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太陽報》報道,如今在英國有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被網絡欺凌所折磨,其中一些孩子只有6歲。英國的傑里米·託德(Jeremy Todd)表示:“青少年每天花四到五個小時在網上,又沒有人給予監督指導,這是非常可怕的。”
一項研究表明,受訪的女孩中有一半曾在網上受到騷擾,而男孩則為40%。然而,45%的孩子説,他們的學校並沒有認真對待網絡騷擾這件事。目前,只有一半的孩子會對網絡上的東西有警惕心理。
據調查許多孩子會迴避傳統的社交媒體網站,通過手機遊戲的聊天室聊天,而他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這些聊天室存在,更不用説監督和指導了。
圖為來自彭布羅克郡米爾福德港的14歲學生梅根·埃文斯(Mangan Evans),她因為遭到網絡欺凌而去世。來自諾丁漢的諾曼底·納塔莉·蘭德爾(Mum Natalie Randall)表示,她的女兒康納在遊戲的中遭到同校學生的不斷辱罵。納塔莉決定像對待正常的校園欺凌一樣對待這個事情,她找到老師反映了問題以尋求幫助。
即使是旨在讓孩子們討論他們學習話題的網站也變成網絡欺凌的温牀,例如用於學習的問答網站。來自蘇格蘭的15歲孩子表示在問答網站上被同班同學攻擊。布里斯托爾的一個6歲的小學生也表示,在網上作業輔導的網站上被網絡欺凌者所針對。
一位名為提姆布朗斯(Tim Browse)的校長透露,已經有4500名教師接受了關於如何處理網絡欺凌的教育。在過去的五年,學校設立了189個“保護性角色”,以打擊網絡欺凌。約有三百個學校正在實施各種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在過去一年裏,英國的網絡欺凌已經直接導致5人死亡,其中包括上圖的梅根,她在社交網站接到的欺凌消息後,於二月份結束了生命。她的媽媽尼古拉·哈特韋爾德(Nicola Harteveld)説:“我們都很難過,沒人注意到她和平時有什麼不同。”
受傷女孩父母。華商報 圖
6月14日,一則微博讓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受到廣泛關注。陝西理工大學一名大三女生被一名舍友暴力傷害長達4個月,還被經濟勒索。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受傷女孩母親:嚴重時女兒一天被打4次
賀某與張某不僅是同寢室的舍友,還是同班同學。從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10日,張某多次暴力傷害賀某。事發後,賀某母親王女士從今年春季開學就一直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賀某父親每月也要來學校一兩次。
昨日,華商報記者見到了賀某的父母。“我女兒和張某關係一直都很好,從大一開始就住同一寢室。”王女士説,她都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陪讀後,我一直都是接送女兒上下學,就怕對方再欺負她。”王女士説,女兒與張某的矛盾始於共用一張飯卡。2016年9月,張某的飯卡丟失,之後張某就和賀某共用一張飯卡,兩人每月消費1500元左右,張某先讓賀某幫忙墊上,她拿到生活費後會給賀某還很少一部分,就這樣持續到11月。
“這兩個月期間,張就經常對我女兒施暴,用手或書本打女兒的臉。”王女士説,“後來不但不歸還欠我女兒的飯錢,還將我女兒的錢控制起來。”王女士説,張某還以女兒損害了她老鄉的電腦網為由,敲詐女兒2000元。
王女士説,2016年12月12日這天,張某打了女兒4次。“女兒給我説,其中一次是在宿舍樓的天台上,把我女兒眼睛打傷,我女兒去看病,她威脅説不能説是打傷的,要説是自己摔傷的。”王女士從女兒口中得知,張某有一次在學校水房用腳多次踹她下體,並用衣服架戳她下體;還有一次,宿舍沒人,張某勒着她的脖子,還用水果刀在她胸口比劃威脅。
