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緣”:人大校友的力量
在人大經世致用的校風薰陶下,人大畢業生務實活躍、
社會活動能力強、政治素質過硬。他們有激情,同時,身上承載着更多的
紀律感和歷史責任感,往往擔任着組織者和服務者的角色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錢煒
中國人民大學一角。歷經80年曆史的人民大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經世致用的學術風格。攝影/中國新聞週刊記者 董潔旭
“恭喜你們四年前就做了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加入人大,成為‘中國好校友’的一員。離開學校的日子越久,我相信你們越能感覺到這個詞的力量。”2017年6月25日,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這樣説。
投資了微信、摩拜與滴滴等一批明星企業的投資人張磊,與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如今是在公眾裏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大校友。但實際上,追溯歷史就會發現,有更多的人大校友以各種方式做出了一番業績,並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貫穿在自己的事業中。
低調、實幹的校友圈
在人大校友當中,有的人把在校時的學業延續為終身的事業,例如,陳錫文、顧益康等學者深入農村改革第一線,參與重大政策制定,在農村改革的每一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他們類似的,還有從參與農村改革、研究農村問題起步,成為著名經濟學家的周其仁,以及在1980年代參與政治體制改革的研討和方案設計的米鶴都。人大校友汪建熙則全程參與了證券市場制度建設,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人物。
人大校友在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有以思想和文學創作影響了一代青年的作家王小波;也有觀照現實,潛心思考,提出“潛規則”等概念的吳思,以及撰寫了《帝國政界往事》的李亞平。
在學術領域,楊奎松以專業建樹成為本領域的佼佼者,被視為黨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人大校友黃衞平、蔡P等不僅教書育人,著書立説,還曾應邀為中央政治局集體授課;李秋零則堅持數十年研究並主編翻譯了9卷340萬字的《康德著作全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她以突出的學術成就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
母親是人大教授、如今已旅居美國30多年的人大78級校友陳志軍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受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與地位的影響,他認識的人大校友都有家國情懷,無論身居何位、身在何處,都始終關心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他的話得到了另一位人大校友齊放的印證。齊放回憶説,在自己讀書的年代,常常和同寢室的同學們徹夜“卧談”,討論中國到底應不應該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有時爭論得太激烈、聲音太大,會引來樓管老師的批評。“無論你是否承認,在你一腳跨進人大校門的那一刻,一種對國家的使命感、責任感就已經開始灌輸在你的血液中了。這一點,將會影響你在每一個人生關口的選擇與終生道路。”
陳志軍就是這樣,儘管他於1980年代赴美留學,此後一直在美國從事數據庫工作,但一直心繫祖國,念及母校。
早在1994年,他就在大紐約地區成立了美東人大校友會。他還記得,那一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週年。在一個法國朋友的啓發下,以校友會為依託,他組織了紐約華人的第一次上街遊行,以慶祝中國國慶。“遊行時,我們遭到了各種人的干擾、威脅,還有人向我們扔雞蛋、西紅柿。還有人衝着我喊,威脅道:‘陳志軍,我知道你住在哪裏!’但我並不在乎,我覺得我在做一件非常正義的事情。”
此後每年的10月1日,紐約華人的國慶慶祝遊行就成了必備節目。第二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50週年,當時香港還沒有迴歸,陳志軍又以人大校友會的名義,與香港、台灣地區的校友會合作,在紐約的林肯中心舉行了一場兩岸三地的音樂會,當時的紐約市市長也蒞臨祝賀。
在美東校友會的基礎上,2014年,陳志軍與嶽京生等校友一起,又成立了人大北美校友會。在北美校友會成立的同時,他們受人大國際貨幣研究所委託,聯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全球商業中心、英國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一起,在紐約舉辦了“人民幣國際化機遇與挑戰研討會”。
