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江蘇徐州一女子因孩子沒把作業帶回家,生氣便將9歲兒子丟在派出所外,自己駕車離開。民警對家長的不當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
20日上午,徐州茅村派出所民警趙雷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憶了事件經過:16日晚9點多,值班民警突然聽到接處警大廳門口一陣哇哇大哭聲。民警出門發現,一男孩站在門口大哭,一女子在旁邊説了句"你們不要管",很快開車離開。民警迅速將孩子帶進值班室瞭解情況。經過一番寬慰,孩子邊哭邊説:"我作業忘帶回家了。"孩子嶽某,9歲,小學生,家住銅山區茅村鎮。據其父親介紹,孩子貪玩不按時完成作業,多次不帶作業回家,孩子母親一氣之下,將其帶到派出所想嚇唬試試。趙雷稱,在瞭解情況後,派出所及時聯繫其父母。匆忙趕到的孩子父親連連道歉。民警對家長的不當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遇到困難時可以找警察求助,但是不能拿警察嚇唬孩子"。(北京青年報見習記者 曹慧茹)
為什麼親媽一秒變後媽?親媽秒變後媽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陪娃寫作業!前段時間朋友圈突然被一個段子刷屏,據説引起了許多媽媽的共鳴!對耕耘在陪讀前線媽媽來説,咆哮算什麼~
網上曾流傳一份“給陪讀媽媽們的書單”,超火
據説長這樣~
讀完這些書
就能進化成完美的陪讀媽媽
NO!在孩子心目中
標準版的陪讀媽媽長這樣——
我的媽媽像鬧鐘,每天早上準時叫我起牀,從一年級到現在我一次也沒有遲到過。
我的媽媽像字典,當我看書遇到生字的時候,她總能立刻幫我解決掉。
我的媽媽像媽媽像顯微鏡,無論我犯了什麼細小的錯誤,都逃不過她明察秋毫的眼睛。
我的媽媽像復讀機,不管我是吃飯、洗臉、刷牙、寫作業磨磨蹭蹭的時候,她都會立刻播放:“快點兒,快點兒!快點兒,快點兒……”
媽媽像川劇中的變臉,當我得了三好學生獎狀,或者考了一百分時,她都會喜笑顏開,哈哈大笑;當我練舞蹈偷懶或者學習不用功的時候,她就會氣的怒目圓睜,哇哇大叫。
……
陪讀媽媽傷不起啊!
但是,對於陪讀這件事,家長要不要做呢?
贊同:願意陪讀——與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去輔導班學習,因為不知道老師教得怎麼樣,也不知道孩子學得好不好,所以,我就跟孩子一起進去聽課。”星星的媽媽如是説道,“孩子太小,老師講的內容,我擔心孩子一時‘消化’不完。我和孩子一起聽課,回家後也好給孩子輔導老師講的內容。”
小影的爸爸也談到:“不知道陪讀是不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教育模式,但我知道陪讀有利於隨時瞭解孩子的情況,有利於督促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有利於自己和孩子多溝通,增強感情,還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想到這些好處,我就更願意擠出時間陪讀,陪孩子一起學習。”
反對:不願陪讀——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性。
學習是孩子的一種主動行為。家長陪讀的本意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安心地學習,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但是他們的這種做法,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陪讀的行為或許能解決孩子一時的困難,卻限制了孩子的發展,阻礙了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當他們需要自己生活,需要自己去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平時孩子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幫助解答,但不包辦代替。
如何才能讓陪讀不變味兒呢?
如何讓陪讀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呢?
如何讓陪讀成為錦上添花的輔助,而不是必不可少的枴杖呢?