王女士説,她每個月都會給女兒打1000元生活費,女兒的錢被張某控制後,張某每月僅給女兒300元生活費。“300元吃飯都不夠,女兒只有向同學借錢,從2016年9月開始,陸陸續續向同學借了1300元。”
“今年1月10號放的假,但我女兒14號下午才回的家,她因為臉部和眼睛被張打傷一直不敢回家,就在西安待了4天。”王女士説,她發現女兒的臉部腫脹,眼睛裏好多血塊,問女兒怎麼回事,“女兒説在學校樓梯上自己摔的。”
王女士説,“張某微信問我女兒有沒有將此事給我們説,所以女兒不敢説是被打的。直到第二天,她才説是和同學鬧矛盾了,舍友打的。”王女士説,“隨後,我們帶女兒去醫院檢查,診斷是鼻骨骨折、多處軟組織挫傷。”
記者瞭解到,賀某在西安期間,張某就給她發微信,因賀某沒及時回覆,張某就在微信中説賀某態度不好,等開學再算賬。
學校知情後想依校規處理
受害方堅持走司法程序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陝西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一名負責人,“暴力事件發生時都沒有外人在場,學校不知道,同宿舍的人也不知道。學校進行調查,賀某家長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學校從教育的角度出發,一直協調雙方家長調解此事,最初是打算依據校紀校規處理打人者,但協商過程中,受害方家屬堅決要走司法程序,做傷情鑑定。這樣一來,校方就不能貿然處理打人的學生了,要等到傷情鑑定結果出來,司法上有個定性,學校才能做出相應處理。”
據悉,事發後,學校就為賀某調換了宿舍。“我還是不放心,就辭職來陪讀。”王女士告訴記者,女兒留下了心理陰影,現在不敢去學校。“我帶着女兒去西京醫院檢查了3次,還在漢中3201醫院、渭南白水醫院多次檢查,加上租房費用,自出事後,花費了兩萬多元。”最讓王女士放心不下的是,在西京醫院女兒被診斷患有抑鬱症,要定期治療。
警方:目前看已經構成輕微傷
“我們是今年1月18日接到報警的,隨即把雙方當事人叫來做了筆錄,暴力傷害基本屬實,就安排做傷情鑑定。但按照相關規定,以容貌損害或者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為主要鑑定依據的,在損傷90日後進行鑑定。5月,受害人已做完傷情鑑定,現在就等鑑定結果。”漢中市公安局漢台分局東關派出所副所長趙克奕説,目前看輕微傷已經構成,如果鑑定結果為輕傷,警方會定性為刑事案件,屆時會追究張某的刑事責任。
(原題為《大三女生被舍友欺凌4個月》)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澎友”:你多大了?你敢保證你不被人打?還是你主張以暴易暴?
網友“尻鼓學家”:居然怪受害者,多少受欺凌者就是因為社會上這個樣的看法才不願意説出來
網友“風繼續吹”:別光説欺凌啊,勒索錢財,拿刀威脅這些怎麼算
網友“一夏”:這已構成犯罪。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從中小學,到大學,歸根結底,事件背後,我們應該關注的首先應該是受害者的心理及以後的生活問題。對於施暴者,不是懲罰就能解決問題,從小的父母教育才是關鍵。
網友“MillieSmile”:話説哪的學校都有這種行為,身邊也有這種人,一開始我根本不相信,可是那女的真的很厲害,蠻不講理還打都打不過,普通人都不敢惹她,平時還不都是由着她。對這種人該怎麼辦才能對付?
網友“小鬼來巡山”:要是欺負我的女兒,老子搞死她
網友“慢慢鍾轉呀轉”:事出必有因,想知道為什麼
網友“黎”:按媽媽説的因為共用的一張飯卡,然後同寢室“好友”變成欺凌者和受害者。這個前因後果,不能理解啊,是不是有其它原因呢?
網友“有據方有理”:受害女生性格是不是要糾正一下,這也太懦弱了。
網友“啞劇”:王女士説,她每個月都會給女兒打1000元生活費,女兒的錢被張某控制後,張某每月僅給女兒300元生活費。“300元吃飯都不夠,女兒只有向同學借錢,。。弱弱的問一句小編,這是什麼關係?
