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大限已至
多地監管部門已行動起來出重拳打擊虛擬貨幣和ICO(首次代幣發行),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大限”已至,面臨全面取締。
4月15日,中國首台比特幣ATM機出現在上海張江的一家咖啡店內,吸引不少比特幣玩家前來兑換。張亨偉 攝
《經濟參考報》記者最新獲悉,北京市金融局已於15日約談轄內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當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通知稱:“各交易場所應於2017年9月20日18點前制定詳細的無風險清理清退工作方案,並報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妥善處理好債權債務關係,確保投資者資金,各類虛擬貨幣的安全。”通知還稱,各交易場所最晚應於2017年9月15日24點前發佈公告,明確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並宣佈立即停止新用户註冊。而在上週,上海市金融辦也已經開始對轄內多家比特幣交易平台下達“口頭指令”,關停交易平台,使其退出市場。
國內三家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已經宣佈停止交易。15日,火幣網和OKCoin幣行同時發佈公告稱,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户即將停止交易,並將於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兑人民幣的交易業務。而在此前的14日,比特幣中國也發佈公告稱,14日起停止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新用户註冊;2017年9月30日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有數據顯示,中國比特幣交易約佔全球交易量的23%。虛擬貨幣所帶來的風險已經引發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將取締境內的虛擬貨幣交易場所。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雖然名字中帶有“貨幣”二字,但並不是國家認可的法定貨幣,更多具備的是“投資品”屬性。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二級市場交易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必然存在內幕交易與欺詐,虛擬貨幣公眾交易平台必須得到規範,因為這裏面充斥着價格炒作和市場操縱。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虛擬貨幣還具備支付工具的屬性,其問題在於為洗錢、犯罪融資、規避外匯管制等提供渠道,且監管層目前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以虛擬貨幣做幌子,進行非法集資。所謂ICO(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比特之眼創始人惠軼對記者表示,這些“幣”到底吞噬了多少錢,目前無法統計,但從一些公開的新聞中可以略見一斑,維卡幣(已被定性為傳銷)僅在湖南省涉案金額為16億,廣東省3.1億,目前還在交易的黑暗幣種中,達到百億、千億市值的比比皆是。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
取締比特幣平台體現了今年以來監管層“強監管、防風險”的一貫思路,不過,接近監管層的人士也表示,取締比特幣交易平台,並非是取締比特幣。取締平台是取消比特幣與法幣大量兑換的通道。
業內人士表示,就虛擬貨幣而言,在可預見的未來,其支付工具屬性是不被認可的,尤其是利用虛擬貨幣來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必將被遏制。“從短期來看,嚴監管有助於去除虛擬貨幣領域的投機泡沫,加速數百種虛擬貨幣的兩極分化,中長期來看,少數有着堅實區塊鏈生態基礎的虛擬貨幣依舊會有持續的發展空間,而絕大多數虛擬貨幣市值會日益萎縮。”薛洪言表示。
另外,對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取締和叫停ICO也不意味着監管層對區塊鏈這一技術的否定。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峯近日接受採訪時指出,當前叫停ICO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但是這並不妨礙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行業機構、技術公司去繼續研究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本身是好技術,並不是只有通過ICO才能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究,還可以通過各種技術進行研究,不應當將區塊鏈和ICO畫等號,需要進一步拓寬研究和發展區塊鏈技術的視野。
“對虛擬貨幣的管制不會影響到現階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相反,在國內,區塊鏈的商用化落地得到了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各大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推動,有望走在國際前列。”薛洪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