決方案。為方便外地來蓉應聘的應屆畢業生,該市還設置了20餘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長沙則對到當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艾柯:城市搶人,搶的就是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人口數量與素質無疑佔據重要的地位。而城市同樣如此。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代表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當今城市的競爭,則也是以城市經濟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為代表的綜合實力的競爭。城市間的綜合實力,以高樓大廈為代表的城市建設,更多的可以稱之為物質文明,而以人才儲備量、人才的創造力、人才的知識經濟為代表的,則可稱之為精神文明。只有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條腿走路,城市的全方面發展才會走得越穩、走得越快、道路越寬闊。

  程彥暄:古有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故事,而今不少“人才”正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奔波。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只是“英雄”的悲哀,更是城市、社會乃至國家的遺憾。若要“人盡其才”,城市就必然要發揮好“伯樂識才、知才、用才”作用,打破人才的“思想顧慮”,唯有讓各領域人才放開手腳,不懼失敗,方能讓他們真正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助力城市發展,造福社會大眾!

  王躍東:城市環境好,人才自會來。試想,如果一個二線城市,制度建設落後,保障服務跟不上需求,始終都呈現一種一線城市追隨者的狀態,讓人才輕易的摸到職場天花板,掌握不了未來競爭的主動權,這樣自然也就很難留其人、安其心、釋其才。這就需要持之以恆的抓好產業發展,排除制度性干擾,搶佔經濟發展制高點,種好經濟發展“梧桐樹”,增強城市綜合吸引力,打造人才實現夢想的舞台,營造人才容納生活的空間,讓人才自願“鳳歸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