網友“5174779683”:堅決抵制校園暴力!但是!你都多大了?父母又多大了?20多歲的人被打,父母來大學陪讀,放學接送?別人欠錢不還就這麼忍着?捱打4個月才選擇報警?人生路坎坷,這麼軟柿子,以後還會有流氓欺負你的。
網友“尻鼓學家”:居然怪受害者,多少受欺凌者就是因為社會上這個樣的看法才不願意説出來
網友“5174779683”:堅決抵制校園暴力!但是!你都多大了?父母又多大了?20多歲的人被打,父母來大學陪讀,放學接送?別人欠錢不還就這麼忍着?捱打4個月才選擇報警?人生路坎坷,這麼軟柿子,以後還會有流氓欺負你的。
(1970-01-01)
《陽光946》開學季節目組策劃推出安全公開課系列節目,談校園欺凌、電信詐騙等問題
2017-09-03
貴州綜合廣播
陽光946
這是一座橋樑
真話、真誠、真情,打造堅實的信任基礎
這是一個平台
利民、便捷、高效,構架務實的陽光政務
我們傾聽民意
協同解決問題,一起見證權利在陽光下運行
星期一
2017年9月4日
陽光調查
繼今年一季度貴州對部分省市區實行旅遊門票免費政策後,從7月18號至9月15號,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又宣佈,全國10個高温省(區、市)遊客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可享受貴州省各收費景區門票掛牌價五折優惠。在優惠政策的推動以及貴州山美水清氣候怡人的自然條件下,這個夏天貴州再次迎來旅遊高峯,火熱的旅遊對貴州經濟的拉動成效顯著,同時旅遊熱下也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本期節目播出《旅遊熱下的冷思考》一起來關注貴州旅遊,歡迎關注!
星期二
2017年9月5日
問題徵集
9月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貴州省公安廳刑偵總隊、貴州省商務廳、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將分別做客直播間。您可以收聽直播通過熱線互動,也可以直接將問題通過微信發送給貴州綜合廣播,我們給您的回饋是——調查、採訪、記錄、改變。
星期三
2017年9月6日
特別策劃
秋風起,又是一年開學季。《陽光946黨風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羣體,推出開學安全公開課系列節目。第一課將邀請楊麗春老師就進入新學習階段的心理調適、面對校園欺凌如何療愈等問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星期四
2017年9月7日
特別策劃
秋風起,又是一年開學季。《陽光946黨風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羣體,推出開學安全公開課系列節目。第二課將邀請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做客直播間,就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與聽眾、網友交流。
星期五
2017年9月8日
特別策劃
秋風起,又是一年開學季。《陽光946黨風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羣體,推出開學安全公開課系列節目。第三課節目將邀請貴省公安廳刑偵總隊上線,就高校學生如何防範電信詐騙、金融詐騙等內容與聽眾進行交流,歡迎關注。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03)
娜塔莉·多默爾 1982年出生,身高168cm,國籍英國。
娜塔莉·多默爾從小跟隨母親和繼父長大,從小就是個學霸,參加學校的辯論隊,併成功環遊世界,這就是傳説中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在她童年的時候,卻遭遇了校園欺凌,往事不堪回首,“我至今仍不明白那是為什麼,但真的讓我很壓抑。”
大部分人認識娜塔莉·多默爾是從《權力的遊戲冰與火之歌》中的高庭玫瑰:瑪格麗·提利爾開始的。為了家族的需求,她前後嫁了3次,第一任是藍禮,可惜藍禮説掛就掛,然後千方百計得嫁給喬佛裏,沒想到這孩子的命也不長,於是開始勾引未成年少男託曼,併成功的當上了皇后,太勵志了有木有!
