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有的孩子膽大呢?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膽小,是天生的,所以也沒有多想。但實際上膽小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養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之所以膽子小,是因為害怕或者恐懼某一樣事物。因為害怕,因為不敢接近,所以表現出來就是膽子小。
而且這裏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那就是很多人會認為膽小是天生的和人的性格有關,但實際上膽小並不是天生的。著名的心理學家華生通過世界上最殘忍的實驗之一——小阿爾伯特實驗證實,提出了一個經典的理論:恐懼是可以後天獲得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信念塑造,讓人類對某樣事物產生恐懼。
因此很多人倡導:如果孩子哭了的話,父母不要立馬去安慰孩子,可以讓孩子哭幾分鐘以後再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孩子就會逐漸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而且孩子也會明白,在那種情況下是沒有危險的。這樣媽媽以後就不用費太多的心思去哄孩子了。可是實際上這種辦法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被這樣“照顧”過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而且睡眠質量嚴重不足,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出現了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的現象。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種説法太危言聳聽了,孩子害怕事情,是很正常的啊。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識,而且可以説幾乎沒有任何的生活和工作經驗,所以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大人認為是平常的恐懼,極有可能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甚至這種心理陰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其實比起這個説法,孩子恐懼的來源才更讓人驚訝,因為孩子恐懼的來源是家長。
在生活中,當然能看到孩子哭鬧,總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去嚇唬孩子。這些大人要麼就拿壞人,警察來嚇唬孩子,要麼就來怪物或者狼等等來嚇唬孩子,很多時候這種辦法都可以奏效。但這也會導致孩子以後稍微看到類似的東西,就會產生恐懼。
而且家長的害怕也是會傳染給孩子的。如果家長一直告訴孩子某個東西很恐怖,某個動物會咬人,那麼孩子會毫不猶豫地相信自己的媽媽,理所當然的也認為那些東西恐怖了。
最後一點就是屬於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了。這些父母生怕孩子磕着碰着,這樣的過度保護,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很膽小的話,一定要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倆小時可以起帶頭作用,幫助孩子一起去接觸一些沒必要害怕的事物,用行動告訴孩子,這並不恐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多地鼓勵孩子。當孩子去接觸新鮮的事物,接受一次挑戰的時候,都要給孩子鼓勵。哪怕孩子做錯了,受傷了,也要告訴孩子:你已經很勇敢了。
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恐懼成為了孩子行為的主導者:因為害怕而不敢做某事,因為害怕而選擇逃避。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發育,也不利於孩子走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