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名棄兒集體尋親 網友:第一次毫無保留相信媒體的力量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綜合

  9名棄兒集體尋親,網友:第一次毫無保留相信媒體的力量。9名棄兒集體尋親,稱理解父母,且從沒怪過他們。養父母相繼離世,50多歲的他們也已有了兒孫,但尋根的想法愈加強烈。幾年前,8位有着相同身世的大叔和1位大媽走上尋親之路。遺憾的是,至今仍無親人下落。他們現在的生活很好,尋親目的也非常簡單,用他們的話説:“我們想知道親生父母在哪兒,畢竟他們是生育我們的人。我們不怪父母,只想盡點孝心。”

9名棄兒集體尋親 網友:第一次毫無保留相信媒體的力量

  據瞭解他們是在50年前的“三年困難時期”,陸續被領養到連雲港灌南縣。但是早就已經為人父為人母的他們表示對父母當年的做法還是理解的。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就是想找到他們,盡一點孝心……”在連雲港灌南縣家中,58歲的凌志通對現代快報記者説。50多年前的“三年困難時期”,不少蘇州棄兒被灌南人領養,僅灌南新安鎮新民社區就有至少9個,凌志通是其中之一。

  50多年前

  他們從蘇州被領養到灌南

  凌志通原姓徐,蘇州人。1961年,4歲的凌志通被養父母帶至連雲港灌南縣,此後便一直在灌南新安鎮生活。

  “小時候跟鄰居家小孩一起玩,打鬧起來,他們就罵我是抱來的孩子,後來也聽鄰居這樣講,但一直半信半疑。”凌志通説,養父母對自己疼愛有加,每次有人罵他是抱來的“野孩子”,都會上門去理論,“不允許其他人那麼説”。也正因此,儘管那時凌志通已隱約感覺到自己身世的複雜,但並未放在心上。

  凌志通有個姐姐,同樣是養父母領養的。幾年前,83歲的養母過世後,他的姐姐通過各種關係,在淮安漣水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這件事激發了凌志通尋親的想法,在獲得家人支持後,他也踏上了尋親之路。

  和凌志通的遭遇一樣,方桂珍也是養父母在三年困難時期從蘇州抱養的。不過,她的身世之謎很早就被揭開了。“我初中畢業後就在無線電廠上班,後來家裏給我介紹了一個農村的對象,我不願意,因為這個跟他們產生了分歧。”方桂珍説,因為在婚姻問題上沒有順從養父母的意見,養母一生氣就説出了方桂珍是從蘇州領養的秘密。後來,方桂珍嫁到當地一蔣姓人家,養父母也就將其身世和盤托出。

  誰家抱養了孩子,鄰居私下都會議論,也正是通過這個渠道,凌志通與方桂珍得知,當年被灌南人領養的蘇州孩子遠不止他們兩個,單新安鎮新民居委會就有至少9個,而在其他鄉鎮和居委會有類似情況。“我估計得有兩三百個。”凌志通説。

  公開報道顯示,50多年前,三年困難時期,至少有5萬名“江南棄兒”星散各地,其中不少甚至被抱養至北方城市。

  而據瞭解,最早被抱養到新安鎮的蘇州男孩名叫孫建國。孫建國的養父是個理髮匠,因為接觸人比較多,此後經他介紹,當地一些無嗣家庭陸續前往蘇州抱養棄兒。

  8月30日,在灌南縣新安鎮凌志通家中,得知快報記者來採訪,另外8名“蘇州棄兒”特意趕來。據瞭解,他們9人全部都是養父母1960年前後從蘇州領養來的,如今都已年近花甲。他們被領養到灌南後,都受到了很好的照顧。也正因此,儘管他們早已知曉身世,但礙於養父母的感受,並未急於尋親。在養父母離世後,他們才“組團尋親”。

  “我是家裏唯一的孩子,他們沒有生養,所以到蘇州抱養了我。”59歲的惠美俊向記者透露,因觀念保守,養父母將他領回家後,並不希望他知道身世。此後,儘管從鄰居口中隱約得知了身世的秘密,但念及養父母的恩情,他也從未主動提起。直到養母去世前,惠美俊才從其口中證實身世之謎。

  多年前,當凌志通和方桂珍的身世被鄰居們議論時,惠康倫、卜連松、惠美俊、惠美友、張樹軍、孫建國和徐兵成,也因“野孩子”身份受到同齡孩子的欺負。

  實際上,因養父母過世較早,59歲的惠美友早在1986年就到蘇州尋找過親生父母。遺憾的是,此行並沒有結果。2002年,在得知鄰居方桂珍、惠美俊、卜連松3人同為蘇州棄兒後,惠美友與他們一同尋親,並於當年給蘇州市民政局、孤兒院以及多家媒體寫信求助。雖然沒有找到親人,但令他們興奮的是,蘇州市民政局在回函中稱,已幫他們找到領養檔案。其中,他們原本的姓名以及被領養時間均記錄在案。

  惠美俊稱,蘇州市民政局的這封回函更堅定了他們尋親的決心。在此之後,他們4人又相繼聯繫到凌志通等5人。

  正是從那時候起,灌南這8位大叔和1位大媽,攜手踏上尋親之路。

  方桂珍介紹,養母曾告訴她,親生父母之所以將她遺棄,是因為困難時期家裏實在養活不了那麼多孩子,“所以我很理解他們,也從沒怪過他們。”

  成家以後,方桂珍先後生了兩個兒子,後來又抱養了一個女孩。如今,三個孩子均已成家。巧合的是,其女兒和二兒子都在蘇州安家。在方桂珍看來,這是她和蘇州解不開的緣分。

  在9人中,凌志通為尋親在外奔走最多,除了多次參加各地尋親大會外,只要聽到什麼消息,他都會想盡辦法去聯繫。在將自己的信息掛上尋親網之後,曾有個40多歲的女子主動和他聯繫,還發來一家人的照片,“她家是兄弟三個,其中一個跟我長得很像,我們的姓、血型以及遺棄時間都對上了,只有具體由哪個派出所送到孤兒院這個信息沒對上。”凌志通説,這可能是他最接近親人的一次,遺憾的是,後來與對方又聯繫不上了。

  多年尋親路,充滿艱辛,但在9名“蘇州棄兒”眼裏,如果能找到自己的根,這些都不算什麼。他們現在的生活很好,尋親目的也非常簡單,用他們的話説:“我們想知道親生父母在哪兒,畢竟他們是生育我們的人。我們不怪父母,只想盡點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