她與瑟曦之間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就是一部維斯特洛上的甄嬛傳,無奈瑟曦笑到了最後。
在教會造反的日子裏,同被關進地牢的瑟曦妥協了,脱光了遊街示眾,而瑪格麗 · 提利爾依舊像一朵高傲的玫瑰,綻放着固有的堅強,最後香消玉殞。
2004年,娜塔莉·多默爾從戲劇藝術學院畢業後,成功得到了《卡薩諾瓦》中維多利亞的角色。那一年,娜塔莉·多默爾22歲,在《卡薩諾瓦》她美得不可方物。
説真的,巔峯時期的顏值真的是秒天秒地秒空氣,説傾國傾城,一點都不誇張。
在2007年,娜塔莉在showtime的歷史劇《都鐸王朝》中出演亨利八世的王后安妮·博林,這個角色可以説是娜塔莉在冰與火之歌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角色。這部劇也是很黃很暴力,除了特效大製作,其他方面一點都不輸給權力的遊戲。有興趣的觀眾,可以找來看看,尺度很大,你懂的。
2013年,娜塔莉出演了多部好萊塢大片,搭檔都是好萊塢巨星,與布拉德·皮特一起飾演《黑金殺機》,與雷神一起飾演《極速風流》,並在《飢餓遊戲第三部:自由幻夢》中,飾演極具個性讓人眼前一亮的克雷西達。
這一角色出場的時候,驚豔到了我,這帥炸了啊!好美!那個穿公主裙的瑪格麗·提利爾哪去了?霸氣側漏有木有!
娜塔莉·多默爾屬於那種乍一眼覺得不好看,五官很奇怪,然後慢慢習慣了,最後越看越美的類型,還有人説她撞臉鄧紫棋,某些角度確實有點點像。
願她在演藝道路上越走越好。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暖壺”:小玫瑰
(2017-08-17)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歡迎繼續閲讀。
這裏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裏或許有個恐怖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着,還是嚇得更睡不着。
今晚聊聊校園霸凌。
一、從校園欺凌説起
根據2017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
2017年5月20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中,正式發佈《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校園中,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佔23.3%;絕大多數欺凌者也是被欺凌者;關係欺凌的長期性、反覆性特點明顯;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校園欺凌主要來源於同班同學;男生是欺凌行為的主要參與者。
校園欺凌的手段逐漸增多,行為數量逐年增加,已成為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
不僅在中國如此,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普遍存在着“校園欺凌”的現象,尤其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不登校”(既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因為家庭貧困,但卻不去學校的現象)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研究》一文中,作者經調查指出,日本校園中廣泛存在着以誹謗嘲笑、無視排擠、惡作劇、刻意刁難、發送惡意信息、打人等多種類型的校園欺凌(劉雅夢:《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研究》,第36頁 )。
而由於許多學生很難界定“鬧着玩”與“校園欺凌”二者的區別,因此往往在造成嚴重後果時才能意識到自己是“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在反思“校園霸凌”問題上,日本出現過許多優秀作品。
