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孩子不僅容易叛逆,而且還容易犯錯。孩子犯錯是正常的事情,關鍵是家長怎麼對待孩子犯的錯。
在以前,只要孩子犯錯,家長就會打孩子一頓,強制讓孩子下次不犯錯。現在更多的注重説服教育,希望孩子能明白家長的用意,當説一遍孩子不聽的時候,又再説一次,甚至是無數次。
當孩子犯錯時,只有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地給孩子講道理,而高情商的家長做法讓人稱讚。
小倩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是也有些淘氣,不過還是被同學和鄰居喜歡,説她懂事,情商高,甚至還讓自己的孩子多向小倩學習。
每當別人誇獎小倩,媽媽就感到特高興,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因為以前小倩表現卻不好,比如惹禍了就跑,媽媽不提,孩子也不會提,媽媽説了小倩不對,給她講道理,她才不情願的道歉,下次又犯錯,媽媽又繼續講道理。
最後在看了育兒書才知道自己的方法有問題,那樣不能杜絕孩子再次犯錯。根據書上的經驗,媽媽改變了教育的方式。
比如小倩在一次和同學玩的時候,把媽媽的叮囑拋到了腦後,不小心把同學的玩具桶弄壞了,同學被氣得哭了,甚至她還拋開了。
媽媽抓住她的時候她才覺得犯錯了,忙給媽媽道歉:“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媽媽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次次講道理,而是換了一種方式。
“你弄壞的是誰的東西?是媽媽的還是同學的?應該向誰道歉?”小倩趕忙去給同學道歉,並表示給同學陪一個一模一樣。雖然同學的家長表示“沒關係”,但是小倩還是請求媽媽幫助自己賠償了同學。
媽媽順勢誇獎小倩做得對,並表示:犯錯不可怕,但是懂得去改正,並且不推卸責任,敢於承擔自己犯錯的後果,就是懂事的乖孩子。
家長以包容和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錯誤,並且知道應該向誰道歉,如何去對待那樣的所犯的錯。讓孩子有自主意識,才會更好地去主動避免犯錯。
這樣的方式,就不容易讓孩子養成遇到問題,遇到困難就退縮或者推卸責任。有了良好的習慣,有了良好的行為,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孩子犯錯時,家長要杜絕這樣的習慣
1、不控制自己的脾氣
孩子犯錯,家長自然是很生氣,有的家長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逮住孩子就是一頓打罵,以為這樣打了孩子一頓,孩子就 會害怕,從而以後就不會再犯錯了。
其實那樣並不能杜絕孩子犯錯,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心靈,甚至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而且在某件事上犯錯捱打了,但是在其他問題可能還是不知道如何去處理。
所以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也要考慮孩子的自尊心,用合理的方式去對待,讓孩子從內心知道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改正。
2、不注重孩子道歉的對象
孩子犯錯了,家長抓住孩子,機靈的孩子會立馬道歉,並保證下次不再犯錯,可是無數個下次之後,發現孩子依然犯錯,孩子也依然向父母道歉。
然而這樣的方式,孩子會慢慢摸準家長的脾氣,知道怎麼做會減少受懲罰。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在哪裏犯錯,在哪裏道歉,向當事人道歉,並讓孩子承擔責任,即使別人不讓孩子承擔,也必須要孩子去承擔,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和賠償的多少,並且家長要因此控制孩子的零花錢,來作為賠償,孩子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受到了“損失”,以後就不會輕易去犯錯了。
3、不給孩子制定規則
有的家長比較疼愛孩子,當孩子犯錯了,口頭上道歉了也就放過孩子了。然而孩子並沒有什麼損失,這樣相當於助長了孩子犯錯的習慣。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講明犯錯的原因,並且如何去改正,如何承擔結果。並且家長要表明自己的底線,給孩子“打預防針”。不是孩子犯錯了才去教育孩子。
而且有必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並且設立必要的懲罰,讓孩子遵守這個規則形成習慣,也就會懂得其他的規則,法律法規等,那樣可以避免孩子犯原則性的錯誤,不對孩子造成影響。
同時家長也要做好表率,給孩子形成正確的榜樣,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