對此,陳志軍解釋説,由於人大金融類學科實力雄厚,人大金融界校友在國內外都有傑出業績,比如,人大78級國民經濟計劃專業畢業生、著名華人基金經理李山泉,人稱“華爾街的中國財神”。
在李山泉等人的發起下,他們希望通過聯合北美校友,共同商討並把握全球金融市場的基本脈絡與趨勢,提升人大校友在國際金融圈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最近兩年,北美校友會又舉辦了兩屆金融明德論壇,他們希望將該論壇打造成“浦江創新論壇”那樣有品牌效應和影響力的高端會議。
“經世致用”與“學緣”
人大校友、青年學者周興旺在他的著作《使命――中國人民大學的世紀傳奇》一書中這樣描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的風格特點:“北大人追求嫺靜、瀟灑的心靈狀態,清華人則追求刻苦的勞作與豐碩的成果,人大人追求的或許更類似於君子精神的入世態度。”他又寫道:“人大人不一樣,她的學生身上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就是參與意識,在許多方面都是。”
人大校友關注的領域,既有高大上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有對困難校友的人文關懷。
今年5月,“人大94級檔案系畢業生伍繼紅淪落為江西農村一名育有6名孩子的低保户”一事成為媒體熱點。5月26日,該事件由當地微信公號“修水紅人”發出後,迅速引起了校友的注意。人大海南校友鍾文峯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讓在江西修水工作的表妹陳豔前往探望。
一天之後,人大江西校友會就發起了輕鬆籌,原定5萬元的目標很快達到。考慮到蓋房子和伍繼紅的小孩看病資金缺口,目標後來提高到15萬,這一目標在18小時內迅速實現。
隨後,94級檔案系校友迅速建立了幫扶會,就在一天之間,校友們理性地整理了捐助數額,安排了探視,並籌劃未來的幫扶計劃。校友的不斷介入,對伍繼紅提供了多方幫助。
實際上,這並不是人大校友第一次救助校友。此前在人大校友圈,以班級為單位的救助行為已經非常普遍。人大78級法律系畢業生蔡曉鵬的同班同學身患癌症,且家人都在國外,當時他們全班不僅為其捐款,還派同學定期去醫院看望陪同。
人大新聞系一位校友在身患重病後,在醫學上被宣判救治無望,為了從精神上鼓勵他繼續走下去,同學們給他寫了一封信,附上全班同學的簽名,交給他的妻子帶去讀給他聽。
一年前,人大2007級博士畢業生、山西某大學老師楊校友的孩子被發現有線粒體Leigh綜合徵,為了看病,家中已花去十多萬元,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楊校友與愛人也因孩子的身體而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得知情況的人大校友們迅速行動起來,通過輕鬆籌、微信紅包等多種方式為她籌措到了30多萬元,並去醫院探望,給楊繪榮做心理疏導工作。
除了救濟有困難的校友,更多的人大校友匯聚在一起,是為了分享、共贏與合作。以網絡為平台,人大校友們有很多以主題區分的微信羣,例如,有媒體羣、白領羣,甚至還有一個人大校友的“北京遛娃羣”。
實際上,人大校友的活力與行動力,並不是從畢業後才具備的,而是從校園時期就延續下來的傳統。一個最有力的佐證,就是人大的學生社團活動是非常豐富與活躍的,其動員學生規模之大,參與程度之深,也是全國高校中所罕見的。
據不完全統計,人大有全國一流的學生藝術團;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的學生報業集團――青年人大報社;此外還有數量與質量均居全國高校前列的130多個學生社團,以及學生學術節、五四文化節、服飾文化節、“風載我歌行”等一系列傳統品牌節目。
周興旺就在書中寫到,“在人大,完全沒有參加過學生工作、社團工作的同學幾乎是不存在的。”而相比之下,“北大的學生社團工作也非常活躍,但與北大人的風格相似,其社團活動也有些散漫,沒有太強的組織性……有不少比較冷僻、另類的社團。”
在人大“經世致用”的校風薰陶下,周興旺認為,人大學生“務實活躍、社會活動能力強、政治素質過硬”,“他們有激情,但是與北大人不同,他們身上似乎承載着更多的紀律感和歷史責任感,往往擔任着組織者和服務者的角色。”
9月13日,在2017年的新生開學典禮上,人大黨委書記靳諾作了題為《珍惜學緣,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人》的演講。
靳諾講話中的一段話為人大校友的行為做了最好的註腳:“從大家跨入人大校門的一刻開始,‘學緣’將在你們的人生扮演重要角色。同學們與中國人民大學結緣,學校將用自己的靈魂和積澱,帶給你們獨特的知識品位和精神氣質,賦予一種鑲嵌在生命中的身份標識。這種‘學緣’留下的烙印,就是我們這所大學文化的核心與精髓。”
(應受訪者要求,齊放為化名)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週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