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陪讀的方式、方法
“中國式陪讀”是把雙刃劍,但明顯弊大於利。影響了家長的事業和正常生活不説,就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初衷恐怕也難以實現。一些教育專家經 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陪讀孩子發生心理問題幾率遠遠大於正常孩子,尤其是過度依賴性陪讀可能會給孩子健康成長帶來諸多不良的心理陰影。
有些孩子由於有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堅持不懈的督促,成績會有所上升;也有一些孩子並不希望家長陪讀,他們覺得家長陪讀,自己會有壓力,沒有個人空間。過度的壓力有時會導致他們對學習產生畏懼和厭煩的心理,從而導致成績下滑,因此,家長要注意陪讀的方式、方法。
如果家長過度陪讀,不但不能發揮良好的“家校”合力,還容易降低孩子的自我檢查甄別能力,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造成學習的被動性。
另外,如果教師長期依賴家長陪讀,容易造成對自身工作的懈怠,同時,也不利於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全面、整體地把握。
面對林林總總的“中國式陪讀”,作為家長首要的是作出冷靜的思考、科學的抉擇,而不是盲目跟風、攀比從眾。
(2017-10-17)
上一秒叫人家小甜甜,一秒就叫人家牛夫人……説的是男人劈腿。上一秒親媽,下一秒後媽……説的是陪娃作業的麻麻們。今天華麗麗滴被一張漫畫刷屏了,麻麻,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讓親媽變後媽
只需要做一件事
那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這些可愛又可氣的熊孩子
總有一百種方式讓你欲哭無淚
時而這道題不會
時而這裏小馬虎
時而這裏粗心大意
時而上課沒聽懂
媽媽瞬間進入更年期!
啥?
爸爸很淡定?
那就讓爸爸來陪個作業!
各種無理取鬧
各種絞盡腦汁
各種拖延磨蹭
……
用不了多久就得巴掌與拳頭起飛
孩子媽,我公司還有事,你來陪吧!
落荒而逃
上一秒親媽
下一秒後媽
説的是陪娃作業的麻麻們
但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不是一個人在吼叫
想到其他麻麻們都這樣
看到這裏表示感同身受的家長們,
下面這段話
也許要打擊你了
不要盯着孩子寫作業!
設想一下,你開車的時候,坐在副駕駛的人一刻不停地幫你操心:“併線併線”,“打燈啊,你怎麼又忘了”,“超車,超過它,哎真笨!”
時間一長,你會不會有扭頭衝他喊“閉嘴”的衝動?
正在寫作業的孩子,就和正在開車的你一樣。
如果你每天盯着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你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遍不停地説:
“這一橫寫短點”
“這字寫歪了”
“用橡皮檫別那麼大勁”
“又做錯了,你怎麼不想清楚再寫呢”……
這種看起來好像很負責的做法,其實是對孩子注意力的干擾。孩子的內心崩潰程度,不會比你低,只是他可能不敢吭聲。
小編的一位學渣朋友講過
小時候父母這樣陪
他寫作業時
想的只有一件事
父母什麼時候會離開???
不盯着寫,不代表不重視。在孩子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之前,父母陪寫作業是必要的,但怎麼陪有技巧。
多位學霸朋友
以及他們的父母説
有關陪孩子寫作業,正確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做作業前有三問
孩子放學後,和他聊幾分鐘,瞭解以下幾個問題:
1、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你估計多長時間能做完?
2、今天有沒有覺得特別難的作業?
3、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
三個問題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梳理清楚今天的總作業量,並有一個簡單的規劃。
低年級的孩子可能還不能順利回答,沒關係,家長可以按照這三個環節,幫他梳理,並根據作業量給孩子限定一個時間,比如30分鐘,1個小時。
這樣的好處是,等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估算出完成作業的時間,並做好規劃。
做作業中不打擾
問清楚了,就讓孩子自己寫作業,家長不要輕意打擾孩子。
楊絳先生提起對女兒錢瑗的教育説到:“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學習楊絳先生的方法,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邊安靜地看書、工作,或者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那種寧靜的氛圍,可以幫助孩子靜下心來。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些分神,可以提醒一兩聲:“已經15分鐘了,加油哦。”
如果提醒也不管用,可以走到孩子身邊,摸摸他的頭,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
這樣的目的是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説沒有難題,這時父母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相信你很快會做完的,媽媽(爸爸)等着你好嗎?”
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中止了孩子的拖拉行為,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檢查作業很重要
檢查時發現有錯,不要指出具體錯誤的地方,而是説出大體範圍,比如:
“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你再看看”
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確的地方改正
等孩子找出來了,及時稱讚和鼓勵,然後接着和他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等等。
如果孩子實在找不出來,再給予指導。
如何指導孩子做習題
孩子反覆檢查也沒找出錯誤的習題,或者孩子只能留下一片空白的習題,就是孩子的薄弱環節。父母就要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了,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
1、讓孩子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閲讀原題,只看了一遍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父母在檢查作業後,立即告訴孩子如何做,甚至將算式列好,就會讓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媽媽(爸爸)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出來的。”
當孩子做出來以後,父母要高興地稱讚:“我説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
不會做的題,父母不輕易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2、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也沒做出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原題的解法,最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
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麼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
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
這種做法雖然父母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3、只講關鍵點
對於有些難題,父母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裏,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計算。
總之,就是最好不要把算式直接列出來,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儘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來源:http://mp.weixin.qq.com/s/TQ9JakiEL1Uzcb25tjNRmg
(2017-10-13)
最近一條新聞震驚了柚子優培的小編!
