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暑假國際班成國外名校敲門磚 不出國門包裝自己為留學創條件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新聞閣2015年07月31日訊】近日,裘立爾結束了14個小時的飛行,鄭重地捧着美國康奈爾大學暑校項目證明和教授推薦信走出機場,她打開手機,收到的第一條消息是幾周後她將在上海蔘加的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峯會。即將升入高三,裘立爾計劃用整個暑假為申請美國大學做準備,參與國際暑期活動是她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此類活動是“包裝自己”的絕佳機會,能為申請美國大學增色不少。

暑假國際班成國外名校敲門磚 不出國門包裝自己為留學創條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在暑期參加信譽良好的美校活動、拿美國教授推薦信,來為自己申請美校加分。

  而一些請美國教授來華授課的國內暑校,也以“足不出户拿美國教授推薦信”及價格較低等,受到內地高中生青睞。

  不過,無論國內國外,選擇暑校都須理性。部分國內暑校看似性價比高,但教授簽證、場地安全成問題;國外暑校如果選擇課程不當,也未必有益於申請美校,“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可信度高的暑期項目至關重要”,裘立爾説。

  不出國門的暑期項目

  近幾年,申請出國的高中生又多了一個暑期項目選擇:不出國門即可體驗美國大學教授親自授課、指導各項學術活動。

  不出國門的暑期項目通常舉辦於各高校或高中,由部分留學(課程)中介或個人與美國大學進行合作,邀請有聲譽的教授來華親自授課。

  其中,MIT清華RSI、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峯會(以下簡稱‘哈峯’)、常青藤領袖峯會等項目日漸受到了高中生的追捧。

  “不出國門、省時間、省精力、更有歸屬感。”即將進入美國西北大學的謝同學解釋説,這是許多高中生青睞國內暑期項目的主要原因。

  謝思溢兩年前曾參加過“哈峯”,她覺得該項目完全不遜色於許多美國大學的暑期學校。

  她介紹,在“哈峯”的九天生活高度還原了美國的校園生活,高中生們被分到了不同組別和課程,可以儘可能地享受自由學術交流的氛圍和中美不同教授的經驗分享。

  正在參與“MIT清華RSI項目”的小蒯則有着不一樣的體驗。

  她解釋,選擇該項目,是因為能夠在幾周內同時感受清華和麻省理工教授的不同風格,並有機會享受“一對一”的科技、工程方面的課題指導。

  小蒯介紹,她在項目中研究的紅外光譜分析激發了她對化工的興趣,而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也能在她申請類似專業時幫她增色不少。

  選擇暑期項目要理性權衡

  不過,美國萊斯大學的新生顧子宜坦言,無論是選擇出國的暑校,還是在國內的暑期項目,都應該謹慎、理性判斷是否真正能給自己帶來收穫。

  顧子宜既有國內暑期國際課程的經歷,也曾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參加過暑校。對比兩個項目,她認為各有千秋:國外的暑校使她體驗到了文化的碰撞,對美國學生的學術風格有了切生體會;國內的項目,幫助她順利獲取了信譽較高的教授推薦信。

  然而,她解釋,在國內上暑校雖然性價比看似更高,但是一些項目的安全性、可靠性都值得考證,比如,教授的簽證、暑期校園場地安全等都可能成為隱患。

  她在國內參加某暑期項目時,有一位美國教授因為簽證問題被民警帶走了,導致幾天的課程都被耽誤,“當時被留在空蕩的課堂裏的學生非常無奈卻也無計可施”。

  對此,顧子宜提醒,申請國內暑期項目之前,必須再三衡量其可信度,即使有推薦信等保證,也應該提防可能產生的隱患。

  同時,一味盲目地選擇美國大學的暑校,也未必能為自己申請好大學添磚加瓦。曾參與過斯坦福大學暑校的費麟解釋,申請美國大學的暑校比日後申請該大學容易得多,但如果課程項目不適合自己的專業或文書,該項目並不能在申請時起到加分作用。

  費麟回憶,雖然斯坦福大學暑校大部分課程含金量較高,但是她所報的培養溝通、領導能力的課程,對自己學術的進步幫助不大。

  “當時別人在研究數論的時候,我們在森林裏打鼓;別人在設計個人項目時,我們在重複學習各種破冰遊戲。”費麟認為,高中生選擇時仍應該做好功課、權衡利弊,儘量能夠符合自己興趣、學到實質內容。

  上海某知名留學中介的前申請指導陳女士向澎湃新聞介紹,高中生選擇暑期項目前應格外關注項目的時長,一兩週的課程通常只是體驗性的,而六至八週才能真正為學生的申請和發展帶來價值。

  陳女士坦言,雖然國內的暑期項目蓬勃發展,但出國上美國大學暑校仍是高中生的主流選擇,除了知名大學之間合作的研究夏令營,大多國內課程都達不到六到八週學分制大學暑校的水準。她推薦有條件的高中生申請心儀大學的暑校,到實地體驗通常會有更大的收穫。

  同時,陳女士建議,除了推薦信,學生更應在暑期項目結束後與教授保持一定的聯繫,及時溝通自己學術或者活動上的進展,使得雙方能夠進一步的瞭解。

  尋找未來方向比一紙推薦信更重要

  上述參加暑期國際項目的高中生們也表示,暑期國際活動的意義,其實遠應超過簡單的教授推薦信和證明書。參加暑校或知名教授課程的初衷,應是提前接觸和適應大學的學術氛圍。

  曾參加過紐約大學暑校、之後也成功被該大學錄取的王益聆向澎湃新聞介紹,除了教授的認可,她選擇紐約大學暑校的目的更多的是深入瞭解這所她心儀的學校。

  經過六週的暑期項目,王益聆不僅對於紐約大學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更在這個校園裏瞭解了更多她今後的專業方向,使得她在申請文書中能夠更巧妙地表明自己與紐約大學的契合度。

  王益聆介紹,雖然她當時上的是宏觀、微觀經濟的課程,但是她發現大學的經濟課程與她在高中先前接觸的差距較大,並不是她最喜歡的專業。而在與教授的交流中,她意外發現了紐約大學中另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綜合性專業,能更好地滿足她對於全球文史發展的興趣。

  王益聆説,這樣親臨校園的意外收穫,可謂是她未來專業發展的明燈。她建議參加暑期項目的高中生,應該多觀察且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關注體驗學習的課程和學校是否真正是自己喜歡的。“如果高中生能在暑期項目發現自己學習道路上的真愛,這價值比一紙推薦信深遠得多”。(騰訊教育)