由中島哲也執導,松隆子主演的《告白》
由古澤良太編劇,石川淳一、城寶秀則執導,堺雅人、新垣結衣主演的《legal high》
這些作品都致力於探討校園欺凌現象的成因,表現形式,以及解決手段,對於社會現實而言,影視作品中的許多衝突情節也許過於極端,過於理想主義,但單就種種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而言,無論對“校園欺凌”再如何重視,都不會顯得極端。
2016年上映的《聲之形》是京都動畫根據大今良時的同名漫畫改編的劇場版動畫,由山田尚子執導。
作品主要講述了先天性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在六年級轉校後,多次努力嘗試與同學交流相處,不僅無果,反而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後終因無法忍受,再次轉學。而帶頭欺凌硝子的實田將也,在硝子轉學後被校方認定為欺凌事件的唯一負責人,成為被所有同學孤立、欺凌的對象,遭受摯友背叛,飽受打擊。
升入高中後,將也對周邊的人、事產生了認知障礙,試圖自殺,未遂。後來,將也偶然與硝子重逢,將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彌補當初硝子所受到的傷害,但這一行為卻無法獲得其他小學同學的認同。
當年的矛盾在多年後又一次被舊事重提,自我厭惡的硝子選擇自殺,而將也在阻止硝子時,不慎從陽台跌下。康復後,硝子與將也都開始努力接受自己,修復與朋友的關係,重新認識世界。
儘管動畫中劇情衝突較為劇烈,但是結局並沒有沿着劇烈的衝突慘烈收場,最終仍是讓動畫中的諸多角色前嫌盡釋,共建美好未來。
《聲之形》擁有非常深刻的出發點——校園欺凌,也擁有十分容易令人產生共鳴的結局——理解並接受自己,同時還擁有多個值得被探討的話題,如“如何打破交流的屏障”,“如何彌補年少的過錯”,“如何讓贖罪不是自以為是”,但很可惜,動畫作品中用以解決矛盾,使眾人獲得“救贖”的方式仍然是“少男少女間朦朧的感情”,這使整部動畫作品在深度上頗顯不足,殊為可惜。
被欺凌的硝子與被欺凌的將也
二、不宜輕描淡寫的沉重性
相比於漫畫原作,動畫版的《聲之形》在許多深層問題上草草帶過,幾個交替鏡頭,幾句無關痛癢的對白,這種刻意或是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使動畫相比於漫畫牽強了很多。
例如,漫畫中強調了實田將也起初欺凌西宮硝子的原因,不僅僅是硝子本身的聽覺障礙,而是將也在“小升初”之際,試圖用“欺凌硝子”這一行為使他自己擺脱“需要成長”“不想長大”的矛盾性,通過欺凌行為釋放壓力,逃避壓力,重新成為班級中心,仍然扮演“孩子王”這一角色。
但在動畫中,這一複雜的心理過程被簡化為將也毫無根源厭惡硝子的幾個畫面。
硝子嘗試和將也成為朋友,但失敗了
又例如,在與硝子重逢後,將也其實有過一段坦白,認為自己在硝子走後的一切遭遇是由自己肆意妄為造成的,他不想這樣行屍走肉地生活。對於當時欺凌硝子這件事,他感到非常後悔。
漫畫中也在此處進行了點題,將也認為,曾經年少不懂事,只會用“互相傷害”作為傳達聲音的形式,而現在的他,希望能夠了解硝子的“聲音”。但很可惜,這一段在動畫中也被刪減,並且直到末尾,動畫中也沒有真正交待將也決定彌補“贖罪”的心理變化,僅僅是讓將也認真地致歉。
而動畫中對於整個故事線索的提煉,也侷限於“成為朋友”:硝子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將也試圖和硝子成為朋友,永束和真柴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植野希望朋友之間的關係都能回到過去。
相比於漫畫原作,這種“成為朋友”的敍述方式實在太過淺薄,不僅不能凸顯出原作中眾人不同的性格與出發點,也不能解釋許多衝突爆發的原因,反而是讓複雜的劇情歸因於簡單的“願望”,略顯粗糙。
在動畫中被反覆強調的只有“朋友”身份
再例如,關於硝子的母親西宮八重子。在漫畫原作中,母親的戲份較重,作者十分細緻地展現了硝子母親的性格成因,徹底撫平了讀者之前對母親的一切怨氣與誤解,可以説是原作漫畫中一個非常精彩的爆點。母親對硝子與結弦兩個女兒的愛與教育都體現在這一段刻畫中,並且與前畫中的許多細節一一呼應。
