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機器人產業連續五年全球第一 一攬子政策細則將出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應用市場連續五年全球第一

  機器人產業一攬子政策細則將出

  專家稱,解決高端產業低端化、低端產品過剩化需要政策細化引導

  作為引領世界未來的顛覆性技術,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並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經濟參考報》記者從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獲悉,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62.8億美元,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與此同時,鑑於整個行業高端產業低端化、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現象嚴重,未來國家將繼續完善“中國製造2025戰略”分省市指南,細化機器人零部件產業區域佈局。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等意在規範行業競爭秩序的一攬子政策正在加快醖釀。

  8月23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展廳內展翅飛翔的仿生蜻蜓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現狀 近五年規模增速20%以上

  隨着“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逐步推進,工業機器人這一“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已成為製造業最火熱的投資領域,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我國機器人技術和行業的發展正逐步走向成熟。記者從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獲悉,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62.8億美元。近五年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今年上半年生產完成5.9萬台,同比增長了52%。我國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佔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比例將從25%提升到30%以上。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大會上表示,我國始終高度重視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規模、技術、應用、集聚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辛國斌透露,在機器人技術的研發方面,目前我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此外,在特種無人機、深海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自主創新產品,成功研究開發了固定翼無人機智能集羣系統等。

  隨着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的春天。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分析,2016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增長14.5%,預計2017年將達到232億美元。加快推動機器人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將促進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業內專家看來,機器人產業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遠高於工業和裝備製造業的增速。以北京為例,按照《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120至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600億元左右,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另外,機器人也正成為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以物流為例,根據羅蘭貝格2016年的研究報告,歐盟物流行業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已達到人工的4至6倍,平均成本為18至20歐元/小時,雖略高於平均人類成本,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預計2020年將降至15歐元/小時左右,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8月23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姚明高仿真人投籃機器人在展館內秀球技。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方向 借勢人工智能探索超智能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發展,人工智能這一模擬和延展人類智能的科學技術在近年來全面爆發,在引發多個產業科技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與挑戰。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也為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變化,機器人正逐漸由聽從並執行人類命令向擬人化和智能化不斷“進化”。

  “世界機器人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產業競爭正由已知領域應用的競爭轉向未知領域應用的競爭,大量潛在新產業、新業態將會衍生。同時,機器人產業正由硬件競爭轉向軟件競爭,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成為關鍵。”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在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表示。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2017)》,人工智能目前已經跨越了單純依靠數據獲取來實現技術提升與推動應用發展的階段,傳統的API開放和積木式創新已經無法滿足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數據與應用的迭代式螺旋上升將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層產業跨越式發展,而智能機器人也將會應用到更多特定場景之中。

  記者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了解到,機器人不僅在工業領域存在廣闊市場,近年來已經滲透到醫療、服務業等多個行業。記者在展會中走訪了多家機器人企業,發現了外形酷似姚明、投籃命中率超高的雙足站立機器人、會跳舞的陪護機器人、會“做”外科手術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不同領域的機器人。

  不過,對於機器人行業未來趨勢,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暉認為,應該區分通用性人工智能和特殊性用途人工智能的區別。“現在機器人對於人類視覺、聽覺等能力的複製已經很發達了,比如翻譯軟件和語音識別。未來可以更多關注在商業中的應用。”他説。

  8月23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展廳內“暢遊”的仿生水母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監管 行業過熱需政策科學引導

  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帶來了行業過熱苗頭。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有2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區40餘個。近兩年,機器人企業數量從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餘家,而產業鏈相關企業超3400家。賽迪研究院裝備所所長左世全此前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過熱,低水平重複建設、盲目上馬的現象在部分地區的確存在。”

  對此,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研究員劉進長向《經濟參考報》表示,“目前確實有些熱,應該有選擇的發展。機器人不是誰都能做的,這需要長期積累。當前市場上有不少的機器人廠是從其他領域轉行過來的,這需要科學引導。”

  在辛國斌看來,推動機器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給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的“元氣”,將產業發展的基礎打得更牢,為產業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辛國斌還稱,要想推動機器人產業進步,需要組團式的集成創新,以及更加專業高效的研發設計和市場服務。這些環境和外部條件在產業發展初期還體現得不很明顯,但在長期的競爭中,其重要性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並且有可能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工信部等部委陸續出台一系列後續產業發展促進措施。早在今年4月6日,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要求,五年內形成我國自己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根據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階段相關產業促進政策將着手解決兩大關鍵問題:一是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二是規範市場秩序,防止機器人產業無序發展。

  “我們將繼續完善‘中國製造2025戰略’分省市指南,細化機器人零部件產業區域佈局,執行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管理實施辦法,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規範行業競爭秩序。也希望各類社團組織和服務機構能夠發揮自身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時刻對照目標要求做好本職工作。”辛國斌最後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