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氣清,正成為咱中國的底色

天朗氣清,正成為咱中國的底色

京城居,大不易。2012年畢業來京工作,最困擾鄭琦的,不是昂貴的生活成本和快速的生活節奏,而是空氣。

“那時候,只要有藍天,朋友圈都會被刷屏。每天早上起牀第一件事情就是拉開窗簾,看看是否有霧霾。”

來京後的前兩年,她一度猶豫是否離開。

這些年,“朋友圈裏曬藍天的人越來越少。”為啥?鄭琦一樂,“因為藍天不再是稀有品了!”

近年來,國家花大力氣治理空氣污染,空氣質量得到切實改善。“我是眼看着北京的藍天一天天多了起來。”鄭琦對這種改變感受頗深。

空氣好了,她也決定,就在北京紮下根兒。

北京“氣質”的日益提升,是中國近年來強力推進藍天保衞戰成果的縮影。

過去30多年,中國先後面臨嚴峻複雜的酸雨、霧霾等大氣污染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為了解決人民羣眾的“心肺之患”,相繼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和《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打響了藍天保衞戰。

僅僅7年時間,首批開展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3%

2019年第四屆全球環境大會前夕,聯合國環境署在肯尼亞內羅畢發佈名為《北京二十年大氣污染治理歷程與展望》的報告,稱讚北京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經成為世界級教科書。

1998年至2017年這20年間,北京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分階段持續實施有力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

尤其是2013年至2017年,這是北京開展最系統、最大力度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的5年。全市污染物排放強度逐年下降,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濃度較1998年分別下降了93%、38%和55%。

2018年,北京接續推出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加碼,按照全國統一部署,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截至去年底,北京PM2.5年均濃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聯合國環境署亞太區代表德欽·次仁讚歎:“北京作為發展中國家裏一座極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把時間撥回2013年。那年1月,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出現嚴重霧霾天氣,面積一度達到143萬平方公里。

霧霾所及,覆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北京PM2.5年均濃度更是高達89.5微克/立方米,超出35微克/立方米這一國家標準1.5倍。

從2013年1月開始,“環保達人”鄒毅用手機記錄下這些年北京天空的顏色。

“每天早上以同一地點作為背景,拍攝天氣狀況,發在微博和朋友圈上。每兩個月,將所有照片拼成一張大圖。”鄒毅的持續記錄,見證了治理奇蹟的發生,“霧霾天、藍天一目瞭然。”現如今的拼圖裏,藍色已佔多半。

污染排放減少,PM2.5濃度降低,藍天白雲常駐,這樣的變化不只發生在北京。

監測數據顯示,到2019年,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3%,重污染天數下降了81%。

“十三五”以來,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累計下降21.7%,重污染天數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重污染天氣影響範圍、發生頻次以及嚴重程度都明顯減輕。珠三角PM2.5濃度從2015年起連續5年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二氧化硫是酸雨的罪魁禍首,大氣主要污染物中,其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濃度由2013年的3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11微克/立方米,降幅超68%。全國酸雨區面積佔比已從歷史高期的30%以上,下降到5%左右的水平,酸雨頻率、降水酸度都明顯下降。

“以前國外專家來中國作報告,都會拿出一張喇叭口形態的圖表,顯示自己國家GDP、各類工業產量等在增長,污染物濃度在下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説,2013年以前,我們拿不出類似的圖。如今我們的“喇叭口”形態也已經出現,社會經濟發展指標與環境指標逐步走向共贏。

動員社會力量之廣、治理力度之強、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大氣污染治理是複雜的系統工程。數十年來,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從工業煙塵、酸雨到顆粒物,大氣污染治理的控制目標、管理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轉變,不變的是各地區各部門持之以恆的努力。

從1973年《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頒佈、1982年《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出台,到1995年國務院批覆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劃分方案,再到本世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接續推出,一個個行動落實,一項項目標實現,八方合力,久久為功,成效漸顯。

——精準治污,瞄準四大結構。

由於生產工藝落後、污染嚴重,今年4月11日,太原市港源焦化有限公司運行20年的焦爐被關停。“焦化產業是太原主導產業之一,也是亟待破解的大氣污染老大難問題。向結構性‘污染’開刀,升級產業水平、優化產業佈局,是破解這一難題的必由之路。”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説。

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四大結構調整優化,是大氣污染治理的根本之策。目前,全國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比例已經超過80%;京津冀6.2萬餘家涉氣“散亂污”企業完成整治;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覆蓋;大宗物資運輸轉向“公轉鐵”……

——科學治污,加強科技支撐。

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信息顯示,經過2000位專家近3年的不懈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已經摸清,這些科研成果有力支撐了區域空氣質量的改善。