同時,這個角色也是故事成立的重要原因。正是硝子母親的出現,讀者才能意識到,為什麼將也在重逢硝子後所做的一切是杯水車薪乃至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將也努力贖罪、彌補,都不能消弭將也自己的痛苦。
但很可惜,在動畫中,關於母親的戲份大部分被刪除了,只給觀眾留下母親略顯不近人情的印象,觀眾也很難從劇情處理中理解將也複雜矛盾的心態。
動畫反覆渲染着硝子與將也之前對彼此的好感,其實是在逃避漫畫原作所試圖探討的課題。
結尾中向將也道歉的硝子母親
再例如,動畫刪減了許多次要人物的戲份,使次要人物在動畫中顯得多餘,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是真柴智。
在漫畫中,真柴智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因為真柴智認為將也是一個怪人,他希望能夠通過和怪人成為朋友,從而找到一種正常感,這是真柴智的初衷。
他在漫畫原作中其實是與男主角實田將也形成鏡面的人物,真柴智曾經遭受過欺凌,敢於面對並且反抗欺凌,同時也厭惡欺凌他人的人。面對同樣的欺凌行為,真柴智和將也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漫畫將這種對比呈現給讀者,也是在為將也的行為做出註釋。
但很可惜,在動畫中,真柴智成為了確切意義上的花瓶,被將也斥罵為“多管閒事的局外人”所以離開,再以“朋友”的身份和將也修好,對於劇情而言並沒有太多意義。
在動畫中存在意義稀薄的真柴智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動畫並沒有將漫畫原作中的重要主題呈現出來。
或許是考慮到受眾,或許是限於“校園”“友情”“愛情”的標籤,或許是想要表達的事物太過雜亂以至於喧賓奪主,《聲之形》動畫版更像是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講了一個青澀的校園友情愛情故事。而漫畫原作,則在刻畫社會現實、反映人性本質上,更為直截了當,更為一針見血。
三、細節精巧
儘管有缺陷,但動畫作品在細節呈現上仍是十分精巧的。
在經受欺凌後,男主角實田將也生活得頹喪且落魄。但動畫中想要呈現男主角落魄其實並不容易,由於畫風的限制,即便男主角穿着鬆垮的T恤,頂着鳥窩頭,在動畫中也很容易呈現出“放蕩不羈”的美感,所以在動畫中,出現了許多精巧的細節。
在整部動畫中都沒有放好的衣服領標
皺皺巴巴的制服
同時,《聲之形》動畫版也會往往通過一些前後相似的細節來讓讀者理解人物關係,避免使用過多鏡頭造成拖沓感。將也為結弦打傘,自己暴露在傘外邊淋雨,這成為結弦嘗試諒解將也的開始;硝子為植野打傘,自己暴露在傘外邊淋雨,這成為二人關係改善的開始。
十分相似的兩個鏡頭
延續了漫畫中的表現手段,《聲之形》動畫版在呈現實田將也的主觀世界時,也用了將旁人臉上“打叉”的方式,暗示外界的人、事對於實田將也而言是缺乏真實感、不重要、無法碰觸的。當有人被將也接納時,Ta臉上的叉將掉下,成為能夠與將也進行實質互動的人。“叉”是否存在是實田將也判斷能否與對方進行實質交流的重要標準,也是表現實田將也心理變化的重要手段。
在遭受校園欺凌與朋友陪伴後徹底封閉內心,自我厭惡,無法面對他人的實田將也,其實在通過向硝子贖罪這一行為,拯救硝子,也使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救贖。
其他人、“叉”掉落的真柴智、結尾時所有“叉”都掉落
而在表現西宮硝子自殺的一段鏡頭中,動畫也呈現了極為出色的鏡頭語言,整個過程有着極強的視覺衝擊與心理暗示。
在陪伴母親、妹妹與將也度過快樂的篝火節後,穿着和服的西宮硝子爬上陽台準備自殺,夜風將硝子的頭髮、衣角吹起。
動畫採用交替的鏡頭呈現望着煙花,相對靜態的硝子,與試圖阻止硝子、從外屋摔進裏屋,相對動態的將也,之後運用飄動的窗簾隔開將也與觀眾的視野。
窗簾尚未飄起時,觀眾與將也試圖阻止硝子的心情是一致的,窗前飄起,遮擋硝子身影時,觀眾與將也內心的絕望與恐懼是一致的,而當窗簾落下,硝子的身影消失無蹤,只剩下仍然璀璨的煙花時,觀眾和將也的情緒都達到了頂峯。
四、人皆有過
回到作品本身,儘管作品試圖探討的許多問題都被“校園戀情”模糊了焦點,但觀眾仍能窺見一些藏在和平外表下尖鋭感。
