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都講究“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教育孩子的時候,真的是能動手就少動嘴,利用暴力解決孩子的問題,如果家中是女孩還能好一點,可如果是男孩,本來性格就比較搗蛋,所以難免會被家長教訓。
在老一輩的人們眼中,很多人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下出孝子等等,正是因為簡單的一句話,導致多少人有了童年陰影,就算長大之後都忘不掉。關於教育孩子打不打的問題,真的很難有答案,這需要家長們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定,李玫瑾坦言:"總捱打"和"沒被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很大!
1、性格方面的差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平時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特別是性格方面很容易受到家庭影響,比如,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有的父母從來都不問緣由,而是直接教訓孩子,這樣下去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行為,長大之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也直接用暴力解決!
相反,如果家長的性格比較温柔、冷靜、處理事情有理有據的話,那麼孩子也是如此,他們處理事情也會想的比較多也更理性一些,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比起那麼經常暴力教育出來的孩子,未來會更有出息。
2、心理承受能力的差距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但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卻沒有變強,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很多年輕人和大學生,因為承受不住社會的壓力和學習的壓力,最後選擇了輕生結束自己的生命。
相對來説,這樣情況多半都出於“棍棒教育”的家庭,因為孩子從小就見證了父母的可怕,所以,導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因為遇到困難,他們不敢去跟家長説,害怕自己會被教訓,因此,一直積壓在心中,導致孩子變得很脆弱,最後可能產生抑鬱症情況。
所以,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對錯,但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既不能過於溺愛孩子,又不能隨意使用暴力。
3、孩子會有暴力傾向
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打罵下,暴力傾向會時時刻刻的印在他們的心中,就算孩子不承認,但是未來孩子喜歡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無論是學習還生活,只要是孩子心裏有不滿的情況,他們也喜歡利用暴力解決,而且這樣的孩子未來也不會孝順父母。
4、親子關係緊張
孩子3歲之後就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了,但是父母還認為孩子年紀小,他們是不可能記得暴力情況的,家長要知道,孩子並不是你養的寵物,打罵之後就忘記了,你對孩子的暴力行為會一直刻在孩子的心中,甚至一輩子都無法忘記,最終導致了親子關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