科學治污,不僅要有最聰明的大腦支持,還要有最智能的設備支撐。1436個監測點位,基本上實現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的有效監控,一張健全完備的國家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讓污染無所遁形。無人機、遙感衞星、移動監測車、智慧環保系統等,不斷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為打贏藍天保衞戰提供科技支撐。

——依法治污,嚴格執法督察。

依法治污,對違法企業“利劍出鞘”毫不手軟。2014年,陝西省根據新實施的環保法開出按日計罰的首張“天價罰單”。涉事企業超排污染物,被罰款20萬元,但是企業拒不整改和繳納罰款,79天后這筆罰款飆升至1580萬元。這張罰單成為新環保法的“試金石”。

依法治污,並不僅僅意味對違法企業的懲治。大氣污染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郜義等22名責任人被問責;干擾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導致監測數據嚴重失真,時任山西省臨汾市環保局局長張文清鋃鐺入獄;山東省臨沂市“一刀切”導致餐飲企業大面積停業,相關責任人被曝光和移交問責……

依法治污,尊重法律、摒棄任性,既敢啃“硬骨頭”,也避免“一刀切”。

河北衡水,每年秋冬季,金太陽運輸機械工程有限公司都是停限產名單的常客。可去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時,這家被納入衡水市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的企業免於停限產。

“去年以來,衡水市堅持從‘細’上下功夫,深入企業,把管控措施細化到每一個生產環節,實行差異化管控,不搞‘一刀切’。”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何立濤説。

“幾十年來,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大氣十條’創造了大氣污染防治的奇蹟,動員社會力量之廣、治理力度之強、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表示。

藍天保衞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絕非一蹴而就之事

河北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封閉料場,在原來霧炮抑塵基礎上增加了霧簾,實現全覆蓋抑塵。滿載的運料車駛出場前,霧炮和霧簾會自動噴出水霧,抑制揚塵,一年能減少無組織揚塵排放2000多噸。

“環保投入不設上限,今年我們計劃投資14億多元,提升工藝水平,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德龍鋼鐵總經理劉國旗表示,儘管企業已經實現超低排放,但仍有進步的空間。

堅持綠色發展也為企業帶來了紅利。德龍鋼鐵也由此成為生態環境部認定的全國環保標杆鋼鐵企業。這項社會聲譽,也使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獲得更多的項目和投資機會。

在中國的廣袤大地,平衡發展與保護的探索一直在繼續,越來越多的地區保持綠色發展定力,吹響打贏藍天保衞戰的“衝鋒號”。

在京津冀,北京重型柴油車抽檢超標率從2018年的15%,下降到2019年的8%;天津“散亂污”企業動態排查、動態“清零”;河北基本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在長三角,上海着力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工業爐窖專項治理;江蘇建成由4331個測點組成的PM2.5網格化監測系統,561個重點鄉鎮建成空氣站;浙江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

在汾渭平原,山西從破解結構性污染入手,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佈局、推動運輸結構綠色化;河南實施空氣質量排名約談、綠色環保調度等措施,強化各級政府、企業責任意識;陝西嚴禁關中地區新增鋼鐵、焦化等產能……

保衞藍天,成果喜人,但也必須保持清醒。

“雖然大氣污染防治取得顯著進展,但以PM2.5為主的大氣污染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三大重點區域PM2.5濃度均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柴發合表示,中國的標準限值執行的是世界衞生組織第一階段目標值,與發達國家執行並達到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目標值還相差甚遠。

“在PM2.5污染水平持續降低的同時,臭氧污染問題凸顯。”柴發合説,解決以PM2.5和臭氧為代表的區域性複合型大氣污染,必須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精準控制。

令人欣慰的是,管住重點行業、管好每一個閥門,針對臭氧問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的針對性措施已經在各地順利施行。不僅如此,加強二氧化碳與傳統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也提上日程……

藍天保衞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絕非一蹴而就之事。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沿着既定路線,精準治污、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我們一定能打贏藍天保衞戰,喚回藍天白雲常駐。

圖片説明:

圖①:浙江省台州市的藍天白雲景象。

陳月明攝(人民視覺)

圖②:7月29日,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祁連山南麓油菜花競相綻放。

胡志強攝(人民視覺)

圖③:為推進大氣環境治理,2019年底,河北省秦皇島市投產環保型熱電聯產項目。圖為熱電聯產項目外景。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圖④:8月1日,上海天空再現高顏值“水晶天”,藍天白雲景色美不勝收。

嚴大明攝(人民視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97 字。

轉載請註明: 天朗氣清,正成為咱中國的底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