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月節、團圓節等,是全家大團圓的日子。我們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代表團圓的中秋節逐漸的成為了一年中僅次於春節的日子,圓圓的滿月寄託了我們無盡的相思、無數美好的願望。
有的人説中秋節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逐漸形成的,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嫦娥奔月代表了中國先人對月亮的美好想象,而中秋與月亮又密不可分,便形成了這種美好的誤會。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反映了先秦時期,古代帝王就已經有了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禮制。祭月之禮自上而下逐漸傳到了民間,同時由於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為了慶祝豐收,感謝月神,祭月、拜月之禮就在民間傳播開來。
到了唐朝初期,中秋節逐漸的成為一個固定節日,賞月習俗開始流行,許多大詩人都留下了詠月的詩篇。中秋節在宋朝開始盛行,同時由於月亮一直是思念的象徵,中秋節也開始寄託人們的對家鄉、親人、友人的思念。到南宋時,中秋節逐漸演變成一個象徵團圓的節日,月餅一詞也出現在這時候,併成為團圓的象徵,而中秋節也漸漸成為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中秋節不斷髮展過程中漸漸有了拜月、祭月、賞月、吃月餅、賞燈等習俗,寄託了人們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圓滿之願,成為中華民族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可以説,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對月之美、家之團圓、秋之豐收、夜之思念等的所有的美好的願望,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風俗習慣,各地還都有自己獨特的中秋習俗,大家當地有什麼獨特的中秋習俗嗎?歡迎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