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0比1伊朗,結果意料之中。如果把“中國男足客場1球輸給伊朗”換個説法,改成:世界排名第86名客場0-1不敵排名高於自己53位的對手,或者“小組第5名客場1球惜敗小組第1”,中國球迷應該會更坦然接受。
國足0比1伊朗 結果意料之中
國足上週戰勝韓國,全國球迷送上了讚美。但鮮花和掌聲淡去,也要清楚認識到中國足球還遠談不上高於韓國的水準。
裏皮上任後,中國隊的精神面貌有所提升,球隊的臨場技戰術發揮更有彈性。但足球規律擺在那裏:一支國家隊的實力提升要靠一場接一場比賽的長時間積累,和國家足球基礎的耐心打造,並不是一名神奇教練可以短時間內改變的。
換言之,即使贏了韓國隊,中國男足的水平並沒得到本質提高。同理,今晚輸了伊朗隊,中國足球也沒必要沮喪。
當然,足球運動的魅力之一,是它永遠存在可能性和話題性。比如,如果姜至鵬的解圍沒有失誤、如果吳曦沒重傷離場、如果梅方的搶點攻門再低一些,但這都只是談資而已。
回想12強賽前4場踢完,國足的成績是1平3負,世界盃夢想幾近破滅。打平卡塔爾、戰勝韓國之後,國足距離小組晉級依舊遙遠。
國足0比1伊朗 結果意料之中
平心而論,輸給了小組第一是合情合理的結果,拋開比賽中所有的意外,0-1的比分,客觀顯示了中國和伊朗兩隊的實力差距。
與其抱怨“如果下半場開局沒有閃電丟球”,真不如踏踏實實把關注的焦點從勝負上分散一部分,給中國足球一份真正的耐心:未來的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男足需要一代代球員的更迭,等待目前還是10歲左右的足球少年們成長為中國足球未來的肱骨。
最近兩年,中國足球正在改革基層的結構,更多去校園裏踢球的孩子們。比起國家隊的成績,媒體的目光也應更多聚焦處於足球發展金字塔基的校園足球和青訓足球——一份熱鬧背後的冷思考。
日前,中國足協明確提出將申辦世界盃。打個比方,假如在2026年、2030年或者2034年的本土世界盃,中國男足能紮紮實實贏一場,甚至小組出線,現在為此行動已經不早了。
這不是痴人説夢,10多年後的中國國腳,正是現在10歲上下、剛剛接觸足球的少年。但問題是,從足球管理者、到輿論、再到球迷,我們能保持足夠的耐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