福建的一位媽媽,給9歲的女兒剃了光頭!!
原因竟然是孩子不愛刷牙,忘記記作業,愛鬧騰
一個9歲的小女孩,也已經有愛美的心了。
在這個年紀,被親媽剃了光頭,還被髮到朋友圈示眾,我不知道這個女孩子是什麼心情。
幾年前,日本一偶像團體成員因違反組合條例私下談戀愛,被領導要求剃光頭謝罪
一個女性被逼剃光頭無疑是很大的羞辱,而從那位媽媽的朋友圈看出來,她也是氣的不行,圍觀的吃瓜羣眾有的表示理解,有的表示也太氣了,氣這個媽媽如此偏執暴虐。
柚子優培小編不禁想問問,你剃了她頭髮你就開心了嗎?
孩子會因為被剃了頭而寫作業?不偷懶?不鬧騰嗎?
不會!那剃頭的意義何在?
不僅毫無改變,孩子很有可能做出更加極端的事情來反抗!
試想,如果是你因為不乖被剃了光頭,你會選擇乖乖聽話,還是自暴自棄繼續鬧得更兇?
這樣的結果,我認為:是典型的雙輸!
有多少父母,以愛為名,做着傷害孩子的事情。
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我權利處置他的一切!
心理諮詢專家也表示這個媽媽就是一個偏執狂,做事極端,不懂得尊重別人:“通過剝奪別人的身份認同,來進行懲罰。”這樣的教育不僅達不到目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與人交往,性格孤僻,自我認同感很低,敏感,攻擊性強,和家人的關係也會處理的很糟糕。
想改變孩子,請先改變自己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任何職業,都需要經過培訓,有經驗,才能上崗。
只有父母,一夜之間就上任了了,不需要任何培訓。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是最需要“考證”的一個職業,父母做的好與壞,不會有人去指責去糾正,孩子只能無條件接受,服從
只因為,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爸爸媽媽不會害你的
因為他,只有你,你就是他的全世界。
當孩子一而再三而三的挑戰你底線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讓孩子想挑戰你,你教育方法是否妥當,有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
人都有反叛心理的,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對於一個十分反叛的孩子來説,你的強制只會讓他更加遠離你。
我的一個朋友也是一個急性子,女兒的作業稍微有點不工整,直接撕掉,重新寫。後來女兒的字是非常工整乾淨了,但心卻和媽媽不再一起了。學校裏的事情從來不和媽媽訴説,用媽媽的話説是“嘴特別硬”
這樣的得與失不知是好還是壞?
做好情緒管理,才能管控好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不是做父母,情緒管理是作為一個人必須要做到的事。
我們都知道,不要帶着情緒做任何決定,那為什麼想不到,不要帶着情緒教育孩子呢?
有時候明明是很小的一個錯誤,你卻要對着孩子大吼大叫,面目猙獰,而最可怕的是,你根本沒有意識到。
大喊大叫效果未必好,在孩子做錯,你想生氣的時候,適當給孩子留白效果可能會更好,特別是當孩子意識到錯誤時,適當地給孩子台階,孩子會給你出乎意料的好!
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針鋒相對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和源頭!
