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錫市檢察院在同一天宣佈,4名醫院科室主任被逮捕,涉嫌受賄罪。值得注意的是,這4人全部來自檢驗科。“檢驗科是清水衙門”、“檢驗科是邊緣科室”,長久以來,這些觀點是醫生們的共識,但你千萬別當真。
要點速讀1醫院檢測科沒有大項油水,但各種檢測試劑用量巨大,日積月累回扣驚人。2打擊“以藥養醫”,反而縱容了過度檢測。尤其在醫患矛盾的大背景下,過度檢測擁有了最佳生存土壤。“邊緣科室”逆襲,成腐敗重災區
“檢驗科是醫院的邊緣科室,勞動強度大、待遇低、不受重視。”這是鄭州某三甲醫院檢驗科主任對媒體吐出的苦水。在很多去就診的病人看來,檢驗科不就是抽血驗尿嗎,自然也不會有太多油水。
在人們以往的認知中,醫院裏某些科室才是利益重地。最典型的屬骨科。這是因為骨科裏的耗材非常貴,動輒上萬,裏面存在鉅額商業賄賂。但有些科室,屬於悶聲發大財的,不顯山不露水,一出事,倒挺嚇人。
這次無錫4個檢驗科主任被抓,並不是無錫的地方特色。來看一下連雲港的情況:
連雲港最近對8名醫療系統內人士進行立案偵查,其中5人屬於檢驗科正副主任
從江蘇全省範圍來看,檢驗科的油水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骨科。
大的撈不到,但檢驗科擅長“以量取勝”
沒有病人會給檢驗科醫生紅包,他們也不給患者開藥,從病人這個環節來看,檢驗科確實是清水衙門。另外,檢驗科雖然有很多昂貴的醫療設備,但檢驗科主任在大型醫療設備的採購中並沒有拍板的權利,這個權利是院領導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檢驗科正副主任“受賄”,是受什麼賄?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貓膩就來自非常普通的檢驗試劑採購中。檢驗科需要採購種類繁多的檢測試劑,雖然這些檢測試劑的單價不高甚至很低,但量大,根據泰州法院的披露,檢驗科一般按照試劑售價的3%至10%向企業收受回扣。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回扣,在IVD(體外診斷)火爆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所謂體外診斷,主要是指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其中生化診斷和免疫診斷比較高端,2000年後才在國內興起。
圖片來源:《中國體外診斷的技術發展和創新》
而公立醫院的檢驗科,佔IVD產業的比例約為89%。相比於政府對藥品採購模式和價格上的強力管制,IVD行業非常寬鬆,大多數省份對於單品價格不高的IVD檢測試劑,甚至還沒有采取統一招標。今年4月,福建省藥監局啓動了針對IVD的監管工作。結果發現不符合資質的藥企大有所在。顯然,在對IVD進行大整治之前,檢驗科主任的作用可想而知。
除了回扣,檢驗科在過度醫療的大環境中打頭陣,收入頗豐
還記得這則新聞嗎?2012年,央視“焦點訪談”以暗訪形式,在石家莊某醫院化驗時,用綠茶替代尿液,結果查出一堆問題,被診斷為“前列腺炎、附睾炎”。
這個新聞的結果和報道手法,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事後,醫療專業網站丁香園發起了一項“茶水代尿”檢測實驗,全國92家醫院參加,結論是九成化驗單都呈陽性。
可以批評記者不專業,但檢驗科“沒病檢測出有病”確實存在。沒有丙肝被檢測出丙肝、沒有艾滋被檢測出艾滋,這些案例都曾經鬧上過法庭。其實,對於醫院檢測科而言,更常見的現象還是“過度醫療”,而不是這些醫療事故或故意造假。
去年,《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了一篇關於過度醫療的文章,指出美國每年4億人次的門診中,接近75%的症狀可以在幾星期或幾個月內自行緩解,根本無需治療。可見,過度醫療是個世界性的問題。但在中國,過度醫療由醫生主導,是個鮮明的特色。
中國的過度醫療,完全由醫生主導
長期以來,“過度醫療”的責任都推給了具體幫你看病的醫生,畢竟是他們開出了需要服用的藥物,需要做的檢測。但很多人不清楚,幕後還藏了一個黑手,就是檢驗科。
過度醫療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主要指過度用藥(治療)和過度檢測。從“過度用藥”過渡到“過度檢測”的背景,很有意思。為了控制藥品加成,扼制醫院賣藥創收的衝動,原衞生部設立了一項針對醫院的考核指標——“藥佔比”,規定公立醫院醫療收入中,藥品份額不得超過一定比例,否則將給予處罰。
但這種考核難不倒醫院,對策很快出現:通過給病人多做檢查來降低營收壓力。對醫院而言,這反而“好事變壞事”,因為一般而言,藥品的利潤僅15%左右,而檢查費的利潤可以高達70%至80%。於是,醫院開始有意識地購買設備、大做檢查。這種現象發展到極端,曾出現一個很聳人聽聞的例子:有人帶6歲的孫子去“治療”感冒,告訴醫生有發熱、咽喉疼痛、咳嗽、痰粘、等常見感冒症狀,可醫生除做了測體温、血常規等常規檢查外,還要求其做了X光、腦CT,核磁共振、彩超、艾滋病、梅毒、類風濕等53項檢查,共花去2792元。
除了在自己的病人身上多檢測多賺錢之外,對於別的醫院的病人也不放過。這體現在“檢測結果互相不認可”上。即使是同級別的醫院,有些醫生也會説“重新檢測一下,機器雖然是一樣的,但看的人不一樣啊。”
有人説,在過度檢測這個問題上,醫院檢測科只是“從犯”,醫生要是不讓患者去檢測,檢測科也沒有這麼多生意啊。這就有點太單純了。上海某中醫院一位主任醫師曾經給媒體透露,該院檢驗科為了鼓勵其他科室開單,就曾以“獎金”的名義給門診醫生髮提成。這是一個互相包庇互相協作的利益共同體,檢測科有強大的逐利驅使,不可小視。
最讓人憂慮的是,在醫患矛盾頻發的背景下,“過度檢測”反而有其生存土壤:對醫院而言,多檢測可以掩護在“保護患者,不錯過任何一種可能”的旗號下,既可賺錢,也可最大程度避免醫療糾紛;對患者而言,也希望醫生能“多上心”,而“多上心”在一定程度上和“多開藥”、“多做檢查”有關。
至於解決辦法,説實話挺無奈。中國的醫療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可解決,許多問題也環環相扣,醫生也永遠覺得自己收入低,需要從其他地方找補,或許只能期望這樣的醫療反腐能夠起到一些作用吧。
破除過度醫療,不能只盯着“以藥養醫”,過度檢測目前已經大有取代藥品加成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