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珠:讓沉睡古籍“復活” 為後代留記憶
石家莊9月30日電 (記者 陳林)“如果現在我們沒有認真保護,多年後這些古籍或許就不存在了”。十九大代表、河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兼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蘇文珠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圖為蘇文珠在進行古籍普查。受訪者供圖
主動申請到一線 10年間幾乎幹遍借閲所有崗位
1987年7月,蘇文珠從山東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省圖書館工作。同年10月,圖書館完成復建正式開館,領導徵求崗位意見,她説,“哪兒缺人就去哪兒吧”。
從社科圖書借閲室、工具書閲覽室、文學圖書外借處,到圖書總出納台、目錄廳、外文書庫,10年間,她根據工作需要,幾乎幹遍了借閲部所有崗位,服務讀者近十萬人。
圖為蘇文珠為讀者講解展覽內容。受訪者供圖
“這些也是圖書館最忙碌的部門。”蘇文珠説,當時是手工借閲,上班一直忙個不停,除了為讀者辦理借還手續外,還要抽時間整理書架。她喜歡讀書,在單位卻幾乎沒時間看,只能借回家讀。
蘇文珠記得,剛去外文書庫時,這裏的圖書還沒有整理出來,地上、書架上、圖書上都是塵土。為了讓讀者能早日讀到這些書,她把7萬多冊外文圖書一一分類整理、重新排架,並完善了三套目錄卡片的排檢工作。
蘇文珠坦言,當時也沒有時間期限,但還是常常加班加點,“早幹完,讀者能早借到書,我工作也有個好環境”。憶起剛入職的十年,她笑言,沒感覺苦累,或許與喜歡這份工作有關,把情感融入了其中。
調入特藏部 珍視與河北有關每一張有信息的紙
熱情周到的服務、紮實苦幹的作風、好學上進的態度,讓蘇文珠受到了讀者、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個人也快速成長為業務骨幹。2006年全館業務考試中,她得了第一名,後被調入特藏部。2003年起全面負責部門工作,2005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特藏部主要負責古籍和河北地方文獻收集整理、保管流通、開發利用等。河北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是日常工作之一,她們“珍視與河北有關每一張有信息的紙”,但地方文獻徵集並不易。“很多資料編撰沒通過出版社、也不在書店出售,只得用各種途徑尋找”。
為了徵集地方文獻,蘇文珠和同事開始跑相關廳局,去不同的協會,到街上發徵集函……“打電話詢問時對方有時會直接説沒有,只能再厚着臉皮登門去找”。得知行業協會開會時,“就直接到會場去”。
隨着工作深入開展,她工作的特藏部已成了全省地方資料收藏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地方。
開展古籍保護 讓“沉睡”古籍“復活”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實施。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成立不久,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在河北省圖書館掛牌,並把辦公室設在特藏部。蘇文珠作為特藏部主任,又多了一項重要工作。
有的單位古籍和普通書堆在一起,易酸化;有的單位一直鎖着古籍,打開時到處是塵土;有單位的古籍甚至出現了發黴、蟲蛀、老鼠啃等情況……當時看到的一些情況,這讓她和團隊“心疼”,“工作有了一種緊迫感”。
面對人才不足,她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承辦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各類古籍培訓5期,為河北培養古籍保護人員300多名。此外,還從高校徵集了部分志願者。
經過深入工作,全省古籍收藏單位完成各項任務,通過組織全省古籍收藏單位申報“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評審“全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有6家達到或接近國家標準書庫,其它單位也提高了保護意識,在温度、濕度、照明、消防、防塵、防蟲等多方面改善了條件。蘇文珠還被評為“全國古籍保護先進個人”。
“條件好了,古籍的壽命才會越來越長”。蘇文珠説,古籍作為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未曾間斷的歷史見證,對中華民族有着重要意義。從事這項保護事業,是一份責任,必須要把工作做好,來不得半點馬虎。
為展示古籍所藴含的文化魅力,宣傳推廣古籍保護工作,她們連續三年承辦了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展覽,並以此為契機,在全省古籍重點收藏單位和地市館開展古籍保護宣傳推廣月活動。
從珍貴古籍展覽、古籍保護講座,到修復技藝現場展示等,同時藉助網絡平台,在社會形成良好氛圍。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書寫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走近普通大眾。蘇文珠還自行設計了書箋系列古籍文創產品,把藴含在古籍中的傳統文化弘揚、傳播出去。
回顧30年工作,蘇文珠説,只在一個單位工作過,簡歷會很簡單,但她卻喜歡這份工作,也願意一直幹下去。作為十九大代表,她認為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要繼續做好本職工作,關注公共文化建設,把古籍保護好,把其中藴含的文化開發好、傳播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