“柚子優培”邀您關注更多精彩的教育資訊與育兒知識
(2017-09-30)
“什麼關係”橋段引爆朋友圈,陪讀媽媽紛紛吐槽辛酸史。二師兄圖,下同。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熊芳雨9月25日報道:這兩天,一則媽媽吼孩子作業的段子刷爆朋友圈,也由此引發了陪讀媽媽們的集體大吐槽。秉承着“一陪成學霸,不陪成學渣”的原則,家長們紛紛對孩子進行360度全方位無死角一對一的VIP輔導,可是孩子不自覺、做功課動作慢、思想不集中,而媽媽們“好好説話”根本沒用,講話一般靠“吼”,爸爸都是“打手”,這成為很多家有學生娃家庭晚飯後的常態。
層層考試、處處選拔,孩子一直處在激烈競爭中,求學求知過程變成一個痛苦的訓練過程。哪家孩子最“熊”?誰家媽最有手腕?説話靠“吼”到底是不是有病?這些都成為雞血媽媽們最日常的話題。
週年婦女的週末。
“吼媽”背後都有一個“熊孩子”
“80後的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看7點檔的電視劇,唸書的時候,吃完晚飯,假裝上個廁所喝口水,就得挪到書桌前做功課,心想,等我長大了,每天都要看7點檔電視劇!現在我長大了,每天7點檔,我還是在書桌前……”這是一位80後陪讀媽媽的心酸故事,而着也是所有陪讀家長最普通的生活寫照,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就是坐在書桌前,而坐在書桌前,很少有人能做到不吼孩子。
“媽媽陪着完成作業”乃至“陪做”作業已經成了業內公開的秘密。本來老師在學校上課、佈置批改作業以及言傳身教,但現今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會直接發到媽媽手機;輔導書的每頁末尾都有一個“媽媽評分”的欄目,於是檢查作業這種本來應該由老師所做的事情就被分擔到了家長身上。
説到陪讀,家有“小升初”男娃,菜菜媽一臉無奈:“以前我家孩子把閒書放在作業本下面,我一靠近就馬上切換‘頁面’,還以為我不知道!我跟他説,你用的這些小聰明你媽以前都用過,別想騙我!現在為了不讓他再耍小花樣,做功課我必須在旁邊看着,不然,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學校是班主任,回家變吼媽的網友雪巖説,白天在學校吼不夠,晚上對着自己孩子還得吼,“一開吼,整棟樓的聲控燈都會亮。”“好好説話?怎麼好好説?好好説沒有用,必須吼!吼一下管用5分鐘,然後接着吼!”陪讀媽滴滴説,“坐姿不好,莫名走神,小動作不斷,有時吼還沒用,必須靠打!我累了,還要換他爸上!”
雖説吼吼只是張張嘴的事,但不少吼媽明顯感覺後多了身體吃不消。陪讀媽小綠説,前幾年吼一小不帶喘,現在老了,吼一吼就要嚼西洋參。陪讀媽欣欣説,自己吼娃後吼出內分泌失調,“要是氣到發抖,那個月姨媽都不來了,我的壽命取決於我閨女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
親媽才會吼,後媽才不管學習!雖然”自得其樂“,但在別人眼裏,吼媽都是”有病“。陪讀媽江女士説:“現在我成了全家人眼裏的神經病,成為全家的公敵,我正在努力培養‘豬隊友’,希望家裏能有兩個神經病!”陪讀歐弟媽説,自己因為經常吼孩子,甚至被鄰居貼了紅筆書寫的大字報,稱干擾到對面抑鬱症患者的治療。她自嘲説,“現在做作業時我都先把門窗關好,可別到時別人治好了,我自己得了病!”
媽媽不好當,在陪讀中老去。
“吼媽”有病?醫生説要小心
“吼媽”到底是不是真有病?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申遠發現,自己的病人中有不少焦慮的家長,有的家長帶着孩子來就診,但自己的焦慮情緒明顯比孩子更嚴重。“焦慮的表現就是發脾氣,當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時,就會用激烈的手段去表達。”申遠説,“打罵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幼年時常常遭父母的打罵,孩子成年後多出現壓抑型人格,會一味順從家長,且往往不懂得如何表達負面情緒,只會用暴躁和激烈的辦法去對抗。”
事實上,家長通過吼叫、打罵是無法把不聽話的孩子轉變成聽話的孩子,也不可能讓孩子因此就達到自己的預期。“每一個孩子的生長規律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開竅就是比較晚。天性內向敏感的孩子往往抗壓能力較低,且總體來説男孩子會更脆弱一些。”申遠説。
不過,雖身為“吼媽”,但媽媽們其實並不願意吼,常常吼完孩子就後悔自責,但孩子一犯錯,媽媽們就又無法控制自己。據媒體報道,今年有一些家長們自發組成“戒吼”羣,相互鼓勵和孩子好好説話,結果30天裏,百餘參與者無一人成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戒吼”的初衷是正確的,吼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表現,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應該平等。“吼”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入教育、心理專家進行專業的指導。
申遠主任説,對於“戒吼”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調整好認知,接受一個暫時沒有達到自己預期、不完美的孩子,並且要思考如何幫助孩子來轉變行為習慣。當然,她同時提醒説,如果家長髮現自己已經發展到無法“好好説話”,見到孩子就會出現暴躁情緒並打罵不斷的話,可能就真的就需要向專業人士求助了。
當媽是一種修行。
“牛蛙”媽媽是怎樣練成的?
