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人事就是這樣,自己造牢籠,關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活真是一件可憐的事情。
上學的時候聽説過《邊城》寫的很美,現在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那時候就沒有讀呢?呵呵,其實豈止錯過的是這一本書,這一段湘西故事呢!那個充斥着美好的純真年華,大多事情都是根據感覺走的,或對或錯現在看來都無以評説……
看過沈從文的《邊城》的人大多都會想去湘西走走、看看吧,把擺渡、教子、救人、助人等等的日常瑣事寫的那麼真那麼美,真的就像身處其境、美的如夢似幻,真的不只只是景色更是人心,老船伕的耿直、翠翠的純粹就像那條小溪清澈透明,傍山的溪水是這樣描寫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順順教子真真值得現階段的父母好好學習,做人要有勇氣與義氣,大老與二老結實如虎、和氣親人、不嬌惰、不浮華、不仗勢欺人、“對付仇敵必須要用刀,連結朋友也要用刀”!就像現在的影視劇情一樣,兄弟二人都喜歡上了翠翠,而翠翠似乎中意巧遇過的二老,大老和二老在兩年內都默默的喜歡翠翠,到後來的大老的走車路的提親,再到後來的大老和二老攤牌後一同馬路的山歌,都體現了湘西人的直接,對待情感的純粹與真實;然而大老放棄了、死了,二老誤會了、走了,老船伕死了、翠翠默默的等着二老,要是二老不回來,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知道翠翠的心意吧,那翠翠呢等還是不等呢?像美國大片一樣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作為讀者的我總是想,翠翠對待二老的感情開始是懵懂的,而二老確實明確的;所以二老知道自己喜歡翠翠就該當面對翠翠表達清楚,呵呵,翠翠可能還會彆扭不答應吧;哎,就算知道結局的我,都沒法安排個大歡喜的結局。就如現在的我重走回頭路,還是會做一樣的事吧,摔倒過才知道珍惜以後腳下的每個步,正如沈先生料想的一樣確實給了我些許的勇氣和信心,感謝如此才華作者!!
書中的邊城原湖南省花坦縣茶洞鎮,因《邊城》聞名,改名邊城鎮。
沈從文(1902-1988)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説。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圖片、作家簡介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