從六年級西宮硝子轉入班級,到結局所有人都寬恕彼此,這一長長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是有錯的,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沒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立場譴責他人。
實田將也帶頭欺凌硝子,多年後自以為是地贖罪,彌補自己的愧疚感與罪惡感,試圖解開自己頹喪生活的死結。但在遊樂園事件前,將也從來沒有認真地理解過硝子,也沒有真正理解其他人,只是自顧自壓抑地活着,嘗試用受苦的方式將西宮硝子作為自己的責任,實質是一種自我滿足。
植野直花出於對將也的好感,加入了欺凌硝子的行列,並在多年後仍然直言討厭硝子。植野一直將當年將也被欺凌,與朋友反目的原因歸結於硝子,並一廂情願地想讓朋友之間的關係回到起初的狀態。
她口口聲聲對將也有好感,卻沒有在將也被欺凌時挺身而出,也沒有嘗試理解後來的將也,僅憑着對兒時生活的執念行事,以至於造成了硝子自殺,將也險些喪命的嚴重後果。
佐原美代子在小學時可以成為那個唯一將硝子帶出深淵的人,但卻因為懦弱膽怯最終屈服於大眾,並在重逢後仍然沒法鼓足勇氣與硝子相處,想要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平和,在遭遇困難時唯一的行為便是逃避;
川井未希的內心只有自己,抱着優等生的想法高高在上,自以為甜美可愛,旁觀一切罪惡,是欺凌行為的幫兇,卻試圖撇清自己置身事外。
沒有人是無辜的
而作為受害者的西宮硝子,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無辜的。作為欺凌行為的受害者,她的確是值得同情,值得憐憫,而欺凌行為的實施者也絕對是必須被譴責懲罰的。但作為普通人而言,西宮硝子也並未以正常人的標準去衡量自己。
從植野直花的視角看來,硝子並沒有嘗試理解別人,或敞開心扉讓別人理解她;硝子只是在遇到所有交流障礙時再三道歉,迴避問題,迴避交流;硝子常常自動將自己代入受害者的一方,利用權威來為自己的行為開路,如求助於老師、家長。
植野的看法當然是偏激而片面的,但硝子確實出於自卑與對自己的強烈不認同產生了極度悲觀的情緒,她的性格使所有與她相處的人都產生了不由自主的“負罪感”,而這種“負罪感”很多時候是毫無來由的。
她先天性聽力障礙並不是她被欺凌的真正原因,而由此產生的性格問題,才是造成諸多嚴重後果的主要因素。長大後的硝子也並沒有改變這一切,在面對旁人的努力時,硝子甚至無法像小時候那樣喊一句“我也在努力啊”,反而是用極端的方式逃避現實,認為只要自己死去,所有的矛盾就可以不復存在,這種由自卑產生的極度自我厭惡才是硝子悲劇的本源。
這種極度的自我厭惡也是實田將也一直以來的心理問題,而實田之所以會在許多衝突之後,開始選擇理解硝子,而不是自我滿足地繼續“贖罪”,正是因為實田終於明白了硝子對自身的厭惡,也開始明白對硝子的真正拯救應該從何做起。與其説實田用拯救硝子來使自己的存在有了真實感,不如説實田與硝子實則是在相互救贖。
面對植野的和解舉動,硝子選擇了坦白,但未被對方理解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不是造成欺凌的理由。欺凌本身所懷揣的巨大惡意是毫無根由、毫無依據,且絕對無法被原諒的。
無論在校園、工作單位或是社會中,欺凌行為都是普遍存在的。欺凌的手段層出不窮,受害者的心靈相比於身體更加千瘡百孔,許多欺凌行為的受害者隨着年齡、能力、社會地位的提高,又轉換身份成為了欺凌者,這種惡性循環所造成的危害看似不起眼,實則在用細微的方式腐蝕各種道德與規範。
在欺凌行為中,欺凌者是錯的,旁觀者是錯的,默不作聲擔心禍水東引的人是錯的,隨波逐流永遠漠不關心的人是錯的。
故事的最後,《聲之形》並沒有告訴我們聲音的形式究竟是怎樣,或許作者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所有觀眾都知道:
聲之形,絕對不是以校園欺凌的形式。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缺眠症兒童”:都不錯
網友“超級帥哥”:聲之行好看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