每天白天上班保存體力,因為下班才是一天的開始。對於陪讀家長們來説,常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字寫得特別好!”“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自己認真寫作業,一看就是優等生,不需要爸媽操心的樣子。”“別人家的孩子競賽又拿獎了,真是聰明得不得了!”“別人家的孩子又是班幹部,又是課代表,考試從來沒下過前十名!”……
為何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優秀?迪迪的兒子就讀於愛菊小學,成績從來沒遊離出前十,每次週末迪迪單位聚會聚餐,她都會帶着孩子一起參加。十來歲的男孩,説話柔聲細語温文爾雅,上廁所都會主動向媽媽報告,絕不亂跑,是別人眼中典型模範生。那麼,迪迪媽究竟怎麼教兒子?
“我教文科,他爸爸教理科,辦法就是:吼!罵!打!”沒有聽錯,她家的教育辦法就是“吼!罵!打!”“每天做功課看我吼累累,他爸就會主動來換我接着吼,沒兩句就能聽到‘啪啪’聲,應該是打上了。”如果孩子不認真做功課,還不準吃飯。迪迪説,自己不做飯也會盯着兒子,直到他做完所有的功課。“有時候一個週末的作業,認真做不開小差,半天就能完成。”迪迪説,“不給吃飯雖然有點虐但效果極佳,兒子‘心大’,有時我來不及做飯要點外賣,他還高興得不得了,吵着要吃披薩,囧……”
都説陪讀民辦小學的孩子累,公辦學校陪讀媽笑了。明珠小學的沈媽每週帶娃補課三天,各種學科輪番轟炸鬥智鬥勇。男孩子調皮,愛玩,總是靜不下心來,身為護士的沈媽忍無可忍,終於動用酷刑:用針頭紮了孩子!從不捨得打的沈爸震驚了有木有!嚇壞了有木有!莫非自己娶了“容嬤嬤”轉世?但看到孩子從此尊老愛幼,説一不二,覺得這幾針扎得實在值!
不過,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這一招勸大家不!要!學!習!
姚媽的兒子今年上了華育中學。天哪!是華育!全國前十中學的上海中學所屬的初級中學!歷年中考成績穩居全市第一!市重點率99%!就是上了這所學校!姚媽怎麼陪讀?看電視?玩手機?想得美吧?除了吃飯就必須坐書桌前,娃不睡覺媽媽沒資格睡,每天都要奮戰到十一、二點。並且,人家孩子才讀預備班!
男孩調皮好動,女孩能不能乖一點?露媽家的閨女,寫功課時一不留神就整個人蹲在椅子上,老農民模樣百分百。玉媽家樓下的模範生女孩,年年三好,可玉爸明明每晚在陽台抽煙都能聽見人家家裏的打罵聲和抽泣聲。
看到了嗎?“牛蛙”家啥情況?是不是一把心酸淚?
“陪讀”勿走進誤區
華師大教育學系教授吳遵民説,陪讀是當前中國大部分有孩子家庭的現狀,非常真實,讓人揪心。家長在孩子學習成長中確實需要助力,但那應該是積極引導的力。“教育是一個慢過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説的就是人的成長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如今應試教育的硝煙卻在小學階段就開始蔓延。許多媽媽都是那麼急切地希望孩子樣樣都好,而如此結果則往往事與願違,因為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會把孩子逼到倦怠與恐懼的邊緣。”
“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從茫然無知到逐漸產生興趣的過程。一開始有些不熟練乃至茫然,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如此緊張。有的媽媽特別在意孩子的寫字,固然養成從左到右、橫平豎直的習慣十分重要,但練字也需要過程,尤其需要孩子的領悟。許多家長恨不得一蹴而就,稍有不好就大加訓斥,這樣的結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記住了嗎?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要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美好的東西,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